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定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永定区是福建省龙岩市辖区,由原有的福建省永定县县改区而来闽粤交界的边区,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21个组成县之一,也是福建省八大侨乡和重点对台县之一,是福建省重点旅游县和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同时又是福建省重点矿区,素有"烤烟之乡"美称。

永定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西南界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东南界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与南靖县。总面积2216.3平方千米。人口36.2658 万人(2010年末)。通行闽西客家方言。

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同意福建省调整龙岩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永定县,设立龙岩市永定区,以原永定县的行政区域为永定区的行政区域,永定区人民政府驻凤城镇九一街西路2号。[1]

历史沿革

永定,周时属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

汉初属闽越国;三国时属吴国的建安郡。

晋太康三年(282),永定治地属晋安郡新罗县,上隶扬州,元康元年(291)改隶江州(初治江西南昌,后移九江)。

南北朝宋泰始四年(468),属晋平郡。梁天监(502~519)属南安郡。陈武帝(557~559),永定属闽州南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废建安、南安二郡,改为泉州,大业初年,复为闽州。永定治地,属泉州后隶闽州。

唐武德元年(618),属建州。开元二十四年(736),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辖新罗、长汀、黄连三县,永定治地属汀州新罗县。天宝元年(742),改汀州为临汀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汀州,入宋后仍称临汀郡),改新罗县为龙岩县,永定治地属临汀郡龙岩县。大历四年(769年),析龙岩的湖雷下堡置上杭场。唐大历十二年(777)龙岩县改隶漳州。上杭场脱离龙岩而直属汀州。永定治地属汀州上杭场(场治在今之永定县湖雷镇)。

五代十国后周显德元年,即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徙上杭场于秇梓堡(今永定县高陂镇北山村)。永定隶属依旧。

宋淳化五年(994),升上杭场为县。至道二年(996),上杭县治从秇堡迁白砂(现上杭县境)。永定治地属临汀郡上杭县。

元至元十五年(1278),汀州升格为路,至元十八年(1281),汀州路所属6县为元世祖忽必烈女儿鲁国公主囊加真的封地。隶福建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隶江西行中书省。至正十六年(1356),汀州复隶福建行中书省。永定治地属汀州路上杭县。

明洪武元年(1368),汀州路改称汀州府,属福建承宣布政司,永定治地隶于汀州府上杭县。天顺六年(1462),上杭县胜运里爆发号称"白眉"的农民起义,"破县治、杀都阃"。后溪南里又爆发以钟三、黎仲端为首的农民起义。成化十四年(1478),福建巡抚高明,以"去治远"、"山僻人顽"、"地险民悍",必须"镇抚化导"为由,会同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建都指挥司、福建提刑按察司上奏朝廷批准,析上杭县溪南、金丰、丰田、太平、胜运等五里十九图,设置永定县,隶属汀州府,直至清代未改变。建县直至民国前期,地域、疆界均无改变。

民国2年(1913),废府建制,属西路道。民国3年,改西路道为汀漳道,属汀漳道。民国5年废道,直隶福建省。民国22年12月,"福建事变"后,属龙汀省。民国23年7月,属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至25年1月,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4月,丰稔市划归上杭;合溪划归永定;走马坑、凹下、下岐坑归上杭;池溪、三坝以黄潭河为界,河东归永定,河西归上杭。民国26年4月,属第七区。民国29年3月,峰市特种区、上杭县洪山乡和龙岩县竹子炉划归永定。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1929年建立县苏维埃政府,于1930年归属闽西苏维埃政府,下辖12个区,123个乡,1323个村。1935年县苏改属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后属中共闽粤赣边省委。1938年3月,转入革命基点村活动。

