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我為你加油!(喬顯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武漢,我為你加油!》是中國當代作家寇玉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武漢,我為你加油!
春天來了,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春天,這是一個難忘的春天。疫情中的春天是那樣的黯然失色,面對疫情中春天的我是那麼的無精打采。因為,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侵襲了中國,更是肆虐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病了。我與武漢有三十多年的緣分了,期間有不得不說的故事,與我有難以割捨的情感記憶。我曾多次去過武漢,寫過武漢,那裡還有我熟悉的長江大橋、黃鶴樓,那裡更有我同一戰壕的戰友,給過我指導和幫助的作家、記者朋友。往事歷歷在目,每每想起這些,我就從心底發出呼喊:「武漢,我為你加油!」
武漢,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我曾因當兵和工作的關係,多次去過武漢,先後兩次登上黃鶴樓,飽覽武漢全景和長江雄姿;多次乘機、乘車、步行觀賞武漢長江大橋。那裡的許多地方都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每每從網絡、電視上看到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的雄偉壯觀景色,我都發自內心地感到親切。
出於對武漢和長江的熱愛,前幾年,我曾寫過一篇《長江遐思》的散文:「『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讀過這首詩後,我便產生了對黃鶴樓的嚮往之情……當我登上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譽的黃鶴樓時,心情格外激動,因為在這裡就可尋覓詩仙登黃鶴樓觀長江的美妙之感。站在古今盛名的黃鶴樓頂,登高望遠,蔚為壯觀,氣勢恢宏,一覽無餘,『極目楚天舒』,洶湧奔騰的江水從西呼嘯而來,向東滾滾而去,驚濤拍岸,煙波浩瀚。一如黃鶴樓簡介所說:『衝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裡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余脈起伏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楫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如斯。』」
「我健步走下黃鶴樓就直奔武漢長江大橋,站在大橋觀長江。我曾隨部隊乘『大解放』軍車行駛在武漢大橋上,這次站在、走在大橋上望長江,所看江景大不一樣。武漢長江大橋,是新中國成立後於1953年開始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也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橋』。偉人毛澤東曾在橋下浩瀚的長江游泳,並寫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豪邁詩句。站在望不到盡頭的武漢長江大橋上,思索着古代詩人所描繪的『白浪如山哪可渡,狂風愁煞峭帆人』『亂石穿孔,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長江;眼望着腳下被馴服的流着滔滔江水的長江,心生無限感嘆……」
武漢,有我親如兄弟情同手足朝夕相處苦樂與共的戰友,李俊、李保華、徐英文……時隔幾十年,許多雖已叫不上名字來了,但我們的心卻彼此相通,默默祝福,那是融入血脈中揮之不去的思念。想當年,一口鍋里盛日月,一壺水裡飲春秋。他叫我老喬,我叫他小李,聽起來多麼親切,多麼甜蜜。楊柳依依,折枝送友;舉杯壯懷,相擁告別,戰友情彌足珍貴,永遠難忘。遺憾的是,現分別多年,相距遙遠,大多戰友已失去聯繫,即便能聯繫上,我怕在這非常時期聯繫,會給他們帶來疑慮,帶來不安,帶來負擔,帶來壓力,或帶來新的傷害。所以,我現在的無奈之舉,只能站在幾千里之外,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祝願他們健康平安!
