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梨园戏曲 |
《图说历史丰碑:梨园戏曲》由李默主编,主要内容:戏曲是中国古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从产生之初的宋金元时期到现在,它已经走过风风雨雨八九百个年头了。经过宋元南戏和元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三大发展阶段,如今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不仅成为中国的国粹,而且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图说历史丰碑:梨园戏曲》以此为基点,用翔实有力的材料、活泼通俗的语言将中国戏曲所走过的风雨历程为您娓娓道来。
基本内容
书名:图说历史丰碑:梨园戏曲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页数:152页
开本:16
定价:23.80
作者:李默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7807666706
内容简介
《图说历史丰碑:梨园戏曲》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戏曲文明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图说历史丰碑:梨园戏曲》沉甸甸的分量。
作者简介
李默,原名李亚平。海南万宁人。198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1973年赴海南国营英州林场插队务农,后历任广东省旅游局干部,广东旅游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副编审。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浪迹天涯》、《天上人间》、《风景》等。散文《人生该灿烂》获广东省作协第七届新人新作奖,《驼玲,摇出潇洒风采》获2014年《羊城晚报》佳作奖。
图书目录
晏婴论乐
《乐记》世界第一部音乐理论
俗乐舞兴起
百戏流行
豪门重女乐·舞蹈成为独立表演艺术
琴的艺术成熟
《广陵散》流行
北魏集演散乐百戏
斛律金唱《敕勒歌》
胡舞涌人中国
鲍照发展乐府诗
江南清商乐成为音乐主流
梁修《五礼》意以礼乐治国
集前代名舞大成的清商乐舞
南朝情歌绮艳
西域音乐统治中国
修定大唐雅乐
隋唐宫廷燕乐鼎盛
踏歌流行
舞谱发明
大曲形成流行
参军戏向戏曲发展
歌舞戏流行于教坊
唐设教坊职司歌舞百戏
健舞软舞交相辉映
霓裳羽衣乐舞成
皮影戏形成
宋舞队活跃于民间
宋德寿宫舞谱流传
宋杂剧发展成熟
宋说唱艺术繁荣
宋宫廷队舞昌盛
大曲持续发展
辽乐舞兼采蕃汉
辽乐府繁盛
西夏使用先进鼓风设备
元杂剧兴起
周德清编《中原音韵》
贯云石以散曲着称
新乐器出现
琵琶曲《海青拿天鹅》等乐曲出现
诸宫调延续
戏曲《赵氏孤儿》写成
西安鼓乐出现
十番鼓、十番锣鼓流行
五台山寺庙音乐开始
朱载埔开创舞学
北曲衰落·南曲变革
传奇表演多舞蹈
琵琶乐兴盛
家伎舞蹈延续
唢呐扬琴传人
鼓词弹词开始流行
锣鼓流行于江南
广陵曲派形成
秧歌、高跷流行于北方
徽班进京·各擅胜场
西洋音乐进入中国
皮簧戏《四进士》成形
江有诰集古音学大成
粤剧恢复演出
众多琴派涌现
春柳社演出现代话剧
昆腔统治戏曲舞台
地方戏曲全面兴起
古音学昌盛
皮影戏进入全盛时代
说唱艺术极盛
弹词局限于江南
《华氏琵琶谱》编成
京师梨园出现新气象·京剧形成
伶界“同光十三绝”扬名京师
上海新舞台成立
戏曲改良运动兴起
梅兰芳创古装新戏
王瑶卿创新京剧唱腔
江南丝竹迅速发展
刘宝全创京韵大鼓
欧阳予倩从事话剧事业
《歌女红牡丹》轰动全国
四大名旦占领京剧舞台
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1]
参考文献
- ↑ 看梨园戏曲故事 谈戏曲艺术人生搜狐网,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