1949年9月,成立县人民民主政府,废除民国时期的行政建制,辖9个区,属第八专区。1950年1月,改县人民民主政府为县人民政府,所辖区数不变。1950年4月,第八专区改称龙岩专区,隶龙岩专区。1951年2月,龙溪专区平和县湖山乡划归永定,增设湖山区,即第十区。1952年2月,增设岐东、堂溪2区。1956年6月,将12个区合并为1个县属镇(凤城镇)、7个区。1957年4月,撤销区建制,设1个镇、36个乡;12月,将上杭属地合溪乡洪教、溪南、武北划归永定。1958年2月,将高陂的悠远(包括龙星、中联、联合3村)划归龙岩县红坊乡;9月,全县37个乡镇并为1个镇、12个乡;10月,建立人民公社体制,将13个乡镇改为13个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建立先锋烟场。1960年,将13个公社并为9个;1961年调整为38个,其中除城关公社下辖的6个公社和峰市公社下辖的2个公社外,其余30个公社归属于6个工委。1963年设省办西溪农场。1965年3月,西溪公社并入西溪农场;同时撤销工委,将38个公社、2个场并为25个公社、2个场。1970年龙岩专区改称龙岩地区,隶龙岩地区。1970年12月,又并为15个公社、1个场,下辖222个生产大队、2435个生产队。1972年11月,恢复西溪农场。

1983年7月建立凤城镇。1984年5月,改坎市公社为坎市镇;7月,恢复乡镇建制,西溪农场并入西溪乡,设2个镇、15个乡、1个场;9月,金砂从城郊乡划出设乡。1987年6月,下洋撤乡建镇;7月,虎岗从高陂划出设乡,大溪从湖坑划出设乡;至年底,全县设3个镇、17个乡、1个场。1992年10月,抚市、高陂、湖雷先后撤乡建镇。1993年,湖坑撤乡建镇,培丰从坎市划出设乡,龙潭从抚市划出设乡,陈东从岐岭划出设乡。1994年,培丰撤乡建镇。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龙岩撤地设市,属龙岩市。1997年,龙潭撤乡建镇,高头从古竹划出设乡。1998年9月,峰市撤乡建镇。至此,全县设10个镇、14个乡。

2014年12月13日,撤销永定县,设立龙岩市永定区,以原永定县的行政区域为永定区的行政区域,永定区人民政府驻凤城镇九一街西路2号。

行政区划

2013年末,永定区辖10个镇、14个乡,共24个乡级政区;有1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6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36个居民小组、3200个村民小组。[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永定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北纬24°23"-25°06",东经116°25"-117°05"。面积2216.3平方千米。辖9镇、15乡东与本省南靖县、平和县接壤,南和广东省大埔县、梅州市相连,西与本省龙岩上杭县交界,北和本省龙岩市毗邻。区人民政府驻地在区境西南的凤城镇。区治距龙岩地区行政公署驻地龙岩市公路里程78公里,距省会福州市公路里程548公里(铁路由龙岩市起至福州市515公里),距首都北京市3216公里(其中永定到龙岩公路78公里,龙岩到北京铁路3138公里),距厦门市公路里程288公里、汕头市公路里程250公里、深圳市公路里程627公里。

气候

1988~2000年,全区年均气温为20.1℃。其中最高为1998年,平均气温为21℃,比常年偏高0.9℃;最低为1995年,平均气温为19.6℃,比常年偏低0.5℃。气温的月际变化明显,一年之中7月份最热(个别年份为6月或8月、9月),1月份最冷(个别年份为12月或2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8.1℃(1989年7月14日),比1958年有气象记录以来(下同)最高气温39.2℃(1963年9月2日)低1.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1℃(1999年12月23日),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气温。

1988~2000年,全区年均降雨量为1663.8毫米。其中最多年份为1997年,达1967.3毫米,比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年份1983年少512.5毫米;最少年份为1991年,仅1038.7毫米,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年份。大多数年份在1400~1800毫米之间。降雨量在年内分布是1~6月为递增,6月达最高值,7月减少,8月又明显增多。一年中大致可分为4个降雨季节:2~4月为春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23%~24%;5~6月为梅雨季,降雨量最多,占全年的32%~39%;7~9月为台风季,降雨量占全年的28%~31%;10月至次年1月为秋冬季,降雨量占全年的10%~13%。个别年份降雨量分布较为特殊,如1996年8月7~9日,连续3天日均降雨量均超过100毫米,其中8日24小时降雨量为159.2毫米。

