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棉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 的图片

棉芪,又名黄芪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

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黄芪

拉丁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别称: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血参人衔

二名法:RADIX ASTRAGAL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目:豆目


科:蝶形花科(豆科)

族:山羊豆族

属:黄芪属

种:黄芪

分布区域: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

英文名:Milkvetch Root

形态特征

黄芪,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

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

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

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

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

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

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

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

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

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

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

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

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

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性喜凉爽,耐寒耐旱,怕热怕涝,适宜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沙壤土种植。

强盐碱地不宜种植。根垂直生长可达1米以上,俗称"鞭竿芪"。

土壤粘重根生长缓慢带畸形;土层薄,根多横生,分支多,呈"鸡爪形",

质量差。忌连作,不宜与马铃薯、胡麻轮作。种子硬实率可达30%-60%,

直播当年只生长茎叶而不开花,第二年才开花结实并能产籽。

地理分布

产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

中国各地多有栽培,为常用中药材之一。原苏联亦有分布。

主要品类

黄耆(原变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var. membranaceus

蒙古黄耆(变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var. mongholicus (Bunge) P. K. Hsiao

淡紫花黄耆(变型)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f. purpurinus (Y. C. Ho) Y. C. Ho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中药疗效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7、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8、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性味归经

性味:甘,微温。

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药材选方

1、玉屏风散

2、防己黄芪汤

3、黄芪桂枝五物汤

4、补中益气汤

临床应用

1、高血压病

2、缺血性心脏病

3、急性肾小球肾炎

4、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5、银屑病

6、糖尿病

7、慢性鼻炎

8、骨质疏松

配伍禁忌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

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

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

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1]

食疗价值

食疗功效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

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

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

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

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

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食疗组方

1、黄芪建中汤

2、黄芪补肺饮

3、黄芪桂枝五物汤

4、当归黄芪乌鸡汤

5、参芪大枣粥

6、黄芪山地粥

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1、选地:山区、半山区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土质肥活的沙壤土域或棕色森林土。

平地选地势较高、渗水力强、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或积土,忌白浆土、盐碱土、粘壤土及积水草甸土。

2、整地:深耕并施厩肥或堆肥每亩25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耕细后做畦,宽120厘米,高30厘米。

3、繁殖:黄芪用种子繁殖。

田间管理

松土除草:人工除草同大田作物。还可使用除草剂,

即在播种时或播种后施用氟乐灵每亩150克,或施用拉索每亩200克。

追肥:5月上旬追硫酸铵,每亩5公斤--15公斤,6月上旬追尿素,每亩7--10公斤,7月上旬追过磷酸钙,每亩50公斤,厩肥2000公斤。

打尖:7月下晚打尖,减少营养消耗。

排灌:雨季注意排水。天旱时,苗期、返青期适当灌水。

參考來源

  1. 本草汇纂- ,医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