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楚阳台(周子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楚阳台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楚阳台》中国当代作家周子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楚阳台

轮船驶近巫山的时候,我听到有人指点着岸边的山峰,起劲地谈着楚阳台:"喏,你看,楚阳台!楚襄王就在这座山上和巫山神女幽会,宋玉在他的《高唐赋》里记过!"

位于四川盆地边缘的楚阳台(即古阳台) 在巫山城北约二里的高邱山(又名高都山)上,台高一百丈;半山腰有“观”,名叫高唐观,古庙已废。站在废址上,看沧浪之水顺着巫峡滚滚东去,别有一份气势。

楚阳台上,是古代王侯的旧梦,也是巫山人的变迁岁月

从巫山县脚下到县城半山腰,睡着一条在大山中挺直的神女大道。

曾有重庆三峡学院的零零后女教师分配到神女大道顶上的红太阳幼儿园时,她第一次报到,泪水便打湿了她的衣襟。 “在每上一段台阶后,总是一段路;台阶的尽头还是路。”

上班一段时间后的重逢,她这样给我喃喃道。


“是啊,巫山山路对于外地人就是这样残酷,走不完的台阶和转不完的弯道,连绵着整个巫山山脉。”

奶奶说,二十一世纪初的三峡移民,每次上山后的新家,都是她牵拉着我爬坡上坎。巫峡山路崎岖难行,那时很小的我总是费力地搂着她,生怕掉下去。 奶奶走得不快,很认真,小心翼翼地护着我。

“读书要使劲,要顺着这条路,走出这茫茫大山。”

具体是几岁时奶奶说的这句话,我已记不太清。只记得姐姐们都上学了,想起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样子。当时跟奶奶爬上楚阳台时,她要姐姐认老城的家在哪里。那时我们已经翻过了两个山梁子,脚下的大宁河还有即将淹没的城关老城在眼底铺开,老城的家位于老县城十字街,顺着奶奶的手指,姐姐看到了山下远远的家……水位随着三峡蓄水,渐渐抬升着,楚阳台边也修起了些高楼大厦。

初三毕业,巫山到重庆的高速路已通,我开始顺着这条山路去重庆市江北区求学。八小时的大巴车程对十四岁的中学生,还算挺得住。 我开始厌恶渝东北的偏远,这茫茫巫山山脉。

到高中学校,我揉着坐车后酸胀的大腿,历史老师将热水倒入瓷杯子中:“以后的路,还是得自己走,你既然觉得难走,那就用心读书,长大后走出重庆山城。”

爷爷年轻时在竹贤乡出差,石院村的村民给爷爷说起,那在被几座大山围绕的村子里的苦楚,那面朝高山的辛苦……

有村民责怪山路之险,让心上人惧怕,于是没能成为一段佳话;也有年轻人斥责着未能逃离这座大山的先辈,因为“穷”字,便让自己早早退学,落得与农具为伴终生。

在他们眼中,这条山路和大山成了十恶不赦的存在,过年时,我听着他们的一些话,便也跟着憎恶起来。

而楚阳台过去这么多年了,还是和那些山民一样,在那里,静静地在那里,只是又蒙上了些建筑灰尘。

与其他同村人一样,在父辈望子成龙的期望里,带着他们未能完成的梦,求学之路从镇上再到县里,再到离家几百公里的大城市。

每次放假,坐在父亲摩托的后座,看着这条铺成水泥的山路,不再崎岖,儿时眼中巍峨大山也不再那么高不可攀。

之前听到的言论,我也不再认可,也不再憎恶和惧怕。大山根本不像他们所说的那般,难以走出去。

后来团委引荐,回来工作,在这条山路上往返,穿梭于连绵巫山大山,野心勃勃,未感到一丝辛苦。 路一直是那条路,山,也还是那几座山:

无论是父辈眼中的十恶不赦,还是见山不是山的豪情,又或是遭遇失败后的难行。

蓦然地,明白了白发苍苍的小学语文老师的后半句话:“习惯后,倒觉得巫山路也还好。” 所以,不必难过,不必颓废

川东北的楚阳台还在那里屹立着,在陈旧的建筑下,那大胆向未来走去,现在脚下难行的山路,不停行走某种意义也可以叫做扎根……[1]

作者简介

周子杰,重庆文理学院大四学生,巫山青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