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樓台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樓台鄉竹山縣轄鄉,1949年為龍台鄉,1961年改為公社,1987年改置樓台鄉。位於堵河北岸,距縣城東北31公里。面積329.34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22508人(2017年)。轄樓台、腰嶺塔院、泰山、白蓮、齊心、均坪、興旺、老君埡、擋魚、鳳樓、南溝、馬嶺、喻家坡、雷台15個村委會。[1]

中文名: 樓台鄉

外文名: Loutai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湖北十堰

電話區號: 0719

面 積: 329.34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數量: 22508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機 場: 十堰武當山機場

火車站: 十堰火車站

車牌代碼: 鄂C

地理位置

樓台鄉,隨南省道至東向西橫貫全境,西距市區、207國道、漢江碼頭22公里,焦枝鐵路35公里;東離漢丹70公里;北至襄樊機場及襄鐵分局90公里,連接宜(昌)黃(石)和漢(口)十(堰)高速公路的荊(州)襄(樊)高速公路穿過宜城市區。交通網絡四通八達,素有竹山「東大門」之稱。

歷史沿革

樓台鄉歷史悠久,賢能群聚。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鄂豫皖蘇維埃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抗日英雄張自忠上張殉國處,張上將紀念碑及同難官兵公墓屹立於境內長山。樓台鄉資源豐富,發展迅速。境內可規模開採的礦產資源達10多種,其中鋁土礦是湖北省唯一高硅低鐵型礦,耐火粘土儲量居中國首位。華嚴寺礦泉水是中國八大珍貴碳酸礦泉之一。工業已形成建材、糧油加工、礦泉飲料等三大支柱產業。1997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小康鎮」,是生態農業和現代農業重要試驗區。樓台鄉投資環境優越,基礎設施完善。省道隨南路橫貫東西,峪板路直串南北。鎮區距襄樊飛機場65公里,207國道22公里。擁有1500門國際程控電話,生活、娛樂、醫療設施齊全,水電供應充足。樓台鄉政策環境優惠,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凡來板橋投資的客商,鎮黨委、鎮政府在土地、稅收、信貸、保險、勞動力、交通、電力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扶持。樓台鄉人民願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真誠地與國內外客商進行廣泛合作,熱情歡迎國內外賓朋和有識之士前來觀光旅遊,投資開發,興辦實業。

經濟發展

樓台鄉曾經是竹山縣黃姜主產區,全鄉「無人不種姜、無處不種姜」,種植面積最高達到2萬多畝,黃姜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支柱產業。但受市場等多種因素影響,自2003年開始,黃姜由最高的1.8元/斤暴跌至0.2元/斤,廣大姜農損失慘重,產業發展步入低谷。為儘快找到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及時指導和縣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後多次派人外出考察學習,邀請專家科學論證,最終確定以冬棗、木瓜等為主導品種,本着「長遠能見效、短期能見收、當年能吃飯」的原則,着力培植新的增收產業,通過4年時間的艱辛發展,該鄉林業產業基地面積突破2萬畝,其中冬棗基地面積達到6800畝,樓台鄉初步形成了以堵河為軸心,以鮑竹路、邢滄路為兩翼的綠色產業帶、生態經濟園。

2007年樓台鄉中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1家,比2006年淨增20家。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39.01億元,增長40.9%。其中省屬企業完成產值9.39億元,市屬企業完成產值29.61億元,分別比2006年增長2.6%和59.8%。食品、化工和紡織三大支柱產業,共完成工業產值32.09億元,增長4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2.3%。億元企業明顯增加,到2007年底,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已達到9家。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平穩增長。板橋店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0.68億元,增長40.4%。產銷銜接較好,產品銷售率達到97%,比2006年提高3.3個百分點;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6.22億元,比2006年增長29.1%;實現利稅總額1.87億元,增長24.9%,其中,實現利潤5700萬元,增長14.2%;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31.07,比2006年提高10.81個百分點。建築業較快增長。樓台鄉資質三級以上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6.98億元,比2006年增長2.6%。