水文

永定水文站前身为罗潭水文站,原在湖雷镇罗潭村桥子头,设立于1958年1月,是省、地水文局垂直领导的基层单位,其任务为搜集永定河的水文资料。罗潭水文站控制永定河流域面积792平方公里,观测项目包括流量、水位、水温、含沙量、降水量、蒸发、水质等。由于抚石线永湖段公路改造,1995年迁至凤城镇东郊大洲段设定新址。通过1995~1996年与原站的对比观测,在保证水文资料的连续性及完整性前提下,于1997年1月1日正式取代原站搜集水文资料,并更名为永定水文站,控制永定河流域面积836平方公里,隶属关系及观测项目不变。[3]

自然资源

矿产

截止2007年9月,非金属矿主要有煤、石灰石、耐火粘土、水泥原料粘土等986种;金属矿主要有稀土、铁、锰、锌等15种。煤炭、石灰石、花岗岩是该区主要矿种,其中煤炭9085亿吨、"永定红"花岗岩储量5亿立方米。至2000年,全区发现矿产资源有36种。其中非金属矿有煤、石灰石、红色花岗岩、闪长岩、混合岩、霏细岩、二长花岗岩、花斑岩、耐粘土、水泥原料粘土,磁砖粘土、建筑沙、石、石墨、高岭土、钾长石、硅石、水晶、矿泉水、温泉等21种。金属矿有金、多金属(铜、铅、钾、锡、钼、铌、钛、钴、钽)、稀土、铁矿、锰、锌、钨矿等15种。主要矿产地质储量(含部分探明储量)有煤3.5亿吨,石灰石3.58亿吨,花岗石材5亿立方米,磁砖粘土500万吨,铁矿(含锰铁矿)476万吨,多金属矿17000吨,砂金157公斤。资源储量在福建省和龙岩市均居前列,有"南方矿区"之称。

林业

截止2007年9月,全县有林地面积22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9.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601.4万立方米。有林地面积中:林分210万亩,经济林145万亩,竹林20万亩。

水利

永定区境内溪流众多,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汀江、永定河、金丰溪、黄潭河等,截止2007年9月,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72.2万千瓦,国家重点工程、装机60万千瓦的棉花滩水电站就坐落境内。此外,该区矿泉、温泉藏量较大,截止2007年9月,已发现露头温泉8处,水温多在40℃以上。

永定区境内溪流众多,分属汀江、九龙江、梅江三大水系,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达72.2万千瓦,占福建省水能蕴藏量的7%。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有68.77万千瓦,占全省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源的8.5%。截止2007年9月,已开发4.7万千瓦。国家重点工程装机60万千瓦的棉花滩水电站已于1998年3月12日动工兴建,2001年4月第一台机组将投入发电。

地热

该永定区区地热资源丰富,居龙岩市第一位,截止2007年9月,已发现的温泉8处,其中凤城、城郊箭滩3处,下洋4处(下圩、新圩、太平寨、中川),汤湖1处。涌水量大多为0.3~5公升/秒。其中汤湖的流量最大,每秒达18.8公升,年产热水量计208.43万吨以上。水温以汤湖、下洋下圩的为最高,在60°C~80°C之间。矿化度0.2~0.5克/升。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钠型水。

人口

2001~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在4‰~7‰之间。由于学生到大中专院校就读,户口外迁,而毕业后户口很少迁回等原因,县内人口迁移变动幅度较大,户籍人口逐年减少,2005年户籍人口461484人,比2001年减少3904人。

2000年人口普查永定区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数民族分布。[4]

交通

与京九铁路相连的福建省第三条出省通道--梅坎铁路贯穿全县,接入广东。

永定区境内公路基本形成以省道203线、309线及县道606线(适峰线)为主骨架,纵横24个乡(镇)。双永高速公路永定段高速公路已于2012年1月2日建成通车、湖雷至城关高速公路已于2013年2月6日建成通车。另外,龙岩中心城市至坎市新罗快速通道和改建4条旅游公路(湖坑伯公凹至岐岭、下洋至湖山、湖坑至高头隘背、大溪至下洋廖陂)。改造完成后,将使高头、湖坑、下洋初溪的土楼连成一片,使永定客家土楼通往龙岩、广东、漳州的公路成为快车道。

