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土人參 (馬齒莧科、土人參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土人參 (馬齒莧科、土人參屬植物))
是中央種子目,馬齒莧科,土人參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達100厘米。主根圓錐形,莖直立,肉質,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稍肉質,倒卵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頂端急尖,有時微凹,具短尖頭,基部狹楔形,全緣。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總苞片綠色或近紅色,圓形,苞片膜質,披針形,頂端急尖,萼片卵形,紫紅色,早落;花瓣粉紅色或淡紫紅色,花柱線形,子房卵球形,蒴果近球形,種子多數,扁圓形,6-7月開花,9-10月結果。
多為栽培。可供觀賞。根入藥,滋補強壯。土人參栽培容易,繁殖迅速,病少蟲微,根、葉均可食用,可炒、可做湯、可涮、可燉,藥蔬兼用。作為蔬菜食用部分是不斷生長的嫩莖葉,為賓館蔬菜。肉質根,是一種藥用補品,具有滋補強壯作用,能補氣血、助消化、生津止渴、治咳痰帶血。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
目錄
土人參(學名: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土人參
- 別 名:櫨蘭、土洋參、福參、申時花,假人參、參草、土高麗參,煮飯花等
- 拉丁學名: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中央種子目
- 科 :馬齒莧科
- 屬 :土人參屬
- 種 :土人參
- 分布區域: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
- 命名者及年代:(Jacq.) Gaertn.,1791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高30-100厘米。主根粗壯,圓錐形,有少數分枝,皮黑褐色,斷面乳白色。莖直立,肉質,基部近木質,多少分枝,圓柱形,有時具槽。葉互生或近對生,具短柄或近無柄,葉片稍肉質,倒卵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頂端急尖,有時微凹,具短尖頭,基部狹楔形,全緣。
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較大形,常二叉狀分枝,具長花序梗;花小,直徑約6毫米;總苞片綠色或近紅色,圓形,頂端圓鈍,長3-4毫米;苞片2,膜質,披針形,頂端急尖,長約1毫米;花梗長5-10毫米;萼片卵形,紫紅色,早落;花瓣粉紅色或淡紫紅色,長橢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6-12毫米,頂端圓鈍,稀微凹;雄蕊(10-)15-20,比花瓣短;花柱線形,長約2毫米,基部具關節;柱頭3裂,稍開展;子房卵球形,長約2毫米。蒴果近球形,直徑約4毫米,3瓣裂,堅紙質;種子多數,扁圓形,直徑約1毫米,黑褐色或黑色,有光澤。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性
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耐高溫高濕,不耐寒冷。種子發芽適溫為20~25℃,植株生長最適溫度25-30℃,可耐36℃以上高溫,15℃時生長緩慢,地上部遇霜凍枯死;宿根能耐0℃或短時-5℃低溫,喜光,但也耐陰,莖葉生長期要求水分充足。土人參抗逆性強,耐貧瘠,對土壤的適應範圍廣,但以有機質含量豐富、疏鬆壤土栽培為宜。有的逸為野生,生於陰濕地。
原產於熱帶美洲,分布於西非、南美熱帶和東南亞等地。分布中國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河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中國中部和南部均有栽植。
繁殖方法
播種
