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永熙陵 |
中文名: 永熙陵 地理位置: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鄉 年代: 北宋 墓主: 趙炅(宋太宗趙光義)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永熙陵位於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鄉滹沱村。東南距永昌陵約兩華里。伊洛河的一條小支流--塢羅河從其旁邊繞過,墓主人趙炅(宋太宗)就長眠在這裡。永熙陵的石像雄偉,藝術性高。其石羊昂首靜臥,形象優美,從造型藝術或雕刻技法都是宋陵中最優秀的。
簡介
宋太宗陵,在河南鞏義市西南四十一里。皇堂深一百尺,方廣八十尺,陵台方二百五十尺(以上均宋尺)。鵲台、乳台、門闕等建築,都超越前代。宋代陵墓中最大的陵,從神道起處的鵲台到神壇底止,全長約586米。而我們南京的明孝陵,如果從下馬坊算起,到方城止,全長竟達2620米,並且神道石刻有16對,如果再將寶頂的情況估計在內,其建制規模當在我國帝王陵墓中位居前列。地上有上宮、下宮、宮城和陵台(墳丘)等建築群。陵的四周種滿了松、柏、枳、橘之屬和四時花卉。陵台高達250尺(約合今85米),陵台下的"皇堂"(地宮)在一百尺(約合32米)深的地下。
墓主介紹
趙炅,趙匡胤胞弟初名匡義。趙匡胤稱帝後賜名光義。976年,趙匡胤猝然死去,光義藉口母親杜太后遺訓"傳弟不傳子",而登上帝位,時年38歲,改名炅。59歲時,因箭傷發作而死。前後共在位21年(976年-997年)。年號: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他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間,繼續進行其兄未完成的統一戰爭,南取閩廣、吳越,北定占據太原的北漢,與此同時,並不斷地削弱軍人勢力,從而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軍人操縱宋皇權的鞏固,打下了又一塊基石。不過,在軍事行動上,他並不都是勝利者。北方強大的遼是他的勁敵。由契丹貴族建立的遼政權,當時控制着今天的東北、內蒙、蒙古共和國以及晉、冀兩省北、中部的"幽雲十六州"地區,並對北宋虎視眈眈。979年,趙炅親帥大軍攻遼,企圖一舉奪回幽雲十六州,誰知幽州(今北京市)城下一戰,宋軍大敗,數十萬宋軍丟盔棄甲向南潰散。趙炅的儀仗、寶器、御物都有成了遼軍的戰利品,隨從的妃嬪、宮女,也盡做了遼人的俘虜,他本人慌得連馬匹也找不到,只找得幾頭驢子,坐着驢拉的車急急逃走,才保住了性命,身上卻被遼人的亂箭射中多處,左股上中的兩箭深入骨中,年年潰爛,不能痊癒。997年三月,箭傷又大發作,不治而死。十月,他的靈柩運往鞏縣(當時稱永安軍)安葬。
陪葬情況
趙炅的葬禮極其隆重,護送靈車的人,除文武大臣外,還有儀仗、護靈軍、役夫、宦官等共11000多人,陵區的規制也很宏大, 良田4000多畝,地上有上宮、下宮、宮城和陵台(墳丘)等建築群。陵的四周種滿了松、柏、枳、橘之屬和四時花卉。陵台高達250尺(約合今85米),陵台下的"皇堂"(地宮)在一百尺(約合32米)深的地下。隨葬物品有珠襦、玉匣、弓劍、筆硯、琴棋等,還有大量的珠寶及趙炅生前喜愛的服飾和佩戴之物。陵上守陵人員,除妃嬪、宮女、太監、雜役人等之外,還有500人的護陵軍常年駐守。這些人 員的開支花費以及四時年節的祭品祭物的供用,每年都在數百以上,俱都是百姓的血汗、脂膏。
趙炅有三位皇后,早年的尹皇后,符皇后死後都付葬在永安陵區的父母的墳旁,他的第三位皇后李氏,葬在永熙陵西北約二華里處,此陵今天依然存在,站在永熙陵陵台上,就可清楚看見。
付葬在這裡的,還有趙炅的妃子--李賢妃。李賢妃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她生了趙炅的長子元佐,這個元佐後來患了狂病(精神病),又生第二子趙恆,即後來的宋真宗皇帝。
趙炅長子趙元佐也付葬於此。天聖五年(1027年)十二月,趙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二歲,朝廷追贈趙元佐為河中牧、鳳翔牧,追封齊王,諡號恭憲。宗室子弟特給假七天,以鹵簿鼓吹送葬到永安,陪葬在永熙陵。明道二年(1033年),改封為潞王。後又改封為魏王。
石雕特點
永熙陵石雕作品更加高大,人像面部豐腴,表情威嚴,給身臨其境者以赫赫壓人之感。其體型頭大身粗,比例不合,但近前仰視,更加強了軀體偉岸之感,而頭與全身的比例也恰到好處。這種根據透視需要而加以變形的表現手法,是繼承唐代佛教雕塑的傳統。雕刻技法上刀法細密,寫實傾向加強,個性刻劃也較為突出。石羊輪廓清晰,形象優美,無論造型與雕刻技法,為宋陵雕刻之上乘。當地群眾有句順口溜:"東陵(永裕)獅子,西陵(永泰)象,滹沱(永熙)陵上好石羊"。東側的客使,布包頭,大耳環,高鼻深目,手捧珊瑚與寶瓶等,似西亞阿拉伯民族形象。西側客使,戴平頂冠,手捧印,似東亞朝鮮、日本等國形象。人像的表情刻劃,強調對於墓主去世的哀傷之感。鎮陵將軍盔甲上的紋飾開始豐富細緻兩胯處浮雕去龍紋與虎頭怪獸……,總體來說,永熙陵石雕開始更注重細節,造型上不求準確而求氣勢。[1]
參考來源
- ↑ 鞏義宋太宗永熙陵神道石像生 搜狐 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