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桂陽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桂陽縣隸屬於湖南省郴州市,位於郴州市西部,南嶺北麓,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流。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3′26″至112°55′46″,北緯25°27′15″至26°13′30″之間。東臨北湖區,西與新田、嘉禾相連,北和祁陽、常寧、耒陽、永興交界,南隔臨武鄰近廣東,縣城距郴州市區31.7公里。

桂陽縣是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郡。自漢初設郡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歷為郡、國、監、軍、路、府、州、直隸州、縣的重要地方治所,素有「楚南名區,漢初古郡」之稱。截至2017年末,桂陽縣轄22個鄉鎮(街道)、398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297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91.8萬人,常住人口71.86萬人。[1]

2018年,桂陽縣完成生產總值376億元,財政總收入23.43億元。

建置沿革

桂陽縣新貌

漢朝,桂陽屬桂陽郡郴縣地。

東晉建武元年(317年),陶侃析郴西地置平陽縣、平陽郡、縣隸屬郡,桂陽縣建置始此。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平陽郡、平陽縣俱廢,並人郴縣。大業十三年(617年),蕭銑復置平陽縣,隸屬桂陽郡。

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平陽縣併入郴縣,翌年復置,隸桂陽郡;至德二年(757),桂陽郡易名郴州,州治移平陽縣城。貞元二十年(804年),置桂陽監於平陽城,不領縣,掌礦冶鑄銅錢,時境內有銅坑280餘處;元和十五年(820年),州治返郴;天佑元年(904年)撤平陽縣併入桂陽監。監始為行政實體,隸屬郴州。

後晉天福元年(936年),桂陽監領臨武縣,監領縣為特別行政區,隸長沙府,自此郴桂分治;天福四年(939年),廢臨武縣入桂陽監。

宋朝景德二年(1005年),桂陽監領藍山縣;天禧三年(1019年)復平陽縣,隸桂陽監;紹興三年(1133年),桂陽監改稱桂陽軍,軍治平陽城,平陽縣屬之。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桂陽軍改為桂陽路,路治平陽城,平陽縣隸之。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桂陽路更為桂陽府,領平陽、臨武二縣和常寧、耒陽二州;洪武九年(1376年),桂陽府降為桂陽州,省平陽縣入桂陽州編戶,隸衡州府;洪武十三年,桂陽州轄臨武、藍山、桂陽本州;崇禎十二年(1639年),析桂陽本州西南禾倉堡和臨武縣西北部分置嘉禾縣,屬桂陽州。

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一說十七年),吳三桂據衡州,盡陷州境,因諱「桂」字,改桂陽為南平州。十七年八月吳死,次年二月(1679年),復名桂陽州;雍正十年(1732年),桂陽州升為直隸州,領臨武、藍山、嘉禾三縣,隸衡永郴桂道。

民國二年(1913年)9月,廢桂陽直隸州,改名桂陽縣,隸屬衡永郴桂道不變。民國三年(1914年),隸湖南省衡陽道;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隸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隸湖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13日桂陽縣解放,14日,成立桂陽縣人民政府辦事處,隸湖南省郴縣行政專員公署。1952年改隸湘南行政公署。1954年7月,湘南行署易為郴縣專區,桂陽縣隸之。1959年3月,新田縣併入桂陽縣。

1960年7月,郴縣專區更名郴州專區,桂陽縣隸之。1961年5月,恢復新田縣,桂陽縣仍屬郴州專區。

1968年2月屬郴州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3月,屬湖南郴州地區行政公署;1995年郴州地區行政公署易名為郴州市人民政府,桂陽縣隸屬郴州市。

1995年,郴州撤地建市,地區行政公署易名為郴州市人民政府,桂陽縣隸屬郴州市。[2]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撤銷荷葉鄉、方元鄉、樟市鄉,設立荷葉鎮、方元鎮、樟市鎮。1997年,撤銷敖泉鄉,設立敖泉鎮。至此,桂陽縣轄14個鎮、25個鄉。