经济

下洋镇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坎市镇、下洋镇被评为福建省商业重镇。下洋牛肉丸、高陂肉圆分别获得海峡两岸客家美食产业论坛暨美食大赛特级金牌菜和金奖称号,棉花滩源酒被评为福建省第三届评酒会金奖优质酒。提出了创建19个品牌81个支撑项目的目标任务,重点培育"福建土楼之都·客家故里永定"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全国两岸交流合作重点县、中国车桥之乡、中国烤烟之乡和华东红柿之乡4个国家级品牌以及福建重点侨乡、海西教育强区、海西数码影音基地、海西水泥物流中心、海西煤炭物流中心、海西石材生产基地等6个海西品牌。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55.45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37.44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7.5∶48.3∶34.2调整为16.8∶49.7∶33.5。

第一产业

永定区农林资源丰富,畜牧、渔业、蔬菜、水电、林竹、烟草等六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开成红柿、林竹、"六月红"早熟芋、小美蕉、瘦肉型生猪、棉花滩生态渔业等六大特色。在农业加工企业中,形成以永侨藤器公司、宏洋竹木公司、紫金木业公司为龙头的出口创汇企业群体。

第二产业

永定已探明煤炭储量4.5亿吨。已完成全省第一个区级矿区详规,安全生产评估达到B级发上标准。生产规模达到年产400万吨。今后进一步做强做大煤炭产业,年产值可突破20亿元。

永定境内有汀江、永定河、金丰溪,蕴藏着丰富的水电资源。在汀江建成发电的4×15万千瓦棉花滩水电站是福建省第二大水电站。在火电方面,坎市火电厂2×2.5万千瓦技改已完成,兴鑫水泥第一期生产线余热发电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2×15万千瓦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和国产实业旋窑水泥余热配套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后,永定将形成"水火并举"的全省电力强县,年发电量超过30亿千瓦时,产值超过10亿元。

机械工业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主要产品有小型工程机械、车桥铸件、耐磨钢球、硅锰合金、不锈钢线材、金属型材。2006年,全县机械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5亿元。

永定区境内蕴藏着丰富的花岗石、石英矿、铁矿、锰矿、钼矿、钽矿、铅锌矿、锡矿、高岭土等35种非煤矿资源。目前非煤矿产业刚刚起步,前景非常广阔。

第三产业

永定旅游资源丰富,有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客家风情旅游。"东楼西湖"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福建土楼"已列入第28届世界遗产备选清单,客家土楼民俗化村是国家4A级景区,棉花滩水电站库区有65平方公里的龙湖,湖畔的王寿山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有方圆旅游开发公司整体开发初溪土楼;北京慧点科技公司投资1.8亿元综合开发客家土楼;省广电集团的龙湖影视城已奠基开工,龙湖狩猎场等项目已签约。

2001年始,结合土楼申报"世遗"工作,县财政先后共投入3500多万元,完成洪坑、初溪、高北土楼群的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2003年12月,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完成"4A"级景区各项创建工作,被确定为"4A"级旅游景区。2004年12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王寿山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实现永定森林旅游零的突破。[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至2005年,全区有职业中专3所、高级中学1所、普通中学34所、完全小学127所、幼儿园26所、教师进修学校和特校各1所,其中有省示范性高中1所、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校1所、省三级达标中学2所、省示范性初中2所、省级示范小学和省级农村示范学校8所、省标准幼儿园2所。各级各类在校生8.08万人,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初中、小学、幼儿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7.6%、99.9%和87.5%,高中阶段入学率为45.32%,残疾儿童及少年入学率为97.2%。全县共有中小学教职工5561人,小学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中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标率分别为48.6%和35.3%。2001-2005年,全区为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达12377人,其中2005年为本三以上院校输送人才2069人,首次突破2000人大关,五年高考上线人数居全市前列。从1997年起,永定区着力巩固提高"两基"和实施"双高普九"。1997-2003年,先后5次通过省、市教育"两基"跟踪督查。2004年12月,省对永定区实施"双高普九"工作进行验收前的督查。2005年,县政府将全面实施"双高普九"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头号工程,区财政当年就投入345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2002-2005年累计投入9440.65元)。2001-2005年,通过狠抓宣传造势、组织领导、协调配合、筛查测定、控辍保学、调查取证、经费投入、优化结构和课程改革,全县教育工作呈现新面貌。

