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水田七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3&eid=5963687&sid=6176637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水田七 漢語拼音:Shuǐ Tián Qī |
水田七,中藥名。為蒟蒻薯科植物裂果薯SchizocapsaplantagineaHance的塊莖。具有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理氣止痛,散瘀止血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痰熱咳嗽,百日咳,脘腹脹痛,瀉痢腹痛,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肝炎,咽喉腫痛,牙痛,痄腮,瘰癧,瘡腫,燙、燒傷,帶狀皰疹,跌打損傷,外傷出血。[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水田七
拼音名:Shuǐ Tián Qī
別名: 水三七、土三七、屈頭雞、水雞頭、水雞仔、囫頭雞、水蝦公、山大黃、田螺七、馬老頭、小田螺七、水狗仔、水檳榔
英文名: Lobedfruit Schizocapsa Rhizome, Rhizome of Lobedfruit Schizocaps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izocapsa plantaginea Hance[Taccaplantaginea(Hance)Drenth]
出處
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蒟蒻薯科植物裂果薯的塊莖。
採收和儲藏
春、夏採挖,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溪邊、田邊等潮濕地。
原形態
蒟蒻薯,多年生草本。莖肥大,常彎曲,具多數鬚根。葉基生;葉柄長7-11cm;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10-22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下延,全緣;葉脈在上面凹,於背面突起。花莖自葉叢中抽出,長6-13cm;傘形花序頂生,有花8-15朵;總苞4枚,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外面2枚較大,內面2枚羅小;苞片線形,長達7cm;花被鍾狀,外面淡綠色,內面淡紫色,裂片6,2輪,外輪3,長三角形,內輪3,寬卵形,雄蕊6,與裂片對生,花絲扁寬,基部擴大,上部呈倒生的袋狀,花葯淡紫色;子房下位,1室,柱頭3裂,每裂又2淺裂,花瓣狀。蒴果3瓣裂;種子多數,橢圓形,稍彎曲,長約2mm,表面有10餘條縱棱。花期5-6月,果期7-8月。
性狀
性狀鑑別
呈球形或長圓形,有時略帶連珠狀,長2-4cm,直徑1.5cm。先端下陷,葉着生處常倒曲,有殘存的膜質葉基,表面淺灰棕色,有粗皺紋,鬚根痕多數。質稍硬,折斷面較平,顆粒性,橫切面暗褐黃色,微有虹樣光澤,散布有點狀纖維管束,內皮層環明顯。
化學成分
根莖含甾體苦味成分箭根薯酮內酯(taccalonolide)A、B、C、D、E、F,另含裂果薯皂甙(lieguonin)A、B和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
性味
甘;苦;涼;有小毒
注意
孕婦忌用。本品有毒,服用過量易致吐瀉,嚴重者會引起大量出血。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咳祛痰;理氣止產能;散瘀止血。主感冒發熱;痰熱咳嗽;百日咳;脘腹脹痛;瀉痢腹痛;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肝炎;咽喉腫痛;牙痛;痄腮;瘰癧;瘡腫;燙、燒傷;帶狀皰疹;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每次1-2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調敷。
各家論述
- 1.《南寧市藥物忘》:消炎,解毒,止痛。治胃氣痛,吐酸,咳嗽,白痢,咽痛,外敷治癰瘡。
- 2.《廣西中藥志》:止血。治跌打損傷,止咳化痰,各種痛症,調經。
- 3.《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高血壓,肝炎,胃痛,燙傷,燒傷,瘡瘍。
- 4.《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涼血止痛,散瘀消腫。治潰瘍病,小兒疳積,腹痛,跌打損傷,癰腫,無名腫毒,胃熱痛,急性腸胃炎,牙痛。[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