2004年,桂陽縣轄14個鎮、25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城關鎮黃沙坪鎮仁義鎮太和鎮洋市鎮和平鎮流峰鎮塘市鎮蓮塘鎮飛仙鎮荷葉鎮方元鎮樟市鎮敖泉鎮、城郊鄉、清和鄉、正和鄉、燕塘鄉、浩塘鄉、團結鄉、東城鄉、雷坪鄉、青蘭鄉、橋市鄉、銀河鄉、樟木鄉、板橋鄉、華山瑤族鄉、四里鄉、六合鄉、泗洲鄉、歐陽海鄉、光明鄉、白水鄉、楊柳瑤族鄉、華泉鄉、古樓鄉、十字鄉、余田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11年末轄3個街道、17個鎮、6個鄉(含2個民族鄉),即龍潭街道、鹿峰街道、黃沙坪街道;正和鎮、太和鎮、洋市鎮、和平鎮、流峰鎮、塘市鎮、舂陵江鎮、仁義鎮、蓮塘鎮、浩塘鎮、荷葉鎮、樟市鎮、方元鎮、雷坪鎮、敖泉鎮、歐陽海鎮、四里鎮、橋市鄉、泗洲鄉、光明鄉、白水鄉、楊柳瑤族鄉、華山瑤族鄉,共26個鄉級行政區。[3]

2015年,桂陽縣鄉鎮區劃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桂陽縣共減少4個鄉級建制。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末,桂陽縣轄橋市鄉、白水瑤族鄉2個鄉,正和、太和、方元、荷葉、樟市、洋市、雷坪、仁義、和平、敖泉、歐陽海、蓮塘、流峰、塘市、四里、舂陵江、浩塘17個鎮,龍潭、鹿峰、黃沙坪3個街道共19個鄉鎮、3個街道,縣人民政府駐地不變(龍潭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桂陽縣位於湖南省郴州市西部,南嶺北麓,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流。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3′26″至112°55′46″,北緯25°27′15″至26°13′30″之間。東臨北湖區,西與新田、嘉禾相連,北和祁陽、常寧、耒陽、永興交界,南隔臨武鄰近廣東,縣城距郴州市區31.7公里。

地質

桂陽的地質構造自元古代震旦系以來,歷經武陵、雪峰、加里東、華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次構造運動,主要形成徑向構造和新華夏構造。徑向構造在桂陽境內處於耒陽至臨武南北向構造帶中段,根據構造形態,具有明顯控制的有向斜和背斜構造。新華夏構造在境內由走向北東20度左右壓性斷裂和褶皺組成,特別在黃沙坪礦區表現最明顯。縣東北與永州、郴縣交界地為永郴褶皺帶部分,在橋市、青蘭鄉境為歸宿不明的古蹟構造形態。

氣候

桂陽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暖,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溫多變,夏秋多旱,嚴寒期短,暑熱期長。全縣霜凍天氣歷年平均為14.7天,初霜常出現在11月下旬到12月初,終霜在次年2月中下旬,全年無霜期為277天,最長的一年為329天,最短的一年為215天。

水文

桂陽縣河道屬湘江、珠江兩大流域,其中湘江流域面積2937.28平方千米,占98.8%;珠江流域面積35.5平方千米,占1.2%。主要河道有一級河舂陵江、白水、宜水3條,總長140.18千米;二級河車溪河、黃獅江、西水、潭水等56條,總長645.22千米;三級河22條,總長386.2千米;四級河8條,總長為191.4千米。河流總長度1363千米,河網密度0.46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20.3億立方米。年排澇量38.2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62.5億立方米。境內最大河流是舂陵江,發源於藍山縣,由南向北流經藍山、嘉禾、桂陽、耒陽、常寧等縣匯入湘江,流經境內春陵江鎮、仁義鎮、樟市鎮、和平鎮、雷坪鎮、橋市鄉,長223千米,流域面積2244.3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41.81億立方米,主要支流有車溪河、新田河、黃獅江等。[4]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桂陽縣境內已查明的礦種有60餘種。其中:有色金屬礦有鉛、鋅、銅、錫、鉬、鉍、銻、鎢、鎂等;黑色金屬有鐵、錳等;貴金屬有金、銀;能源礦產有煤;冶金輔助原料礦產有耐火粘土、白雲石、硅石、石灰岩、螢石等;非金屬礦產有砷、硫等;建材類有水泥用灰岩、瓷泥、磚瓦粘土、大理石等。煤炭保有儲量2375萬噸,石墨保有儲量1799萬噸,鉛金屬量30.08萬噸,鋅金屬量48.49萬噸,錳43萬噸,鐵3082.7萬噸,銅6.81萬噸,錫9285噸。

