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欧阳伟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欧阳伟豪google

欧阳伟豪 (Benjamin Au Yeung Wai Hoo,1967年8月17日-),人称“Ben Sir”, 于观塘赛马会健康院出生,并从观塘区长大。他一家共有三兄弟,父亲为一名文员,母亲则为家庭主妇。他毕业于圣若翰天主教小学(1979年第17届上午校)及中华基督教会基智中学预科(1984年第15届中五;1986年预科)。在校时曾是篮球和排球校队成员,且赢得学界比赛亚军、由于香港高等程度会考的成绩未足以让他升读大学,而自己又喜欢运动,于是入读葛量洪师范学院体育系。他在1989年六四事件发生时正任教启德官立小学体育科, 1993年往大学深造,两年后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学位(主修英文,副修中文),1998年则获取应用英语语言学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他再取得香港科技大学语言学哲学博士,其博士论文主攻汉语量词,题为《An interface program for parameterization of classifiers in Chinese》。

另外,他亦考获英国语言学会的会员资格,曾于遵理学校举办讲座;任职大学讲师前曾于幼稚园当过三日教师。

香港语言学家、主持及演员,曾任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高级讲师,师承语言学家张洪年,其研究范畴包括中国语言学、粤语语法、句法对比及语言习得。中文科补习天王林溢欣曾是他的学生。他因在电视节目中以轻松搞笑手法讲解粤语用字及语法而成名。

周一的早晨,当大家忙着追巴士、逼地铁时,他单肩背着一个小背囊,不慌不忙走进“西装友”出入的咖啡厅,白色 T-shirt 在阳光下显得更为耀眼,指尖托一下眼镜,顺势扬手打个招呼:“Hi!” 他就是平日电视上跟大家学是学非的欧阳伟豪博士,人称 Ben Sir。这天他放下平日的西装革履,以一身休闲装束示人,简单讲讲港式广东话。

从2005年的《小TEEN地》开始,Ben Sir 投身幕前,到2006年的《最紧要正字》,中大中文系倾力支持,Ben Sir 讲解 正音的形象亦因此为广大观众所熟悉。


铤而走险讲粗口 为博观众一笑

Ben Sir 从节目的学术嘉宾到担正任综艺节目主持,冒险选择谈粗口文化使他一炮而红。“粗口是语言不可划缺的一部分,无可避免。既然是必然存在,谈及时也不别过分美化或魔化,平常心就好。”每种语言总有几个字来负责宣泄最高涨的情绪,响亮之馀,Ben Sir 指粤语粗口的五位将军更是“全职员工”,没人替班,年终无休;语法上,更可跟“鬼”字互换,生动有趣。

日常讲粗口也要顾及场合,更何况在电视?Ben Sir 偏喜欢逆难而上,犹如玩火踩钢线。七十二变的Ben Sir 在把握内容尺度也叫 Ben Sir 费煞心思。“处理话题要格外小心,尤其是这五位杀伤力强,不能掉以轻心。我准备时需反复感受和揣摩观众会在哪些地方反感,要掌握这个临界点,才能将这些知识把玩股掌之中,学到野又不失趣味(寓学习于娱乐)。”


俏皮讲师-雅俗共赏

大家不要忘记 Ben Sir 的另一个身份——大学讲师。他开设的“追踪粤语”属于通识教育类课程,全部学生皆可修读。要让医科生学语法?让工程师学语言流变?这些让其他老师头疼的问题,在 Ben Sir 手中确实如鱼得水。原来平日课堂上的 Ben Sir 也不忌讳跟学生探讨各种词句的语法,粗口自然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最着迷的一环,可说是训练有素,驾轻就熟。

无论电视前后,Ben Sir 一直广受学生欢迎。

敢于出位挑战,必定斩获不少粉丝,但躲不了流言蜚语。Ben Sir有这样回应:“既然知道自己在做对的事情,何必理会批评?学术与否,看你怎么定义,学术可以局限于象牙塔里的学术研究,也可以是知识转化(knowledge transfer)及传播。”既然前者不缺人才,后者人丁单薄,Ben Sir 毅然选择后者,势必做到街头巷尾,无人不晓。面对同行嗤之以鼻,Ben Sir道:“不服的话,要不交换角色,调转做咯(倒过来咯)?我没问题呀!”眉宇间更有种得戚(得意),不拘小节,颇有星爷的韵味。

从晦涩难懂到浅显易明,过程不比发表学术论文容易,可谓有苦自己知。什么苦?大概是电视上18秒的宣传片,实际上拍了四个多小时。“四个钟呀!大佬!”Ben Sir 激动拍案。“不过多拍些镜头也是为了方便后期剪接,最后效果如此出色也要多谢电视台的配合,都系个句,要对得住时段,要对得住观众!”日子有功,问及会否发展栋笃笑,Ben Sir 戏言:“可能为了香港人的需要,我会被动地填补黄子华的位置。”

