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仙子·譏時 張鳴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仙子·譏時
圖片來自搜狐網

水仙子·譏時全曲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先以三句排比形成鼎足對,以「大綱來都是烘」總括;後一部分以「說英雄誰是英雄?」提問,然後再以三個排比句作答,形成鼎足對,指斥當世所謂「英雄」的可笑可鄙。

原文

張鳴善張鳴善〔元代〕

鋪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萬鍾。胡言亂語成時用,大綱來都是哄。說英雄誰是英雄?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飛熊。

譯文

裝模作樣的人居然早早當上了王朝公卿,惡狠好鬥、蠻橫無禮的人竟享受着萬鐘的俸祿,胡說八道、欺世盜名的人竟能在社會上層暢行無阻,總而言之都是胡鬧,說英雄可到底誰是英雄?五眼雞居然成了岐山的鳳凰,兩頭蛇竟被當成了南陽的諸葛亮,三腳貓也會被捧為姜子牙!

賞析

  這首小令譏諷時政尖銳的揭露了元朝當政者卑劣腐朽的面目,揭露世風的齷齪敗壞。語言犀利潑辣,比喻極具特色,誇張的描寫,揭露尖刻有力。

  這是元散曲中一支妙語連珠的著名作品。首尾兩組工整的鼎足對,尤見精彩。

  起始的三句中,「鋪眉」與「苫眼」、「裸袖」與「揎拳」、「胡言」與「亂語」是句中自對,互相又成為工對;「時」與「十」同音,借與三、萬作數字對。「鋪眉苫眼」等三組詞語活畫出了無賴與白痴的形象,與達官貴人的身份本身形成了絕妙的諷刺。而三句從文意上看側重點又有所不同:第一句諷刺內閣,第二句諷刺武將,第三句諷刺高官。總而言之,「都是烘(哄)」,滿朝文武全是些瞎胡鬧的烏龜王八蛋罷了。

  末尾的鼎足對,數字對數字、地名對地名、動物門對動物門不算,妙在同句之內的雞與鳳、蛇與龍、貓與熊還都有形狀相像的聯繫。一頭是文人習用的雅語頌辭,一頭卻是民間口語中帶着詈罵性質的語彙,湊在一起,冷峭而生動。三句也各具側重點:第一句揭示兇橫,第二句揭示狠毒,第三句揭示無能。這就讓人們清楚地看出,元代社會中各種自封的或被吹捧出來的風雲人物,究竟是些什麼樣的貨色。這三句承接前文「早三公」、「享萬鍾」、「成時用」而寫,作者矛頭直指上層統治集團的高官要人,是一目了然的。兩段之間,「大綱來都是烘」結上,「說英雄誰是英雄」啟下。得此兩句憤語綰聯,「譏時」的題意便充分地顯露了出來。

  作者這種莊俗雜陳、嬉笑怒罵而尖峭老辣的散曲風格自成一家,被時人稱作「張鳴善體」。明代曲家薛論道就有一首仿「張鳴善體」的《朝天子·不平》:「清廉的命窮,貪圖的運通,方正的行不動。眼前車馬鬧轟轟,幾曾見真梁棟。得意鴟鶚,失時鸞鳳,大家挨胡廝弄。認不得蚓龍,辨不出紫紅,說起來人心動。」語言雖不及本曲灝辣,卻能得其神理。

創作背景

  元代科舉不興,銓選制度混亂,讀書人往往有不遇之感,故諷刺當政者是非不分用非其人,成為散曲中常見的主題。張鳴善的這首作品,就是這一方面的代表作。

簡析

  全曲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先以三句排比形成鼎足對,以「大綱來都是烘」總括;後一部分以「說英雄誰是英雄?」提問,然後再以三個排比句作答,形成鼎足對,指斥當世所謂「英雄」的可笑可鄙。全曲結構對稱整齊,語言直接通俗,比喻生動形象;寓莊於諧,冷峻尖刻,對腐朽、寄生而虛偽的元代上層社會作了無情的揭露。

張鳴善

張鳴善 元代散曲家。名擇,號頑老子。原籍平陽(今屬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揚州。官至淮東道宣慰司令史。填詞度曲詞藻豐贍,常以詼諧語諷人。張鳴善身處元末喪亂之際,深感現實的動亂與污濁,因此多有刺時之作。[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