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誤碼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比特誤碼率 |
在數據傳輸中,比特差錯(英語:bit errors)的數量就是接收到的信道中數據流由於噪聲、干擾、有損或比特同步錯誤而更改的比特的數量。誤比特率(英語:bit error rate,BER)是指單比特時間差錯比特的數量。比特差錯率(即誤碼率,英語:bit error ratio,BER)是一段時間內差錯比特的數量除以傳輸的總比特數。BER是一種無單比特的性能指標,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比特差錯概率(即誤碼概率,英語:bit error probability)pe 是誤碼率的期望值。誤碼率可以視作誤碼概率的約略估計。對於長時間段和高差錯比特,這個估計比較準確。
簡介
誤碼的產生是由於在信號傳輸中,衰變改變了信號的電壓,致使信號在傳輸中遭到破壞,產生誤碼。噪音、交流電或閃電造成的脈衝、傳輸設備故障及其他因素都會導致誤碼(比如傳送的信號是1,而接收到的是0;反之亦然)。各種不同規格的設備,均有嚴格的比特誤碼率定義,如通常視/音頻雙向光端機的比特誤碼率應該在:(BER)≤10E-9。由於種種原因,數字信號在傳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差錯。例如在傳輸過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擾,或在通信系統內部由於各個組成部分的質量不夠理想而使傳送的信號發生畸變等。當受到的干擾或信號畸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差錯。什麼是差錯?在數據通信中,如果發送的信號是「1」,而接收到的信號卻是「0」,這就是「誤碼」,也就是發生了一個差錯。在一定時間內收到的數字信號中發生差錯的比特數與同一時間所收到的數字信號的總比特數之比,就叫做「比特誤碼率」,也可以叫做「誤比特率」。比特誤碼率(BER:Bit Error Ratio)是衡量數據在規定時間內數據傳輸精確性的指標。比特誤碼率=接收出現差錯的比特數/總的發送的比特數。比特誤碼率是最常用的數據通信傳輸質量指標。它表示數字系統傳輸質量的式是「在多少位數據中出現一位差錯」。舉例來說,如果在一萬位數據中出現一位差錯,即比特誤碼率為萬分之一,即10E-4。
評價
KRONE認為實地網絡測試是使理論與實際相聯繫的最準確的方法。因此,KRONE在實驗室人造強噪音干擾環境中(模擬現實生活中最糟糕的情況)測量產品性能,又在用戶現場測試已安裝的布線系統,以此檢測網絡在使用前與使用中的性能差異。KRONE在測試中使用最先進的測試技術和最精密的數字測量儀,如NetcomSystemSmartbitsSMB-2000、Vigilant-BigTangerine和FlukeDSP4000。它們被眾多國際測量實驗室,如TollyGroup、BiCSi、BellLaboratories等公認為最好的測量儀。在實驗中,KRONE使用SmartbitsSMB-2000信號發生器從兩個方向製造高達19千兆比特連續不斷的數據傳輸。同時使用一台奔騰200MHz手提電腦監控現場受到附近外界噪音影響時數據的傳輸情況。實驗持續了4天,數據傳輸的比特誤碼率為零。KRONE又使用先進的NetcomSmartFlowv.1.14網絡分析軟件產生的許多不同的數據流來分析網絡的等待時間。試驗結果顯示,KRONE的TrueNet布線系統沒有發生幀丟失的情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