水資源

桂陽縣地下水資源豐富,按徑流模數法統計,全縣地下儲量為5.1563億立方米,每公里217.35萬立方米。主要富集地帶的地下水,多以暗河形式出露,埋藏深度為20米左右,全縣暗河約50餘條。全縣水資源總量23.2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總量14.57億立方米,地下水總量8.72億立方米,平均每人擁有水量2910立方米,平均每畝土地擁有水量525.6立方米,平均每畝耕地擁有水量3953.5立方米。

人口民族

2019年全縣年末總人口91.19萬人,常住人口72.4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4.52%。出生人口 8299人、人口出生率為 8.93‰,死亡人口 4981 人、死亡率 5.36 ‰,自然增長率為3.57 ‰。全縣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 3535 人,發放獎勵扶助金509萬元;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對象 366 人,發放扶助金351萬元。[5]

經濟發展

綜述

201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365.58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54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38.21億元,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178.83億元,增長9.4%。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0599元,增長7.5%。

2019年,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3.3:37.8:48.9。其中,一產業比重比上年上升2.6個百分點,二產業比重下降5.9個百分點,三產業比重上升3.3個百分點。

2019年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2%,占全縣GDP的比重62.9%。人均非公增加值31806元。

第一產業

2019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4.06億元,比上年增長3.1%。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0.62億元,增長3.3%。其中農、林、牧、漁業及服務業增加值分別為27.32億元、5.56億元、14.05億元、1.61億元、2.09億元,分別增長3.9%、增長8.2%、下降1.8%、增長1.9%、增長14.1%。糧食種植面積72.84萬畝,增長0.2%;產量28.83萬噸,增長0.6 %。烤煙種植面積20.8萬畝,增長5.1%;產量2.84萬噸,增長6.7%。油料種植面積11.68萬畝,下降6.1%;產量1.56萬噸,增長6.4%。蔬菜種植面積20.21萬畝,增長0.6%;產量41.68萬噸,增長1.7%。全年出欄生豬63.21萬頭,下降12.2 %;出欄牛0.91萬頭,增長3.9%;出欄羊7.6萬頭,增長4.9%;豬牛羊肉產量5.37萬噸,下降10.9%;出籠家禽231萬羽,增長6.0 %;禽蛋產量2034噸,增長4.4%。水產品產量1.45萬噸,下降7.2%。名優特水產品養殖面積7550畝,增長75%,產量623噸,下降24.9%。

2019年全縣市級以上規模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25家,其中國家級及省級龍頭企業6家,實現銷售收入26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實現利潤11.77億元,增長9.9%;實現利稅14.12億元,增長9.5%;休閒農業經營收入16.9億元,增長0.6%;農民專業合作社960個,增長17.1%;合作社成員10.85萬戶,增長13.5%;種植專業大戶576戶,增長12.7%;家庭農場780個,增長13.7%;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4.4萬畝,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個數7個、綠色食品認證17個、農產品地理標誌1個;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5個、國家級1個,休閒農業經營主體個數190個,增長0.5%,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人次251萬人次,增長0.8%。土地託管面積3.82萬畝,增長10.7%;秸稈還田面積76萬畝,增長24.6%,開展網上銷售農產品的農戶數95戶。

2019年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302處,水利工程建設投入資金1.21億元,完成土石方10.46億立方米。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15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5.34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64.35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1.5%。農村居民安全飲水達標率100%。

第二產業

2019年全縣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長6.2 %;大中型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1.7%;採礦業增加值增長40.2%,製造業增加值增長5.5%,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增長10.1%。年末省級及以上園區集聚規模工業85家,實現增加值增長 8.1%。原煤13.95萬噸,增長 329.97%;鐵礦石 47.8萬噸,增長 10.4%;鉛金屬含量 1.0萬噸,下降33.3%;鋅金屬含量1.0萬噸,下降23.3 %;硫鐵礦(折含硫35%) 0.4萬噸,下降88.9 %;水泥207.5萬噸,增長13.0 %;鉛13.4萬噸,增長45.7%;白銀112.8萬千克,增長 32.2%。發電量 9.92 億千瓦時,下降 9.5%。其中,水力發電量2.19億千瓦時,下降 30.4%;風力發電 7.39億千瓦時,下降 0.7 %。