選擇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作苗床。播前翻耕曬垡10-15d,每hm2施用葉菜育苗肥50kg,整細耙平。一般每hm2栽培面積需種量150g左右,苗床約300m2。播種時苗床澆足底水,將種子和細沙拌勻,適當稀播,覆蓋0.5cm厚細土,春季覆蓋薄膜,夏秋季覆蓋遮陽網,10-12d後出苗。出苗後要及時揭除覆蓋物,具1-2片真葉時間苗,苗距5cm,當幼苗具有3-4片真葉時即可定植。也可採用基質穴盤育苗,在溫室大棚內將裝好育苗專業基質的72目穴盤澆透底水,每穴播1-2粒種子後覆蓋基質0.5cm,蓋薄膜保溫保濕,10d左右出苗達60%時揭去薄膜。採用播種育苗的幼苗生長非常緩慢,苗齡約2個月。
扦插
在5月底、6月初當氣溫達20-30℃時,選擇健壯的枝條,剪成長6-8cm、具兩對葉的插條,保濕備插。採用72目穴盤,裝滿蛭石或栽培基質,澆足底水,插入插穗,深為插穗的1/3、或斜插2/3,適當覆蓋遮光,水分不宜過多。當插穗成活後20-25d,新發出的嫩梢有10cm左右時即可移植大田。
栽培技術
選地:選擇大氣、水質、土壤條件均符合無公害蔬菜產地生態環境質量標準的地塊種植。南京地區採用加溫溫室生產,可實現周年生產周年供應;大棚保護地栽培於3月中旬定植,4月底~12月初上市;露地栽培於4月20日~8月份均可定植,6月初~11月初上市。
定植:土人參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但為生產優質高產的細嫩莖葉,應選擇通透性好的沙質壤土定植。定植前精耕細作,每hm2施腐熟有機肥30000kg或葉菜類專用有機無機複合肥750kg,耕翻深15cm,然後築畦寬1.5m,畦面細碎松平。定植行距30cm、株距20cm,每hm2栽10萬株左右。定植後澆足定根水,以後隔3~5天澆1次,直到成活。採用穴盤育苗的,定植後沒有緩苗期,澆1遍定根水即可。
管理
水肥管理
土人參喜土壤濕潤,一般晴天3~5天澆1次水,保護地栽培原則上是見幹才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利莖葉迅速生長和保持產品鮮嫩。土人參不耐澇,多雨季節應注意排水。每次採收嫩莖葉後,進行一次根外追肥,葉面噴灑0.3%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混合溶液,採收3~4次後,每hm2追施尿素150~300kg。
淺耕除草
結合淺耕清除田間雜草,淺耕深度3~4cm。實行多年生栽培可於冬前進行培土覆蓋,以利于越冬和早春萌芽,並提早上市。
病蟲害
土人參病蟲極少,但管理不當也會發生根腐病和莖腐病等病害,偶爾會有斜紋夜蛾危害葉片。一般採取放置防蟲網、通風透氣等農業防治措施,同時每隔15~20天噴施1次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7%可殺得1000倍液進行預防。一旦發病,每隔3~5天噴一次上述藥劑,連續噴施3~4次,並及時清除病株,待病情穩定後,再補種新苗。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土人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56克、脂肪0.18克、總酸0.06克、粗纖維0.66克、乾物質6.2克、還原糖0.44克、維生素C11.6克、氨基酸總量1.33克、鐵28.4毫克、鈣57.17毫克,鋅3.19毫克。
人參菜(土人參)嫩莖葉品質脆嫩、爽滑可口,可炒食或做湯。肉質根可涼拌,宜與肉類燉湯,藥膳兩用。 營養保健作用:具清熱解毒功效,對氣虛乏力,脾虛泄瀉,肺燥咳嗽,神經衰弱等有一定療效。成品土人參,切片作為參茶沖劑,可增強人體健康,止咳防病。 [1]
菜譜
作為蔬菜食用部分是不斷生長的嫩莖葉為賓館蔬菜。
(一)蚝油薑絲人參菜:人參菜250克,在沸水中煮沸3分鐘,過冷水,起油鍋加入薑絲、人參菜炒半分鐘,再加入蚝油,調味即可。
(二)薑絲蒜茸人參菜:人參菜嫩莖、嫩葉,在沸水中焯片刻,過冷水,起油鍋加入蒜茸、薑絲,再加入人參菜炒,調味即可。
(三)人參菜排骨湯:排骨煮熟後,加入人參菜,調味即可。
(四)涼拌人參菜根:肉質根去表質,撕成絲狀,依個人口味,加入少許醋、白砂糖、芝麻、鹽及辣椒絲等拌勻,調味即可。
(五)人參菜根燉排骨:肉質根、排骨,加入枸杞適量,加水燉熟,調味即可。
插花:土人參開小花,花期長,是插花的好品種。
土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具清熱解毒功效,對氣虛乏力,脾虛泄瀉,肺燥咳嗽,神經衰弱等有一定療效。大補元氣,生津安神,強心。治氣血虛損,虛勞多汗,虛脫衰竭,血壓降低。
第1步潤肺止咳,治肺癆、燥熱咳嗽。
第2步健脾補虛,治脾虛勞倦、泄瀉。
第3步清熱斂汗,治眩暈潮熱,盜汗自汗。
第4步調經止帶,治婦女月經不調,白帶。
名家論述:
《滇南本草》:補虛損癆疾,婦人服之補血。
《南寧市藥物志》:潤肺止咳。治燥熱咳嗽及病後虛弱。
