榿木 (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榿木 (中藥材) |
榿[qī]木(拉丁學名:Alnus cremastogyne Burk.)別名:水冬瓜樹、水青風、榿蒿, 為樺木科,榿木屬植物。是中國特有種和福建重要的鄉土樹種之一。榿木葉片、嫩芽藥用,可治腹瀉及止血。
瀕危等級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榿木
- 學名; Alnus cremastogyne Burk.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 山毛櫸目 Fagales
- 科; 樺木科 Betulaceae
- 族; 樺木族 Betuleae
- 屬; 榿木屬 Alnus
- 組; 單序組 Sect. Cremastogyne
- 種; 榿木 分布區域 中國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陝西、四川等省及前蘇聯,歐洲等地
目錄
1 形態特徵
2 生長習性
3 分布地區
4 栽培技術
▪ 栽培方法
▪ 育苗
▪ 造林技術
▪ 病蟲害防治
5 主要價值
▪ 生態價值
▪ 經濟價值
▪ 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高可達30-40米;樹皮灰色,平滑;枝條灰色或灰褐色,無毛;小枝褐色,無毛或幼時被淡褐色短柔毛;芽具柄,有2枚芽鱗。葉倒卵形、倒卵狀矩圓形、倒披針形或矩圓 形,長4-14厘米,寬2.5-8厘米,頂端驟尖或銳尖,基部楔形或微圓,邊緣具幾不明顯而 稀疏的鈍齒,上面疏生腺點,幼時疏被長柔毛,下面密生腺點,幾無毛,很少於幼時密被淡 黃色短柔毛,脈腋間有時具簇生的髯毛,側脈8-10對;葉柄長1-2厘米,無毛,很少於幼 時具淡黃色短柔毛。
雄花序單生,長3-4厘米。果序單生於葉腋,矩圓形,長1-3.5厘 米,直徑5-20毫米;序梗細瘦,柔軟,下垂,長4-8厘米,無毛,很少於幼時被短柔毛;果 苞木質,長4-5毫米,頂端具5枚淺裂片。小堅果卵形,長約3毫米,膜質翅寬僅為果的 1/2。
生長習性
喜光,喜溫暖氣候,適生於年平均氣溫15~18℃,降水量900~1400mm的丘陵及平原、山區。
對土壤適應性強,喜水濕,多生於河灘低濕地。
分布地區
產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內蒙古、寧夏、新疆、四川、青海通常為栽培植物,亦有野生。分布於蘇聯、中東、近東至歐洲。
栽培技術
栽培方法
播種育苗
種子採收後,曝曬脫粒,裝入袋中,置通風乾燥處干藏或密封貯藏。種子純度為75%~90%,千粒重0.7~1g,發芽率為30%~45%。春、秋兩季均可播種,但以春播為好,春播宜在2月中旬~3月中旬進行。條播或撒播,撒播播種量3~3.5kg/667平方米,條播播種量2~2.5kg/667平方米。覆土厚度2mm,以不見種子為度。用長稻草覆蓋,待幼苗大部分出土揭除蓋草後,隨即撒蓋約2cm長的短節草,以保持濕潤陰涼的環境。間苗、移苗宜在長出6~8片真葉時進行,間出的苗,可及時移植。移植株行距10cm×20cm。產苗量3萬~4萬株/667平方米。
育苗
選擇土壤肥沃、濕潤、疏鬆的沙壤土、壤土作圃地。施足基肥後整地築床,要精耕細作,打碎泥塊,平整床面。播種季節在3月上旬到中旬。條播育苗,條距20厘米,播種溝內要鋪上一層細土。每畝用種子4斤。榿木種子細小,播後要薄土覆蓋,可用焦泥灰蓋種,以仍能見到部分種子為宜,然後蓋草。
播種後13天左右幼苗出土。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後,揭除蓋草。幼苗出土後40天內應特別注意保持苗床濕潤。6-8月上旬可每月施化肥1-2次,每畝每次施硫酸銨2-5公斤。榿木苗太密時。可以進行間苗移栽。移栽最好在6月份進行,此時苗高約8-12厘米。在雨後陰天或陰雨天,略帶宿土,不僅可以全部成活,幼苗生長也好。
造林技術
造林從12月下旬苗木落葉後至次年2月中旬放葉前均可進行。
榿木適宜在道路兩旁、河流兩岸和四旁造林。山地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的山谷、山坡下部或中部。
造林密度:110-250株/畝。河渠、溝邊、池塘水庫沿岸,株行距1×2米;坡地用材林1.7×1.7米。1年生一級苗高度>100cm,地徑>1.5cm。
整地方式:塊狀整地不小於60×1500px,深度不小於500px。栽植穴底徑不小於750px,深不小於750px。整地要求表土翻向下面, 挖穴要求土壤回填,表土歸心。[1]
參考文獻
- ↑ 它常被當成雜草,農民見了連根拔,卻不知是珍貴的「葉里藏珠」,騰訊,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