2019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4家,其中規模工業產值過億元的企業86 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 38.7億元,與上年持平;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31.46億元,增長1.45%。全縣24個工業小類行業中,有16個行業實現盈利,其中採礦業利潤總額 2.96億元,增長2.0 %;製造業利潤總額26.8億元,增長2.1%;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利潤總額1.7億元,增長11.1%。

2019年全縣建築業增加值13.21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10.64萬平方米,增長19.6%。新開工面積180.7萬平方米,增長18.7%。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68.38萬平方米,增長20.0%。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

2019年全縣投資50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598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69個,新開工項目482個,已投產項目342個。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1.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1.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7.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8.9%。分經濟類型看,公有制投資增長12.6%;非公有制投資增長11.8%。從投資方向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3%;民生投資增長97.1%;生態環境投資增長1.6%;產業投資增長20.3%;工業投資增長27%;技術改造投資增長93.8%;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0.7%;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2.1%。

2019年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住宅投資17.65億元,增長13.7%。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67.65萬平方米,增長6.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1.73萬平方米,增長20.9%;商品房銷售金額32.73億元,增長10.1%;其中住宅銷售額26.65億元,增長42.2%。

國內貿易和物價

2019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58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限額以上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32億元 ,增長16.2%。限上企業按銷售地區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2.76億元,增長1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56億元,增長20.6%。限上企業按行業分,批發業8.69億元,下降6.6%;零售業30.44億元,增長24%;住宿業1.01億元,增長4.9%;餐飲業4.18億元,增長25.1%。限額以上法人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額39.51億元,增長15.5%。分商品類別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7.8%,日用品類增長42%,書報雜誌類增長1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08%,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67%,家具類增長20%。

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3.2%。八大消費品中:食品煙酒類上漲7.6%,衣着類上漲1.3%,居住類上漲1.4%,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6%,交通和通信類下降1.2%,教育文和娛樂類上漲2.5%,醫療保健類上漲2.5%,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1.9%。鮮活食品價格指數上漲16%,服務價格指數上漲2.2%,消費品價格指數上漲3.9%,工業品價格指數上漲0.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下降0.4%,服務業價格指數上漲1.8%。

對外經濟貿易和旅遊

2019年全縣外貿進出口總額3.04億美元,其中出口2.37億美元,進口0.67億美元。按貿易方式分,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0.87億美元,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2.17億美元。

2019年全年引進內資項目67個,實際到位內資65.17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6.2%,同比增長19.6%。完成外派勞務人員2532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13.1%,同比增長30.1%;完成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3895.7萬美元,完成年任務的110.1%,同比增長26.6%。新引進外商投資企業項目3個,實際利用外資1.99億美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1.98%,同比增長12.4%。

2019年年末全縣共有國家級旅遊景區3家;其中,4A級景區1家,3A級景區2家。全年接待遊客692.09萬人次,同比增長7.7%;實現旅遊總收入63.65億元,同比增長12.7%。境外入境人數3.15萬人,同比下降10.9%。

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2019年全縣財政總收入24.15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77億元,增長5.1%。按部門征管看:稅務部門徵收19.62億,增長5.4%;財政部門徵收4.54億元,下降5.7%。上劃中央收入5.69億元,增長1.5%;上劃省級收入1.69億,下降9.1%。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11.82億元,增長10.0%;非稅收入4.95億元,下降5.1%。總稅收19.20億元,增長5.4%;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79.5%,比上年提高1.77個百分點。地方稅收占地方收入的比重為70.48%,比上年提高3.17個百分點。

2019年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63.45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個人存款餘額197億元,增長7.4%;非金融企業存款37.18億,下降1.9%;政府存款29.25億元,下降10.5%。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200.55億元,增長14.1%。其中,住戶貸款餘額88.41億元,增長12.2%;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112.12億元,增長15.6%。全年新增本外幣各項貸款24.76億元,下降27.7%。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盈利5.52億元,同比增長6.2%。年末銀行業主要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額2.83億元,不良貸款率1.43%,上升0.29個百分點。

2019年年末證券公司營業部1家,證券交易額151.88億元,比上年增長85.2%。全年實現保費收入5.84億元,增長11%。[6]

