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聞一多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死水》是現代詩人聞一多創作的一首詩歌。詩歌通過對「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多角度、多層面的譜寫,揭露和諷刺了腐敗不堪的舊社會,表達對當時統治環境的憤懣之情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這首詩每節押韻,讀起來節奏分明,音韻鏗鏘;外形方正整齊,形成均衡美、對稱美;注意挖掘語言的色彩感,構成美醜迥異、富有暗示性的畫面。
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聞一多
創作年代:1925年
文學體裁:現代詩
作品名稱:《死水》
作品出處:《聞一多詩集》
作品原文
【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①,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②。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③,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④,
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⑤,
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⑥。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⑦,
漂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⑧。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⑨,
看它造出個什麼世界。
詞句注釋
①一溝絕望的死水:比喻在軍閥統治下黑暗腐敗的舊中國。
②清風:比喻一切新鮮的思想和力量。漪淪:細波。
③破銅爛鐵:指破舊銹爛的銅鐵器。
④翡翠:玉器。
⑤羅綺:絲綢衣裳。
⑥黴菌:真菌。
⑦酵:有機物由於某些菌或酶而分解。
⑧鮮明:指色彩明亮。
⑨醜惡:丑穢邪惡。開墾:指開創某種事物。
創作背景
1922年,詩人懷着報效祖國的志向去美國留學。在異國的土地上,詩人嘗到了華人被凌辱、歧視的辛酸。1925年,詩人懷着一腔強烈愛國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國。然而,回國後呈現在他面前的祖國卻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景象——軍閥混戰、帝國主義橫行,以至於詩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轉至極度的憤怒。《死水》一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詩共分五節,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節),表達了詩人對「死水」一般的舊中國腐敗現實的激憤之情。
詩的第一句「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徵着當時那個處於軍閥混戰中的腐敗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正如」一溝絕望的死水」。在這句詩中,「絕望」二字,寫出了詩人深沉的失望心情。詩的第二句,「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清風」是與「死水」相對照的事物,可以用以比喻一切新鮮的思想和力量。然而,這些新鮮的東西卻引不起「死水」的半點反應。清風吹處波不生,可見死水已沉寂到了極點。這一句是對「死水」的更進一步的描繪。詩的第三、四句「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寫出了詩人面對「死水」,繼失望而產生的恨極心情。現實既然如此黑暗,讓人絕望,倒不如讓它徹底腐爛發臭,也許病入膏肓,不可救藥,爛得更快、更透,舊的徹底死亡了,新的才會成長得更茁壯。這兩句詩,又表現了詩人激憤中飽含着對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節),詩人對「死水」進行了細緻描繪,具體形象地揭露出了舊中國腐朽頹敗的社會現狀,表達了對舊中國憎惡、憤怒、嘲諷的感情。
在這幾節詩中,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鮮明的色彩描寫以及譏諷的筆觸,逐步深入地寫出了扔進破銅爛鐵、潑入剩菜殘羹後死水的進一步變化。扔進死水中的「破銅爛鐵」,會生出綠色、紅色的銹,銅銹綠的如「翡翠」,鐵鏽紅的如「桃花」;再有,「剩菜殘羹」的油膩,散在水面,陽光一照,猶如閃光的「羅綺」;有的地方發了霉、生了毛,又宛如「雲霞」;死水發酵後,還會變成有着「綠酒」般顏色的臭水,那上面泛起「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正是在這樣的一溝死水上,成群的花蚊在上面雜亂地飛舞,有時,還要加入鼓譟的蛙鳴。這令人作嘔的死水,骯髒腥臭,令人無法立足!這裡,詩人借對死水的進一步細緻描繪,對舊中國黑暗現實給予了細緻形象的再現。在這部分內容中,詩人用色彩鮮明、形色美好的「翡翠」、「桃花」、「羅綺」、「雲霞」、「珍珠」等來描繪污濁、骯髒的死水,猶如給惡魔穿上了精美典雅的外衣。這是用虛假的美來反襯真實的丑,詩人這樣寫,使醜類變得更為醜惡。以美寫丑,丑更丑,詩人用這種獨特的方法,更鮮明地表現出死水的腐臭本質,同時也使詩歌具有了強烈的嘲諷意味。
