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橡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橡实
图片来自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橡实,中药名。为壳斗科植物麻栎QuercusacutissimaCarruth.或辽东栎QuercuswutaishanicaMayr的果实。麻栎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辽东栎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四川等地。具有收敛固涩,止血,解毒之功效。用于泄泻痢疾,便血,痔疮,脱肛,小儿疝气,疮痈久溃不敛,乳腺炎,睾丸炎,面䵟。[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橡实
汉语拼音:Xiànɡ Shí
别名:芋栗、橡栗、棣、皂斗、橡子、栎子、抒斗、橡斗子、栎木子、柞子、麻枥果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微温。归脾、大肠、肾经
功能:收敛固脱;止血;解毒
主治:泄泻痢疾;便血;痔血;脱肛;小儿疝气;疮痈久溃不乳腺炎;睾丸炎;面(黑干)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橡实

拼音名:Xiànɡ Shí

别名:芧栗、橡栗、(木求)、皂斗、橡子、栎子、抒斗子、栎木子、柞子、麻枥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Quercus acutissima Carr.2.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

出处

出自《雷公炮炙论》

  • 1.陆玑《诗疏》:栩,今柞栎也。徐州谓栎为杼,或谓之为栩,其子为皂,或言皂斗。今京洛及河内言杼斗,或云橡斗,读栎为杼,五方通语也。
  • 2.《唐本草》:槲、栎皆有斗,以栎为胜,所在山谷中皆有。
  • 3.《本草图经》:栎,木高二、三丈,三、四月开黄花,八、九月结实,其实为皂斗。不拘时采其皮并实用。
  • 4.《本草衍义》:栎,叶如栗叶,在处有,但坚而不堪充树,亦木之性也。山中

来源

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麻栎或辽东栎的果实。

采收和储藏

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连壳斗摘下,晒干后除去壳斗,再晒至足干,贮放通风干燥处。

原形态

  • 1.落叶乔木,高15-30m,树皮深灰色,或灰黑色,具不规则深裂;幼枝黄褐色绒毛;后脱落。冬芽圆锥形,灰褐色,鳞片阔卵形、有毛。叶互生,叶柄长2-3cm,有毛;叶革质,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9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具芒状锯齿,侧脉13-18对,直达齿端,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幼时有黄色短细毛,后脱落,仅脉腋有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长6-12cm,为葇荑花序,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下部叶腋,被柔毛,花被通常5列,雄蕊4,稀较多;雌花1-3个集生于新枝叶腋,子房3室,花柱3。壳斗杯状,包围坚果的约1/2,小苞片钻形、反曲,被灰白色绒毛;坚果卵球果或卵状长圆形,直径1.5-2cm,高1.7-2.2cm,先端圆形,果脐突起,栗褐色。花期3-5月,果期翌年9-10月。
  • 2.本种与麻栎的区别在于:叶柄长2-5mm;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先端圆钝,基部耳形或圆形,边缘具深波状圆齿;侧脉5-7对;壳斗浅杯状,小苞片扁平或背部凸起。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 1.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地、丘陵与针叶林、阔叶林中。
  • 2.生于海拔300-2500m的山坡或山顶阔叶落叶林中。

资源分布

  • 1.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 1.麻栎实 坚果卵状球形至长卵形,长约2cm,直径1.5-2cm;表面淡褐色,果脐突起。种仁白色。气微,味淡、微涩。
  • 2.辽东栎实 坚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7-1.9cm,直径1-1.3cm;果脐略突起。种仁白色。气微味淡、微涩。

化学成份

麻栎种子含淀粉50.4%,脂肪油5%-20%。叶含鞣质。花粉含无羁萜酮(friedelin),β-香树脂酮(β-amyrenone),羽扇烯酮(lupe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阿拉伯聚糖,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有机酸类台枸橼酸、苹果酸及氨基酸类。

炮制

《雷公炮炙论》:凡使橡实,去粗皮一重,取橡实蒸,从巳至未出,锉作五片用之。

性味

苦;涩;性微温

归经

脾;大肠;肾经

功能主治

收敛固脱;止血;解毒。主治泄泻痢疾;便血;痔血;脱肛;小儿疝气;疮痈久溃不乳腺炎;睾丸炎;面(黑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每次1.5-3g。外用:适量,炒焦研末调涂。

注意

痢疾初起,有湿热积滞者忌服。

  • 1.《本草经疏》:湿热作痢者,不宜用。
  • 2.《本草汇》:火病人忌之。

各家论述

  • 1.《唐本草》:主下痢,厚肠胃,肥健人。
  • 2.《日华子本草》:涩肠止泻。
  • 3.《本草经疏》:涩精。
  • 4.《纲目拾遗》:治胎疝。[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橡实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橡实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