武漢,有我熟悉的作家朋友,我很關注他們的信息,關注着他們撰寫的相關疫情的文章。
熊召政,湖北省文聯原主席、著名作家。因同是軍人,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可謂部隊中首長,行文中老師。我加了他博客好友,並經常拜讀他的大作,欽佩他的為人、為文。面對當下的疫情,他說道:「我的家鄉在湖北、在武漢,在過去的這段時間,新冠病毒肆虐着我的家鄉。為了戰勝病毒,我們每個人都在自我隔離,但是我們的心卻彼此溫暖,彼此守望。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池莉,湖北省文聯副主席、武漢市文聯主席、著名作家。這也是我非常佩服的女作家,並加了她的博客好友,經常拜讀她的大作,從而受益匪淺。還將她的大作轉發到微信朋友圈、群里,與文友們分享。在這次疫情面前,她認為:「對待烈性傳染病唯一的方式就是隔離,繼續隔離,將隔離進行到底。」
李修文,湖北省文聯主席、著名作家。他老家是荊門,但居住在武漢。我也加了他的博客好友,並在《人民文學》《散文選刊》上拜讀他的小說和散文作品,前幾天還剛剛拜讀過他的一篇大作,很欣賞他的寫作風格。年前我還看了武漢新聞網登載了他的講話:「李修文說,對當下年輕人過於『喪』,感到不滿,楚人『向死而生』的那種勁兒到哪裡去了?」在這次疫情面前,他寫道:「很多作家在寫目前的災難,但我寫不了,就算要寫,也希望自己多一些冷靜與理智。」
還有劉醒龍、林白、陳應松等,都是我加了博客好友的武漢作家,他們的作品就是我茶餘飯後的「美味佳肴」「精神食糧」,在拜讀他們的作品中豐富了我的生活。
我默默地祝福着駐留在我心中的武漢作家朋友們,保護好自己,多出精品力作,弘揚這座英雄、美麗的城市!
武漢,還有我的記者朋友,他叫陳黎平,現居住在武漢。我倆相識已近三十年,彼此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有一次,我到武漢出差時,剛下飛機天就黑了下來,於是就給他打了電話,說我現在到了武漢。他說要請我吃飯,還問我在哪個地方。我說就在武漢,心中頓生納悶,怎麼還哪個地方?他接着解釋說:「武漢大了,分漢陽、漢口和武昌,跨度很大,你是在漢陽、漢口,還是武昌?」我說:「我在漢口。」他說:「我居住在武昌,要不你等着我,我現在往那趕。」我一打聽漢口與武昌相隔一條江,離得很遠,又是晚上,就趕緊給他回電話說:「離得太遠了,你不要過來了。」於是我倆只好隔江相望。
最近,我在新浪博客發現陳記者發的最後一篇博文,是2020年1月11日發的《四季》「春天裝飾了我的眼睛,可我並不喜歡春天的浪漫。我喜歡春天,是因為她處處生機盎然……」這應該是沒對外公布疫情時發的,不知他現在情況如何?我祝福要好的記者朋友:平平安安!
武漢告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84歲高齡的老人、鍾南山院士來了。人老志更堅,疫情壓不垮,積極奔赴抗「疫」第一線,用行動書寫着自己的人生光輝。他每天通報着疫情,提醒着人們隔離、防護,鼓勵着人們戰勝疫情。多好的一位老人啊!全國人民都為之動容。醫護人員、人民軍隊官兵、全國各地的志願者來了,這些逆行者們,義無反顧地沖向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他們臨危受命,將生死置之度外。有的在戰疫情中光榮犧牲,有的被疫情感染,有的為了戰疫情而離開了自己剛滿幾個月的女兒;有的聽說母親去世的消息,如雷轟頂,只能把巨大的悲痛埋在心底,雙腿跪向母親的方向,淚流滿面地道歉;有的為戰疫情而剪掉了自己的秀髮,有的乾脆理了光頭,女兒看了她的視頻都認不出來,母親見了視頻直流淚。
還有,剛剛看到的一則不幸的消息: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醫生彭銀華,本打算正月初八與未婚妻舉行婚禮,但疫情發展,彭醫生決定堅守一線。「疫情不散,婚禮延遲。」他全身心投入抗「疫」一線,卻不幸被感染,於2月20日21時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殉職。婚禮延了,他卻走了。
英雄需要銘記!
讓我們記住這些為了我們每一個人,而不幸犧牲的靈魂。據悉這些戰疫情而殉職的英雄們,都可評為烈士,這是理所當然的,對生者和亡靈都是極大的安慰,也寄託着我們的哀思。
武漢,我心中英雄美麗的城市。我過去為你驕傲自豪,我現在要為你加油助威:疫情垮不了武漢,武漢挺住!武漢加油!武漢必勝!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重振起「大江大河大武漢」的雄風![1]
作者簡介
喬顯德,筆名江北喬木,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