眼前严肃又诙谐的百变 Ben Sir,搞笑又食脑,严肃夹抵死。


撑粤先锋:时势造英雄 拯救母语契机

追朔撑粤语行动的历史,可谈到2010广州的撑粤语行动,触发 Ben Sir 落手落脚来撑粤语。穗港语言同根,虽花开两地,却仍相依为命,甚至唇亡齿寒。远在两地矛盾愈演愈烈之前,一些有经验的传媒和文化界人士已洞悉这场风暴的来临,Ben Sir 当时获明窗出版社邀请出版了《撑广东话》,视为对广州撑粤语行动的回应,也是港人保卫粤语意识的开端。[1]


视频

Ben Sir 教你广东话奥妙


欧阳伟豪:“唔签”的港式情怀 特首支持港队的伪术

2010年6月-8月,广州市民不满政府进一步压缩粤语空间,将广州电视台频道的主要播音从粤语改为普通话的提案发布后,引发部分年轻人多次上街,发起“撑粤语”行动,可惜遭官方压制,“推普废粤”之争不了了之。

回顾几年成效,Ben Sir 谦称不能归功自己,而要归功时势。他指从反国教行动开始,香港的本土意识日趋浓厚,大家开始从自身出发,考虑自决的问题,从日常的政治口号可见,“自己香港自己救”,“我要真普选”等等。Ben Sir 指自己真正找一撑粤更是乘2014的雨伞运动之势。随本土情绪日益高涨,母语便是承载了宣泄这些情绪的职责,其价值也不仅限于大家随口讲讲,也成为唤起大家关注的契机。

要谈最到肉(直接、深刻)的行动,莫过于 Ben Sir 用粤语入文写租契。“既然租契可以,那在公开考试书写粤语又会如何呢?”虽然只是一个突发奇想,但 Ben Sir 也没有就此打住。他坦言自己曾呼吁一些大学生不妨大胆试探考评局对粤语入文的底线。“大学生再考无包袱,大家的尝试变相要考评局表态:到底方言可否入文?入文又要扣多少分?怎么衡量?如果考试低分,反映粤语受到一定压抑,如果考试高分,更是证明母语书写能被接受,何乐而不为?这些都是我们等待的答案,然而考评局一直立场不明,也鲜有学生敢于挑战。”

Ben Sir 一改以书面语书写法律文件的惯例,大胆以粤语入文立租契,加上英文对照,具法律效用,彰显粤语的合法地位,获不少网友点赞和应。


多重身份反成制肘 学语言明辨登堂与入室

能者多劳,Ben Sir 身兼多职,撑广东话是不是变得事半功倍?笔者问。Ben Sir反而觉得这么多的身份让他觉得有些绑手绑脚。随着知名度提高,现在也要变得谨言慎行。“起初也只是在 Facebook 上‘自 high’(自我陶醉)一下,或者发一下牢骚。从2014年开始,我确实有意在 Facebook 上多渗透一些关于语言伪术的语法分析,间中(偶尔)来抽水(调侃),观众共鸣感更强。但事实上,我更希望两者能被分开讨论,撇除两者的互相影响,这样更为直接和深刻。”

回归到语言,工具本质不变。笔者请教 Ben Sir,既然本质不变,时下港人讲普通话拒诸门外是大义还是不智?Ben Sir 指语言就像朋友,亲疏有别。“有些朋友可招呼他们在院子BBQ(烧烤)同乐便可,不必‘登堂’;即使‘登堂’,也不必‘入室’。这些都取决个人的分配摆位,不用一味排外,也不用盲目追捧。若作工具而言,多学一门语言不会是劣势,北望神州,遍地商机,识少(少懂)两句实在不行。毕竟语言是民族情绪的承载,当我们不喜欢一个民族,很自然会顺带讨厌其语言,无可厚非。无奈懂得冷静下来,懂得分辨‘登堂’和‘入室’的人,少之又少。”

“收到电视台邀请在节目上谈粗口语法,我也考虑了59秒。”Ben Sir道。那剩下1秒作甚?当然是答应啦!

听到自己的新节目反响甚好,Ben Sir 固然高兴,不枉自己与台前幕后绞尽脑汁。阳光洒在 Ben Sir 的头发上,银丝若隐若现,本以为百变的 Ben Sir 要以一个忧郁的姿态来结束这次访问,谁知他说:“以后都系玩野,唔会正经架啦!(以后也是诙谐搞怪,不会走正经路线的)”

外部连结

欧阳伟豪的Facebook专页

欧阳伟豪的Instagram


参考文献

  1. 欧阳伟豪:撑写粤语. 明报. 2015-07-18 [2019-12-27]. 

后发先至“要赢就赢” “演艺学者”打破传统 欧阳伟豪博士专访

大学讲师欧阳伟豪:用粗口和幽默捍卫广东话. 端传媒

拍片批教育局压抑粤语 Ben Sir 唔怕激嬲大台:冇人俾说话我听. 众新闻. 2018-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