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櫻桃花下 李商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櫻桃花下
圖片來自搜狐網

櫻桃花下是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黃鶯蝴蝶嘲笑詩人不能趕上櫻桃花開正好時前來欣賞,暗含不逢時的感嘆。

原文

李商隱〔唐代〕

流鶯舞蝶兩相欺,不取花芳正結時。

他日未開今日謝,嘉辰長短是參差。

譯文

飛動着的黃鶯和蝴蝶常常嘲笑我,因為不能在櫻桃花初放時來欣賞。

前來賞花不是未開就是已落,總之就是趕不上櫻桃花開的良辰吉日。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當時政治氣壓低沉,黨局參差,朝雲暮雨,翻復無定,詩人似已預感到自己前途的險惡,充滿驚濤駭浪,於個人而言,李商隱自視頗高,而一生困頓失意,便常有不逢時的感嘆,故經常以沉重的筆觸寫出潛藏內心的哀愁和隱憂,《櫻桃花下》一詩即是這類作品的代表。或以為這是一首單純的愛情詩。

賞析

  賞花而花已開,詩人常有不逢時之嘆,但此詩卻加了一個「他日未開」;不管是未開或已謝,總會令人有些感慨。作者從「他日未開今日謝」,引申出「嘉辰長短是參差」的結論,自然能引發讀者的共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此的「參差」之事,實在很多,卻也是無可奈何,只有自怨自嘆而已。

  清代詩人袁枚有一首七絕:「桃花零落杳難尋,人為來遲惜不禁。我道此來遲更好,想花心比見花深。」(《湖上雜詩》)天下事,如能以此種心態處理,也許可以免卻許多煩惱。但並非每一個人都能達到這種境界。一個人,在人生歷程中,常會遇到此種參差之事,經歷得多了,心理狀態或有失平衡,於是乎,李商隱一來到櫻桃樹下,看到並非花芳正結之時,便陡然感到流鶯舞蝶都在相欺了,這種心態,倒也是常有的。

  李商隱好幾首櫻桃詩中的櫻桃,是詩人嘲諷、譏誚的對象,這首詩中的櫻桃,是詩人同情、嘆惜的對象。紀昀把李商隱筆下的櫻桃當成一個人,認為「集中屢詠櫻桃,必有所為,亦可以意為之」。這樣的理解,抹煞了這些櫻桃詩在意象上的差異,混淆了其主旨。張采田不同意紀昀的意見:「紀氏能以意會,則於玉溪自不至於妄加攻擊,但恐未然耳。托意遇合之作,所謂恨遭逢之遲暮也。必非艷情,與《嘲櫻桃》詩不同,其座主李回貶湖時之深慨乎?」(《玉溪生年譜會箋》)

簡析

  《櫻桃花下》是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黃鶯蝴蝶嘲笑詩人不能趕上櫻桃花開正好時前來欣賞,暗含不逢時的感嘆。詩人在這首詩中以沉重的筆觸寫出潛藏內心的哀愁和隱憂,語言平白曉暢,情感真摯動人,讀來有言有盡意未窮之妙。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後隨祖輩移居滎陽(今河南省鄭州市),晚唐時期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