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永远的年味(孙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永远的年味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永远的年味》中国当代作家孙溪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永远的年味

走在这乍暖还寒的初春里,看着道路两边飘摇的灯笼,年的气息离我们渐渐远去,但我记忆中的年却是永远也抹不去的温暖。记得小时候每逢小年二十三,随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鞭炮一响,老百姓农历新年的序幕就已经拉开。走在大街上,那红红的福字,福意满园的春联,大红的灯笼以及各种红色的挂饰把年的吉庆和喜悦迅速铺展开来。从各家厨房飘出来的带着荷叶香的馒头味、包子香、炸菜味和肉香让我对那顿渴盼已久的年夜饭有了更多的期盼和向往。忘不了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放在枕边兴奋地睡不着觉的几毛压岁钱以及除夕夜的叮嘱和教诲,忘不了吃到包着钱币的饺子时的那份喜悦,忘不了那烟雾缭绕的三炷香与香火味承载着大人小孩的希冀随风飘荡,更忘不了一家人围坐一起守岁的幸福和甜蜜。那顿年夜饭寄托着的是牵挂、等待和温暖,那浓浓的年味里走不出也忘不掉的是那份永远的亲情,那份来自内心的温暖和真爱也在这浓浓的年味里流淌。

过了腊月二十三,最盼就是除夕了。那天贴对联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对联的内容是满满的祝福,根据内容在父亲的指导下和哥哥一起张贴好对联,那种成就感简直是难以言表。最快乐的是除夕晚上一家人坐下来包饺子,虽然那时包饺子的技术拿不上桌面,但那种其乐融融的气氛却至今难忘。母亲每一次年夜饭前的叮嘱:剂子怎么滚才能圆,饺子皮怎么擀才薄却又不会破。这看似简单却又展示手艺的活在我面前成了难题,我擀的皮又厚又不圆,母亲就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并说笑道:等你大了去了婆家包的饺子不像样,你婆婆会怪俺没教出你营生来,所以你必须认真学好。那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母亲的叮嘱成了我难忘而又美好的回忆。零点一过,家家户户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也渐渐有了睡意,伴随着母亲“初一早晨不要摸窗台”的神秘嘱咐渐入梦乡。

初一一大早,鞭炮声把我们从梦中喊醒。揉着睡意朦胧的双眼透过窗户看到院内的小方桌上早已摆上贡品。我急匆匆穿上新衣,效仿老人恭恭敬敬磕头,只希望我的心愿在新的一年能够实现。接下来跟着大人挨家挨户的去串门磕头。尽管女孩子不磕头,但穿着新衣跟在大人后面走东家去西家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每到一家,老人们总是热情地往我们口袋里装瓜子、花生、糖果之类的零食,在那时谁家有糖果那是一种荣耀。随后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也不稀罕啦,但串门磕头的风俗直到如今仍在继续,那是一种孝老敬老朴实的家风的延续呀。那一跪把那种尊老、爱老、敬老的品德在无言中传递给了一代又一代人。

时过境迁,总感觉有些年俗已经淡化了很多,但是那些延续下来的礼节还在以另一种形式潜移默化着一代代乡民,那是一种新时代的开拓,更是一种新境界的展示,那是一种再朴素不过的乡风传承。那年味里充盈着满满的幸福,那年味里拥有着永远的回忆。如今的年味里既不是鞭炮也不是压岁钱,而是亲情的沟通与相融。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也不辞辛苦回家过年,因为年的味道就是一家人在一起。

此刻望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看着婆婆祭拜天神的那份虔诚,听着家人们幸福爽朗的笑声,我再次品尝了年的味道,领悟了年的内涵。浓浓的年味里到处都充溢着奋斗后的福,拼搏后的快乐。幸福的笑声里传递的是爱和亲情、温暖和感动,传承的是那份亘古不变的力量和永恒。[1]

作者简介

孙溪,文学爱好者,喜欢用朴实的文字记录生活的美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