社会保障

2004年,区、乡(镇)、村三级就业培训网络形成。2001-2005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11847个,安置7143人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82%,城镇登记失业率从8.21%下降到4.68%。至2005年底,全区养老保险企业参保176家、12636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236户、17262人;医疗保险参保单位达340家、21495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是2001年的1.69倍和1.23倍。2004年3月,全区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区共有919户、3368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959户、18069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05年,全区有875户、2455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193户、18429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医疗服务

2001-2005累计投入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2600,筹建市医院病房大楼、区医院门诊大楼、120心大楼、区传染病区、区中医院病房大楼、虎岗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区实验室,购置区妇幼保健院办公业务用房。2003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疫情监测网络。至2005全区有医疗卫生单位28,卫技人员939卫生所431有病床1033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科普工作

2005区共有科普专职人员120兼职人员233有25区、乡(镇)级科学技术协会,71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4农函大乡(镇)辅导站,198技兴趣小组,265技教育基地。5年间,全区共实施科技项目69,"加压疝气带"、"肉丸加工机"等17项发明创造、实用新型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权。通过科技项目实施,全区引进推广红香蕉、金苹枣、台湾脆桃等一批新品种,研究开发出红柿低糖软糕、即食型干野菜、柿叶菜、柿霜含片等一批新产品。[6]

特产

永定地方特色产品较多,截止2007年9月,享誉海内外的主要有烤烟、永定红柿、六月红芋、永定菜干、万应茶、小美蕉、"永定红"花岗岩、金德啤酒、金丰米特酿等。其中永定菜干是传统"闽西八大干"之一;永定烤烟素有"烟魁"之称,是全国清香型烤烟的代表;永定红柿已开发出柿饼、柿子糕、柿叶茶、柿霜、柿果酒、柿果醋等系列产品。

永定烤烟:前身是晒烟。清乾隆年间,永定晒烟加工而成的条丝烟就被誉为"烟魁",并作为贡品。新中国成立后,改晒烟为烤烟。永定素有"烤烟之乡"的美誉,被列为全国41个优质烟基地区之一。烤烟是区内种植面积最大、商品率最高的经济作物,成为永定农民和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永定红柿:福建省产柿最多的区,品质优良,远销省内外以至日本,经济效益高。全县红柿种植面积5330公顷,产量5万吨以上,逐步形成农工贸一体化的红柿生产经营体系。成功研制柿饼、柿酒、柿脯、柿酱等系列产品,并陆续面市。

万应茶:起源于清嘉庆年间,由陈东乡著名老中医卢曾雄依据三十多年临床经验,应用三十多种地道中药材经过传统中药制剂工艺技术配制而成,可治多种外感和消化道疾病,疗效显著,产品畅销海内外。2007年,"采善堂"万应茶被评为首批"福建省老字号"。并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

永定菜干:"闽西八大干"之一,已有400多年历史。用芥菜经过几蒸几晒精制而成。制作精细,便于贮存,既可清蒸、干炒,亦可泡汤。用永定菜干做的菜干扣肉是闽西名菜之一。2011年,"永定菜干"被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旅游

永定客家土楼被列入全省"八大旅游品牌"和"五区两带"旅游发展格局,客家土楼在2008年7月7日申报"世遗"成功,2011年永定土楼和南靖土楼被列为国家5A景区。王寿山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龙湖影视城项目正式奠基。由厦门市旅游局、龙岩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永定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福建土楼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有100多个国内外旅行商参加。

永定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 大、奇、特、美"等特点,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世界建筑奇葩",闻名中外,影响深远。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三十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六群四楼",共有46座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永定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初溪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三群两楼"共23座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年2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永定客家土楼后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湖坑镇)

历史文化名村1个(下洋镇初溪村)

国家森林公园:王寿山(含东华山)

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有气象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有湖雷招宝生态农庄1个;有湖雷万源楼、金砂金谷寺、永定暴动遗址、岐岭牛牯脖毛泽东主席纪念亭、西溪赤寨村军政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