交通運輸

桂陽縣歷為中原通往嶺南的交通要道和兵家必爭之地,被稱作「三湘之屏藩,兩廣之管鑰」。如今,京深高鐵、廈蓉高速、京珠高速複線貫穿東西南北,北上長沙、南下廣州均在1小時車程左右,全面步入與長株潭、珠三角城市群「同城時代」。

2019年全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9.64億元,比上年下降1.2%。年末通車裡程5013公里。全社會客貨運周轉量27.6億噸公里,增長2.9%。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6.03萬輛;私人汽車保有量5.8萬輛;轎車保有量3.2萬輛。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9年全縣51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增加值107億元,比上年增長25.6%。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全年簽訂技術合同32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0.9億元。專利申請422件;其中,發明專利81件,授權專利274件,增長65%;年末有國家氣象站1個,區域自動站氣象站63個,地震台站1個。

教育事業

2019年全縣建設義務教育合格學校49所,其中,新增3所。落實義務教育保障金1.22億元。全縣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94%,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3%,畢業生升學率95%。全縣中等職業教育招生3415人,在校生6857人,畢業生1470人;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150萬元,資助中職學生750人次。普通高中招生5610人,在校生15759人,畢業生3806人。初中招生11743人,在校生35371人,畢業生10909人。普通小學招生10326人,在校生69114人,畢業生1120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1302人。特殊教育招生52人,在校生481人,畢業生0人。各類民辦學校140所,民辦學校在校學生22293人。

文化事業

2019年全縣鄉鎮綜合文化站22個,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紀念館2個,檔案館1個。出版期刊1種,期刊出版量1500冊、已開放各類檔案17萬卷。電影下鄉免費放映5880場次。年末全縣擁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年末有線電視用戶8.52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85%。

醫療事業

2019年年末全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64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2個,婦幼保健院、衛生計生監督檢驗機構和疾控中心各1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9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個,村衛生室513個。衛生技術人員471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567人,註冊護士2280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39人。衛生監督檢驗機構衛生技術人員29人。醫院、衛生院床位數4058張。鄉鎮衛生院22個,鄉鎮衛生院床位數988張,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1028人,新建、改建鄉鎮衛生院1所。

體育事業

2019年年末全縣共有體育場地1434個,其中體育館1座,運動場52個,游泳池8個,各種訓練房60個。全縣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40萬人。開展全民健身項目36次,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60個。獲得全國冠軍9個。

人民生活

2019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11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工資性收入20125元,居民經營性淨收入4575元,轉移淨收入7527元,財產淨收入238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1元,增長8.4%。其中,工資性收入8914元,家庭經營可支配收入7162元,轉移性可支配收入4297元,財產性可支配收入688元。

2019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6936元,比上年增長68.1%;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329元,增長101.6%;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30.34%,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28.43%。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67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9年年末全縣從業人員53.97萬人,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794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99%;失業人員再就業329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072人,農村外出就業勞動力16.37萬人,在外務工總收入62.87億元;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5.2萬人,其中職工3.69萬人,離退休人員1.51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6.4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2.2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18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職工人數458人;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參保人數70.37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06萬人,其中職工2.16萬人,退休人員0.9萬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2.15萬人。

2019年,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12895人,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經費5764萬元。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居民17999人,發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經費4703萬元,農村低保覆蓋率2.9%。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5764張,收養各類人員3155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59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3個。銷售社會福利彩票2385萬元。直接接收社會捐贈486萬元。

郵電通信

2019年全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7.32億元,比上年增長89.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8億元,增長7.4%;電信業務總量26.52億元,增長9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18萬戶,增加0.07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4.4戶/百人;移動電話用戶49.91萬戶,增加3.69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69.1戶/百人;互聯網電腦13.19萬戶,增加1.38萬戶,互聯網普及率達18.3戶/百人。

資源環境

2019年全縣新增建設用地198.32公頃,比上年下降46.6%;建設占用耕地59.60公頃,增長4.6%;歷年來剩餘新增耕地指標13.2公頃,今年補充耕地77.16公頃,實施省以上土地綜合整治項目1個,建設規模197.35公頃。耕地面積6.66萬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5.28萬公頃。

截止2019年年末,全縣已發現礦產44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44種。其中,能源礦1種,金屬礦27種,非金屬礦14種,水汽礦產2種。煤炭儲量達4300萬噸。全年實施地質勘查項目(含續作項目)32個,實施資源危機礦山找礦項目2個,已完成資源整合的重點礦區2個,建成綠色礦山2個。

