泉州基督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泉州基督教主要从泉州发现有纪年的较早的基督教碑算起,有元朝前至元丁丑年(南宋景炎二年,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正月,“戴舍王氏十二小娘”为其“故妣二亲”,郭氏十太孺、陈氏十太孺”合葬刻立的汉字墓碑;有元朝十德十年(1306年)“管领泉州路也里可温掌教官兼住持兴明寺书写的墓碑;和1313年的“管领江南诸路明教、秦教等”的主教西蒙墓碑。
传播历史
近代基督教传入泉州,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不平等条约而进入的。西方基督教会把中英《南京条约》称为在华传教的“转机”, 基督教乘机而入。近代基督教传入泉州主要有三派:
英国的长老公会传入泉州最早,势力最大。1856年,教士杜嘉德从厦门到安海传教。1863年,势力发展到泉州城内。然后逐步向晋江沿海、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发展。至1900年,泉州地区的基督教会基本上属长老公会控制。
英国伦敦公会,1865年从厦门发展到惠安,势力集中惠安和晋北河市、马甲、罗溪一带。
1870年从福州传到永春。美国的安立甘教会,于1874年,从福州传入德化县城。这两个美国基督教会组织,于1896年,先后移交英国长老会管辖。
圣公会也称为安立甘会或英国国家宗教,是基督新教的一个教派--圣公宗。与信义宗[1]、归正宗同属基督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由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创始并作为当时英国的国教,由英国国王担任教会最高首脑。圣公会与天主教一样相信使徒遗传,特别在按立神职人员的续承上。圣公会实行三阶级的圣职,主教(会督)Bishop,牧师(会长)Priest和会吏Deacon。
圣公会是和天主教差别最少的一种新教,除了和其它新教教派一样不崇拜偶像、不陈列耶稣受难像以外,使用的《圣经》(不适用于大中华地区)、教职人员服装、宗教仪式等都和天主教一样,圣公会教会并不自认为属于新教(Protestant),认为自己也是大公教会(即天主教),称教宗为“罗马主教”,不过教宗认为只要不承认教宗至高无上地位的西方教派,都属于新教[2]。
据泉州地区英国长老公会记事册统计材料,清同治四年(1865年),泉州只有安海一个堂会,有教徒30人。光绪元年(1875年),有安海、泉州两个堂会,有教徒143人。民国4年(1915年),有泉南、泉西等14个堂会,有教徒1655人。民国17年(1928年),有泉南等16个堂会,有教徒3375年。
英长老公会呈报英国总会批准,成立漳泉大会。光绪十八年(1892年),漳泉大会分为泉属、漳属两大会。民国4年(1915年),泉属大会再分为泉永、厦门两大会。这便是闽南英国长老公会史上所称的漳泉大会时期。民国7年(1918年),中华基督教会成立,闽南三大教派均参加。民国16年(1927年),成立中华基督教协进会,泉属华人牧师许声炎选为副会长。民国8年(1919年),成立闽南基督教大会,分五个教区,泉州地区有泉永区会与惠安区会,闽南基督教史称总会时期。民国18年(1929年),教会修改章程,组织机构分为五级,依次为总会、大会、区会、堂会和支会。为加强对教会的领导和便利传教,闽南英国基督教长老公会与闽南英国基督教伦敦公会合并。
此外,泉州基督教还有一些小派别。如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其聚会日为星期六。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长泰县人郭子颖传入泉州,在通政巷设会所,后移承天巷。有基督教聚会处(又称小群),是基督教分裂出来的别派,1938年,会址设金刚巷。晋江、南安、惠安等地都有组织。本世纪初,中国一些上层教民为摆脱外国教会的控制,民国24年(1935年),留美学生宋尚节创立恩典院,他们设有固定的礼拜堂。晋江、南安、安溪和永春等地都有组织。
三自爱国运动
泉州基督教走上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爱国道路。1950年,发起“三自革新”签名运动,带领各基层教徒开展一系列爱国活动。如控诉美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大会。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捐款,发动青年教徒参军,在城市举办扫盲夜校等。1955年,成立“三自爱国会”。各地堂会、教堂的教务活动正常开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基督教堂被占用,教会停止活动。1983年和1985年,晋江地区政公署分别公布批准开放一批教堂。1984年,召开泉州基督教第一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三自爱国运动第二届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第一届委员会。1987年,教会提出“教会事工的重点,由落实宗教政策转到办好教会上来”。各教堂走上正常轨道。
事业发展
近代基督教在泉州的传播是与教会创办学校、医院同时进行的。这对近代泉州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创办学校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英国长老公会在泉州城区设盲学堂(即培英女学前身)。次年,创妇女习道院(后改名圣经学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养正小学和培元中学,聘剑桥大学硕士安礼逊来泉州办学。泉州城区的三个礼拜堂都办幼稚园或小学。民国23年(1934年)长老公会开办的惠世医院也办高级护士学校。
光绪十七年(1891年),教会在晋江金井创办义塾,后改毓英学堂、慕仁女校和毓英中学。此外,在晋江沿海各乡镇,教会也办了数十所小学。在永春县美以美教会创崇实学校,长老公会办育圣学校。在惠安县,光绪六年(1880年),伦敦公会在县城办小学,以后又在各乡镇办20多所小学。
创办医院
光绪七年(1881年),英国长老公会传教士兼医生颜大辟,从厦门到泉州传教行医。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城区创办惠世医院,学制五年,半天上课,半天实习。培养出一批能独立开业的医生。如陈浴波开辟仁堂,黄中流置辟生医院、杜宗景创辟安堂、苏天赐建纯仁堂、苏年福设流生堂、陈振辰创南生医院、陈清源开泉州药房、何大年造永惠医院和吴祝三开祝三医局。惠世医院还开办护士学校。抗战时医院内迁南安,对南安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