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楼台乡为竹山县辖乡,1949年为龙台乡,1961年改为公社,1987年改置楼台乡。位于堵河北岸,距县城东北31公里。面积329.34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22508人(2017年)。辖楼台、腰岭、塔院、泰山、白莲、齐心、均坪、兴旺、老君垭、挡鱼、凤楼、南沟、马岭、喻家坡、雷台15个村委会。[1]
中文名: 楼台乡
外文名: Loutai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湖北十堰
电话区号: 0719
面 积: 329.34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数量: 22508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机 场: 十堰武当山机场
火车站: 十堰火车站
车牌代码: 鄂C
地理位置
楼台乡,随南省道至东向西横贯全境,西距市区、207国道、汉江码头22公里,焦枝铁路35公里;东离汉丹70公里;北至襄樊机场及襄铁分局90公里,连接宜(昌)黄(石)和汉(口)十(堰)高速公路的荆(州)襄(樊)高速公路穿过宜城市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素有竹山“东大门”之称。
历史沿革
楼台乡历史悠久,贤能群聚。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维埃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抗日英雄张自忠上张殉国处,张上将纪念碑及同难官兵公墓屹立于境内长山。楼台乡资源丰富,发展迅速。境内可规模开采的矿产资源达10多种,其中铝土矿是湖北省唯一高硅低铁型矿,耐火粘土储量居中国首位。华严寺矿泉水是中国八大珍贵碳酸矿泉之一。工业已形成建材、粮油加工、矿泉饮料等三大支柱产业。1997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小康镇”,是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重要试验区。楼台乡投资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善。省道随南路横贯东西,峪板路直串南北。镇区距襄樊飞机场65公里,207国道22公里。拥有1500门国际程控电话,生活、娱乐、医疗设施齐全,水电供应充足。楼台乡政策环境优惠,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凡来板桥投资的客商,镇党委、镇政府在土地、税收、信贷、保险、劳动力、交通、电力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楼台乡人民愿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真诚地与国内外客商进行广泛合作,热情欢迎国内外宾朋和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开发,兴办实业。
经济发展
楼台乡曾经是竹山县黄姜主产区,全乡“无人不种姜、无处不种姜”,种植面积最高达到2万多亩,黄姜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受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自2003年开始,黄姜由最高的1.8元/斤暴跌至0.2元/斤,广大姜农损失惨重,产业发展步入低谷。为尽快找到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及时指导和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多次派人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科学论证,最终确定以冬枣、木瓜等为主导品种,本着“长远能见效、短期能见收、当年能吃饭”的原则,着力培植新的增收产业,通过4年时间的艰辛发展,该乡林业产业基地面积突破2万亩,其中冬枣基地面积达到6800亩,楼台乡初步形成了以堵河为轴心,以鲍竹路、邢沧路为两翼的绿色产业带、生态经济园。
2007年楼台乡中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1家,比2006年净增20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9.01亿元,增长40.9%。其中省属企业完成产值9.39亿元,市属企业完成产值29.61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6%和59.8%。食品、化工和纺织三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2.09亿元,增长4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3%。亿元企业明显增加,到2007年底,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已达到9家。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平稳增长。板桥店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68亿元,增长40.4%。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7%,比2006年提高3.3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6.22亿元,比2006年增长29.1%;实现利税总额1.87亿元,增长24.9%,其中,实现利润5700万元,增长14.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1.07,比2006年提高10.81个百分点。建筑业较快增长。楼台乡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6.98亿元,比2006年增长2.6%。
教育理念
楼台乡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楼台乡共300余名毕业生参考上市重点高中正取线59人,上一般高中正取线183人。楼台乡中心学校对初中生的培养目标是“让每个人成才,让每个家庭幸福”,强调文化学校、平民学校、成功学校,其核心就是“扫地也要扫出第一”的“平民教育”办学理念:让农村的孩子通过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和技能来改变自己家庭命运,走上幸福的道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从思想品德到身体素质、文化水平都能得到提升;绝不放弃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成功、成才。
“凡事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得更好”是楼台教育工作者的一贯作风。好学生是“管”出来的,而不仅仅是“教”出来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潜能可以通过科学的“精致管理”策略得到有效开发。楼台乡中心学校对学生一天的管理分二十余个时间段,学生的生活习惯已内化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当习惯内化为品质,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上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这是楼台乡中心学校对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做每一件事都从精致化方面考虑:在工作着力点上做到“严、精、细、实、新、恒”;在组织管理上重年级组、备课组、班级任课教师团队的建设与考核;在资料选择上,不再用陈旧资料,编写最适合的练习,提倡“宁可教师多费时,不让学生做费题”;在教学过程监控上,每周校班成员听评课不得少于10节,实行早晚自修导护责任制,实施周训制;在计划安排上,做到有利于学生合理调整学习时间和内容。楼台乡中心学校教师在构建有效课堂上非常下功夫。学校的生命是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课堂,课堂的焦点是教学效率和效益,按照“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彰显个性、教后反思”的思路,抓备、教、改、辅、考各环节的质量,组织教师对照有效课堂标准,查找自身的不足,研讨改进方法。坚持常规听评课制度,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对课堂效率低下的教师实行结对帮扶,限期整改提高。优化管理措施,不断使管理策略优化,管理过程细化,把管理要求内化成教师的需求。
文化旅游
沧浪山主峰耸立在竹山县楼台乡境内,海拔1825米,是县北第一峰。其支脉东接房县,北连郧县,西近陕西白河,该山便得“跄踉(沧浪)”之名。
沧浪山
沧浪山主峰耸立在竹山县楼台乡境内,海拔1825米,是县北第一峰。其支脉东接房县,北连郧县,西近陕西白河,绵延于两省4县10个乡镇。沧浪山峭壁千尺,翠林密织,涧深水幽,鸟鸣猿啼,云烟变幻之中道观庙宇若隐若现。沧浪之名是来自真武修道的传说。真武本欲在此修炼,至峰顶后,哪料山体忽然摇晃欲倾,立脚不住,于是弃该山而另就武当,该山便得“跄踉 (沧浪)”之名。
沧浪山的古建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自上而下有老君庙、五佛洞、皇经堂、灵官殿,金顶共五大庙组成的建筑群。老君庙位于山腰,一进两幢,正殿、耳房计40余间,供奉“祖师爷”等神位,殿内壁画栩栩如生。沿老君庙背后上山,约5公里处即是五佛洞,洞中宽敞,洞外险要,内有殿堂六间,供奉着五尊菩萨,庄严静穆。沿五佛洞右上行4公里到皇经堂,有殿宇4间,正殿供奉神像,偏殿藏有经书,殿前立有碑石。自皇经堂攀扶铁链爬过悬崖脊上的“百步梯”即达灵官殿,殿内有数尊神界武官泥塑像,殿前峭壁形如削玉,视之令人胆寒。沿灵宫殿蜿蜓而上1公里便至“金项”。殿的右侧有一股清泉从石缝中涌出,终年不息,清甜可口。
沧浪山的庙宇建筑历史悠久,精巧雅致,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气息。更为奇妙的是:一山兼容两教——老君庙专作道场,五佛洞笃行佛事。二教和谐相处,共同接纳四方八乡的善男信女。
视频
竹山县楼台乡三台村荣获“全国科普惠民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