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段文晖 | |
---|---|
出生 |
1967年1月 湖南省冷水江市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授 |
知名于 |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
知名作品 |
《科学引文索引》 《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校园的早晨》 |
段文晖[1] 材料科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1967年1月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籍贯湖南冷水江。
1981-199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先后于1986、1988与1992年获得该校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
主要从事计算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从原子与电子层次出发开展材料性质预测和微观结构设计。发现对称性选择定则导致的量子输运性质,提出了基于石墨烯直接构筑基本器件单元的方案,并预测了多种组成简单的二维拓扑材料。提出了半导体材料反常表面金属化的氢桥键机制,发现超晶格调制可诱导新铁电相并提高压电性能。揭示了磁掺杂拓扑材料中的量子相变机制,发现其薄膜中的负双折射现象。两期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获叶企孙物理奖。
目录
人物简介
段文晖,1967年1月生,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1981年至199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在钢铁研究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至今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于1996年至199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2002年至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访问研究。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计算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从原子与电子层次出发开展材料性质预测和微观结构设计。发现对称性选择定则导致的量子输运性质,提出了基于石墨烯直接构筑基本器件单元的方案,并预测了多种组成简单的二维拓扑材料。提出了半导体材料反常表面金属化的氢桥键机制,发现超晶格调制可诱导新铁电相并提高压电性能。揭示了磁掺杂拓扑材料中的量子相变机制,发现其薄膜中的负双折射现象。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学术论文280余篇,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0年、2014年),并获叶企孙物理奖(2013年)。
人物经历
1967年1月,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 1981年至199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4年,在钢铁研究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4年,在清华大学任教, 1996年至199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从事访问研究。 2002年至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访问研究。 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8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
主要成就
段文晖主要从事计算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从原子与电子层次出发开展材料性质预测和微观结构设计。发现对称性选择定则导致的量子输运性质,提出了基于石墨烯直接构筑基本器件单元的方案,并预测了多种组成简单的二维拓扑材料。提出了半导体材料反常表面金属化的氢桥键机制,发现超晶格调制可诱导新铁电相并提高压电性能。揭示了磁掺杂拓扑材料中的量子相变机制,发现其薄膜中的负双折射现象。 [4] 学术论著 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学术论文280余篇。 其中包括国际物理学权威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论文六篇,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论文一篇,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ical Review B/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论文共超过约45篇。 近年部分代表性论文(2001-2006) 1. Tremendous Spin-Splitting Effects in Open Boron Nitride Nanotubes: Application to Nanoscale Spintronic Devices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28, 8453-8458 (2006). Shaogang Hao, Gang Zhou, Wenhui Duan, Jian Wu, and Bing-Lin Gu 2.Theoretic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 of perovskite ferroelectrics: From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es to ab initio Current Opinion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 10, 40-51 (2006). Wenhui Duan and Zhi-Rong Liu (Review article)
科研成果奖励
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0年、2014年),并获叶企孙物理奖(2013年)。 [5] 低维结构的量子特性及计算设计研究 2000年度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第三完成人) 电子结构与材料微观结构设计 1994年度 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
荣誉表彰
2001年,清华大学第7届学术新人奖 。 2001年-2002年度,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 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7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 2007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9年,入选北京市优秀教师。 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6]
社会任职
·中国物理学会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物理学会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 ·Associate Editor,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Elsevier BV, The Netherlands.
工作经历
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94-2000),教授(2000-)
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博士后(1992-1994)
美国Minnesota大学化工与材料科学系访问学者(1996-1999)
美国California大学Berkeley分校物理系 Berkeley Scholar(2002-2003)
教学
研究生"固体理论"(清华大学2007春季学期,2006春季学期,2005春季学期,2004春季学期,2003春季学期,2001春季学期,2000春季学期)
本科生"计算物理"(清华大学2007春季学期,2006春季学期,2005春季学期)
研究领域
理论和计算凝聚态物理、计算材料物理。
目前主要研究
1、凝聚态物质的电子结构
2、纳米材料及分子器件光电性质的模拟研究
3、低维结构量子特性的理论研究
4、新型铁电功能陶瓷材料的计算设计
本段获奖
·低维结构的量子特性及计算设计研究 2000年度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第三完成人)
·电子结构与材料微观结构设计 1994年度 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
·清华大学第7届学术新人奖 2001年
·2001年度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2002)
·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7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
·2007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9年任清华大学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2009年入选北京市优秀教师
学术兼职
·中国物理学会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物理学会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
·Associate Editor,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Elsevier BV, The Netherlands.
主要论著
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九十余篇,其中包括国际物理学权威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论文六篇,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论文一篇,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ical Review B/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论文共超过约45篇。
近年部分代表性论文(2001-2006)
1. Tremendous Spin-Splitting Effects in Open Boron Nitride Nanotubes: Application to Nanoscale Spintronic Devices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28, 8453-8458 (2006).
Shaogang Hao, Gang Zhou, Wenhui Duan, Jian Wu, and Bing-Lin Gu
2.Theoretic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 of perovskite ferroelectrics: From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es to ab initio
Current Opinion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 10, 40-51 (2006).
Wenhui Duan and Zhi-Rong Liu (Re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