教育理念

樓台鄉2008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樓台鄉共300餘名畢業生參考上市重點高中正取線59人,上一般高中正取線183人。樓台鄉中心學校對初中生的培養目標是「讓每個人成才,讓每個家庭幸福」,強調文化學校、平民學校、成功學校,其核心就是「掃地也要掃出第一」的「平民教育」辦學理念:讓農村的孩子通過接受教育、獲取知識和技能來改變自己家庭命運,走上幸福的道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從思想品德到身體素質、文化水平都能得到提升;絕不放棄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成功、成才。

「凡事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得更好」是樓台教育工作者的一貫作風。好學生是「管」出來的,而不僅僅是「教」出來的,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潛能可以通過科學的「精緻管理」策略得到有效開發。樓台鄉中心學校對學生一天的管理分二十餘個時間段,學生的生活習慣已內化成學生的學習習慣,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和學風。當習慣內化為品質,能使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在教學上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這是樓台鄉中心學校對教職工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做每一件事都從精緻化方面考慮:在工作着力點上做到「嚴、精、細、實、新、恆」;在組織管理上重年級組、備課組、班級任課教師團隊的建設與考核;在資料選擇上,不再用陳舊資料,編寫最適合的練習,提倡「寧可教師多費時,不讓學生做費題」;在教學過程監控上,每周校班成員聽評課不得少於10節,實行早晚自修導護責任制,實施周訓制;在計劃安排上,做到有利於學生合理調整學習時間和內容。樓台鄉中心學校教師在構建有效課堂上非常下功夫。學校的生命是質量,提高質量的關鍵是課堂,課堂的焦點是教學效率和效益,按照「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彰顯個性、教後反思」的思路,抓備、教、改、輔、考各環節的質量,組織教師對照有效課堂標準,查找自身的不足,研討改進方法。堅持常規聽評課制度,開展學生評教活動。對課堂效率低下的教師實行結對幫扶,限期整改提高。優化管理措施,不斷使管理策略優化,管理過程細化,把管理要求內化成教師的需求。

文化旅遊

滄浪山主峰聳立在竹山縣樓台鄉境內,海拔1825米,是縣北第一峰。其支脈東接房縣,北連鄖縣,西近陝西白河,該山便得「蹌踉(滄浪)」之名。

滄浪山

滄浪山主峰聳立在竹山縣樓台鄉境內,海拔1825米,是縣北第一峰。其支脈東接房縣,北連鄖縣,西近陝西白河,綿延於兩省4縣10個鄉鎮。滄浪山峭壁千尺,翠林密織,澗深水幽,鳥鳴猿啼,雲煙變幻之中道觀廟宇若隱若現。滄浪之名是來自真武修道的傳說。真武本欲在此修煉,至峰頂後,哪料山體忽然搖晃欲傾,立腳不住,於是棄該山而另就武當,該山便得「蹌踉 (滄浪)」之名。

滄浪山的古建築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自上而下有老君廟、五佛洞、皇經堂、靈官殿,金頂共五大廟組成的建築群。老君廟位于山腰,一進兩幢,正殿、耳房計40餘間,供奉「祖師爺」等神位,殿內壁畫栩栩如生。沿老君廟背後上山,約5公里處即是五佛洞,洞中寬敞,洞外險要,內有殿堂六間,供奉着五尊菩薩,莊嚴靜穆。沿五佛洞右上行4公里到皇經堂,有殿宇4間,正殿供奉神像,偏殿藏有經書,殿前立有碑石。自皇經堂攀扶鐵鏈爬過懸崖脊上的「百步梯」即達靈官殿,殿內有數尊神界武官泥塑像,殿前峭壁形如削玉,視之令人膽寒。沿靈宮殿蜿蜓而上1公里便至「金項」。殿的右側有一股清泉從石縫中湧出,終年不息,清甜可口。

滄浪山的廟宇建築歷史悠久,精巧雅致,具有濃厚的宗教文化氣息。更為奇妙的是:一山兼容兩教——老君廟專作道場,五佛洞篤行佛事。二教和諧相處,共同接納四方八鄉的善男信女。

視頻

竹山縣樓台鄉三台村榮獲「全國科普惠民先進單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