第三部分(最後一節),表達了詩人詛咒現實,迫切希望改變現實的強烈願望。
這一部分的頭兩句,詩人以十分斷然的口吻,對黑暗的中國社會予以了徹底的否定「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在徹底否定之後,「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一句,又寫出了詩人在絕望之中的一絲期望。醜惡開墾出的世界,只能更醜惡,但醜惡到極點,就有可能會產生轉機。因此,這最後兩句,既包含着詩人對舊中國的絕望,也包含着對新中國的期望和嚮往,包含着詩人迫切希望改變現實的強烈願望。儘管對詩人來說,這種期望在當時是非常朦朧的。
全詩對軍閥統治下黑暗陳腐的舊中國進行了強烈的鞭撻與詛咒,表現了詩人深沉的愛國熱情。
主題思想
詩中的「一溝絕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象徵。詩人抓住死水之「死」,節節逼近,把「絕望」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詩的最後一節,既表現他對黑暗不存幻想,堅信醜惡產生不了美;但也並非心如死灰,發出「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看它造出個什麼世界」的憤激之言。朱自清在《聞一多全集·序》中說:「是索性讓『醜惡』早些『惡貫滿盈』,『絕望』里才有希望。」在絕望中飽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者一腔愛國主義的熱情之火,是這首詩的主題思想。
寫作特色
《死水》講究修辭,而且力求用詞的豐富精美而不重複。例如以下短語所用的動詞就絕不相同:「綠成翡翠」,「銹出幾瓣桃花」,「織一層羅琦」,「蒸出些雲霞」,「酵成一溝綠酒」,等等。寫完了這些,它總結說:這死水據此「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但這裡的「鮮明」還只是從色彩和光澤上加以點染。接着,他表現死水的「聲音」。這聲音也很別致,有「笑聲」——「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還有「歌聲」——「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這是多麼可怕的死一般的沉寂。
《死水》也是格律體新詩的代表作,它的體式極嚴。從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四句,排列起來非常齊整。從內在的韻律看,每句內部均由四頓構成,由於內在節奏的高度和諧一致,再加上嚴格的雙行押韻,每節一韻的音響效果,使全詩的節調非常動聽。
名家點評
沈從文《論聞一多的<死水>》:「它在文字和組織上所達到的純粹處,那擺脫《草莽集》為詞所支配的氣息,而另外為中國建立一種新詩完整風格的成就處,實較之國內任何詩人皆多。」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死水》五節,二十行,一百八十字,無一節不鏗鏘有聲,無一行不燦爛奪目,無一字不妥帖精當,象徵了新詩的成熟,是新文學的一個里程碑」。
後世影響
聞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實踐新格律詩的詩人,《死水》也是聞一多先生自認「第一次在音節上最滿意的實驗」,是先生實驗他的「三美」新格律體的典型,為建立和形成新詩的格律作了嚴肅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作者簡介
聞一多(聞家驊,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字友三,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畢業於清華大學,中國近代愛國主義者,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1]
其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早年昆明爆發「一二一」慘案,他為死難者書寫輓詞,並撰寫《一二一運動始末記》揭露真相。1946年7月15日,他在雲南昆明被暗殺。[2]
主要成就
在創建格律體時,聞一多提出了具體的主張,就是三美:詩的實力不獨包括着音樂的美,繪畫的美,並且還有建築的美。音樂美是指詩歌從聽覺方面來說表現的美,包括節奏、平仄、重音、押韻、停頓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諧,符合詩人的情緒,流暢而不拗口——這一點不包括為特殊效果而運用聲音。
繪畫美是指詩歌的詞彙應該盡力去表現顏色,表現一幅幅色彩濃郁的畫面。[3]
建築美是指針對自由體提出來的,指詩歌每節之間應該勻稱,各行詩句應該一樣長——這一樣長不是指字數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數應一樣多,這樣格律詩就有一種外形的勻稱均齊。[4]
人物評價
聞一多不光是偉大的詩人,也是一位傑出的學者,他是五四運動之後非常傑出的作家。他還有一首詩《聞先生的書桌》,寫得非常好,寫他書桌上的筆墨、紙硯,他看着那些東西就開始發牢騷。(搜狐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