《四川中藥志》:補氣血,充乳汁,助消化,生津止渴。治咳痰帶血。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補中益氣,潤肺生津,涼血消腫。治病後體虛,勞傷咳嗽,遺尿,月經不調,癤腫。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滋補強壯。治頭暈,耳鳴,目眩,婦女帶下,肺結核咳嗽,潮熱盜汗。
土人參的選方
第1步治乳汁稀少:鮮土人參葉,用油炒當菜食。
第2步治癰療:鮮土人參葉,和紅糖搗爛敷患處。
第3步治虛勞咳嗽:土洋參、隔山撬、通花根、冰糖。燉雞服。(《四川中藥志》)
第4步治多尿症:土高麗參二至三兩,金櫻根二兩。共煎服,日二、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第5步治盜汗、自汗:土高麗參二兩,豬肚一個。燉服。(《閩東本草》)
第6步治勞倦乏力:土人參五錢至一兩,或加墨魚乾一隻。酒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第7步治脾虛泄瀉:土人參五錢至一兩,大棗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土人參的治病附方】
第1步治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鮮翻白草干全草或根一至二兩,濃煎,一日分二至三次服。(《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第2步治瘧疾寒熱及無名腫毒:翻白草根五、七個,煎酒服之。(《綱目》)
第3步治肺癰:鮮翻白草根一兩,老鼠刺根、杜瓜根各五錢。加水煎成半碗,飯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第4步治咳嗽:翻白草根。煮豬肺食。(《湖南藥物志》)
治痰喘:翻白草全草。煮冰糖服。(《湖南藥物志》)
治吐血不止:翻白草。每用五、七科,嚼咀,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服。(《綱目》)
治崩中下血:湖雞腿根一兩,搗碎,酒二盞,煎一盞服。(《瀕湖集簡方》)
治大便下血:翻白草根-兩五錢,豬大腸不拘量。加水同燉,去渣,取湯及腸同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治創傷出血:新翻白草葉。揉碎敷傷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治血友病:鮮翻白草二至三兩。煎湯服,每天一劑。同時將鮮草搗爛,外敷出血處。(江蘇《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治脾胃虛弱白帶:翻白草配浮萍參、雞屎藤(雞矢藤)、隔山撬(隔山消)、糯米草根、土茯苓、苦蕎頭(金蕎麥)、仙鶴草。水煎服。(《成都中草藥》)
治腮腺炎:翻白草干根,用燒酒磨汁塗患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治疔毒初起,不拘已或未成:韶白草十科,酒煎服。(《綱目》)
治臁瘡潰爛:翻白草(洗)。每用一握,煎湯盆盛,圍住熏洗效。(《保壽堂經驗方》)
治渾身疥癬:翻白草。每用一握,煎水洗之。(《綱目》) [2]
土人參怎麼吃
土人參是一種優質、營養、保健、清潔無污染、食用安全的高檔綠色蔬菜。也是近年來新興起的一種葉菜類蔬菜。土人參嫩莖葉品質脆嫩、爽滑可口,可炒食或做湯。肉質根可涼拌,宜與肉類燉湯,藥膳兩用。
土人參是馬齒莧科土人參屬植物,和馬齒莧同科不同屬,栽培容易、有野菜品性,較耐乾旱和幾乎無病蟲害、易於管理等是它們的共同點。在植物園的某些地方,曾見過路旁紮根石頭縫裡的土人參,無人照管也長得很好。
用種子繁殖土人參很方便,出芽溫度需在15度左右或以上,也可扦插繁殖。今年我種的土人參旁邊有一個空盆,土人參的蒴果成熟之後裂開,細小的黑種子有一部分飛濺到這片土地,結果不勞而獲長出一大盆野菜。土人參性喜溫暖,這個季節想試種的話,無論播種還是扦插,都來得及。若為種菜而非賞花計,長出的花穗可儘早摘除,以免浪費營養。
吃法和馬齒莧相同
土人參的葉子可湯可炒可涼拌,口感嫩滑,沒有馬齒莧的酸味。總的說來優點很多,一定要找個缺點的話,就是沒什麼味道。按照「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的烹飪原則,將葉子焯水後涼拌,通過不同調料的選擇搭配,可以讓它吃起來味道更豐富適口。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土人参 (马齿苋科、土人参属植物))的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