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 (纪录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河西走廊》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一部纪录片,正片共10集,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从汉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河西走廊历史,此外还包含两集综述《致敬河西走廊》。
纪录片于2015年3月3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凤凰网同步播出,凤凰网上线7天流量突破2000万,超过了《舌尖上的中国2》同期的流量[1]。
剧情简介
河西走廊,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当张骞这位极具开拓和冒险精神的汉帝国友好使者凿空西域时,这条绵延在黄河以西的窄长通道,开始成为金戈铁马的征途,商旅绵延的古道,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国际通道。只是,此前从未有过以“河西走廊”为主题的纪录片。三年前,一支充满梦想的纪录片创作团队踏上了这条古老而伟大的通道,撷取河西走廊上的绚烂瞬间,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跨越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系统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历史,呈现出其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
配乐
《河西走廊》的主题音乐是《河西走廊之梦》,由希腊音乐家雅尼创作。主题旋律由杜读管演奏,该乐器可追溯至公元前12世纪。《河西走廊》配乐声效风格与实现方式上与其电影化的拍摄手法做到了一致,徐鲤的音乐团队尽可能地在拟音棚中实录[2]。
在接受了《河西走廊》制作公司邀请为其配乐前,雅尼已经有4年没有创作乐曲。趁此机会,他打算将他在这几年积累的创作元素和创作灵感运用其中,这也是雅尼首次为纪录片配乐[3]。但雅尼的第一稿音乐被团队提议“仍有提升空间”而进行了二度创作。雅尼的第二次创作的音乐已接近于《河西走廊之梦》。其中,雅尼起初采用了接近于中国民族乐器的乐器,在主创团队的建议下雅尼最终选用了具有亚洲西部风情又十分古老的杜读管,并最终获得了团队的肯定[4]。
作为音乐总监的徐鲤及其团队则负责《河西走廊》每一集、不同场景的所有音乐,这一创作持续一年多的时间,期间他曾与团队沿着河西走廊采风。徐鲤表示“西域音乐不仅限于胡琴”,他选择了用国际视野创作音乐,他提取西域乐器的部分元素融入到西方乐器以及中国其他民族乐器中来增添包容性。同时徐鲤在制作音乐时也随着讲述角度的变化而以不同视角介入不同的变化了视角的音乐,使之更富特色。
参考文献
- ↑ 纪录片《河西走廊》收官 同期网络流量超"舌尖2". 新华娱乐. 2015-03-16 [2015-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2).
- ↑ 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央视热映 电影级声音制作幕后揭秘. 央视网. 2015-03-12 [2016-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2).
- ↑ 张小华. 徐鲤 用音乐演绎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中华儿女》. 2015, (4).
- ↑ 郭笑坤. 幕后:用音乐演绎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每日甘肃网. 兰州日报. 2015-03-11 [2016-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