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 納蘭性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
圖片來自搜狐網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詞的上片寫西山秋爽圖所畫之景,斜暉脈脈,山林蕭疏,絕頂之上,一孤僧悠然閒坐;下片寫詞人的感觸,畫中老僧閒雲野鶴般的生活,讓他無限嚮往,他也希望能夠擺脫塵累,去享受恬淡平靜的時光。

原文

納蘭性德〔清代〕

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許塵侵。歲晚憶曾游處,猶記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絕頂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雲中錫,溪頭釣,澗邊琴。此生著幾兩屐,誰識臥游心?準擬乘風歸去,錯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襪青鞋約,但向畫圖尋。

譯文

空山梵唄,水月洞天,這世外幽靜的山林,不惹一絲世俗的塵埃。還記得那夕陽西下時,疏林上一抹微雲的情景。在懸崖絕頂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行走在雲山之中,垂釣於溪頭之上,彈琴於澗水邊,真是快活無比。隱居山中,四處雲遊,一生又能穿破幾雙鞋子,而我賞畫神遊、的心情又有誰能理解?往日誤入仕途,貪圖富貴,如今悔恨,想要歸隱山林,但是這一願望要到何日才能實現呢?只希冀從這畫中找尋。

賞析

  題畫之作有類詠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離,方為佳構。本篇即可謂有如此特色的一首。此中之物是作畫者所畫之圖,人是賞畫之作者。清人將所題之畫於詞中作了傳神的描繪,又於畫景之中表達了感受和心情。上片側重畫圖之景與境的描寫,下片側重觀畫之感受與心情的刻畫。由此篇所表達的情趣來看,納蘭厭於榮華富貴的貴公子、侍從官的生涯,嚮往清心寡欲。遠離塵囂,像圖畫中的老僧一樣去生活,同對也表達了所願難以求得的矛盾與無奈的心情。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應是詞人題詠盛懋《西山秋爽圖》而作。詞人出身官宦之家,繁華生活早已讓其厭倦,畫中老僧閒雲野鶴般的生活讓其羨慕,固藉此題畫表達出來。

簡析

  詞的上片寫西山秋爽圖所畫之景,斜暉脈脈,山林蕭疏,絕頂之上,一孤僧悠然閒坐;下片寫詞人的感觸,畫中老僧閒雲野鶴般的生活,讓他無限嚮往,他也希望能夠擺脫塵累,去享受恬淡平靜的時光。全詞物我交融,情景相諧,用詞清麗,有一種雲淡風輕的靜謐感。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