2019年全縣年平均氣溫18.5度,年日照時數1491.6時。年降水量1801.4毫米。人均水資源擁有量1703立方米。總用水量3.3億立方米,人均用水量339立方米。年末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0.27億立方米。

2019年全縣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10651.17噸、4200噸、1352噸和161噸。

2019年全縣現有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保護面積744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和城區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61.2%、42.2%;活立木蓄積430萬立方米;全年完成荒山荒地及跡地更新造林4.96萬畝,其中: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0.6萬畝;完成面上封山育林4.3萬畝,森林撫育9.5萬畝,退化防護林改造4.2萬畝。[7]

安全生產

2019年全縣共發生一般生產安全事故2起,死亡3人,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比分別下降50%和40%。

地方特產

桂陽糍巴

桂陽人過年及「七月半」和冬節,都有制糍巴的習俗。一般的糍粑只有巴掌大小。直徑五尺的糍粑,只有在「七月半」祭祖時等特殊場合才用。糍團是桂陽人慶賀良辰美景、婚嫁誕辰常用禮品。在親來戚往的日子裡,也常常礱穀,舂米,蒸飯制糍。走親戚時,有互贈糍巴的的風俗,桂陽北鄉將走親戚回饋的東西稱作「回糍」。[12]

苦株豆腐

製作苦株豆腐,先要將苦株曬乾、去殼、磨碎,清水浸泡去掉苦水。然後磨成漿,在鍋內煮沸,冷卻後切割成塊。炒菜時,放入辣椒、大蒜、生薑等佐料,即成一道香辣可口的綠色佳肴。

罈子肉

罈子肉又名辣醬肉,傳說三國時期蜀國名將趙子龍將軍智取桂陽郡時,當地老百姓用本地特產方元五爪辣椒掩制豬肉皮和五花肉,贈送給趙子龍將軍下酒,深得其喜愛。子龍罈子肉由此得名。

和平豆腐

和平豆腐盛產於和平鎮長城村和上蒼村,由當地祖傳工藝配上獨特的礦泉水釀造,口感酥嫩醇鮮。[8]

旅遊資源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桂陽縣名列其中。

陽山景區

陽山景區位於桂陽縣正和鄉陽山村境內,距離郴州市區約30公里,距桂陽縣城15公里,緊鄰萬華岩、四清湖、仰天湖景區。郴桂高等級公路饒鄉而過,經郴仰旅遊公路可直抵仰天湖景區。陽山景區面積為3.5平方公里,整個正和鄉陽山村行政區劃面積及黃石水庫方圓100米範圍內均屬景區範圍,以料材灣為中心,整個景區內分布着古民居建築群、何氏宗祠、原始次森林、古驛道、古墓、落天十八坑、高山草甸、木庵故居、生態農業園、水庫等資源,與其鄰近的萬華岩、四清湖、仰天湖景區形成了郴州市西部旅遊金三角地帶。

舂陵江風景區

舂陵江風景區以天鵝湖為中心,有水天一色的浩瀚風光。主要景點有天鵝湖、烏石渡、舍人渡、七拱橋、飛仙橋、鑑湖、鑑湖書院、花園堡、歐陽海大壩等。天鵝湖原名樟市漁場,總面積6840畝,有湖岸線5.6公里,島嶼7座,半島10座。島上綠草盈盈,樹木蔥蔥,有黑天鵝、白鷺、野鴨、鸕鶿等動物常年棲息。

東塔公園

東塔公園位於城東鹿峰山,山頂有宋代建的7層佛塔,巍峨壯觀。1984年縣政府闢建為公園,園內樹木蔥蘢,綠蔭蔽日,每當夕陽含山,霞光萬道,交相輝映,是為桂陽古八景之一的「鹿峰晚照」。塔北有鹿峰庵,始建於唐代,後毀,於2001年重建,益顯清幽壯觀。塔東南麓有棲真岩,傳說唐太史令李淳風曾棲此間。塔南山腰有拙翁岩,因孫頎銘文勒岩中並自號「拙翁」,曾為它畫圖並題詩而得名。山的東面有孔明點將台,傳說三國時諸葛亮和趙子龍在此飲酒、下棋、談論兵法。山南有歐陽海紀念碑和歐陽海烈士銅像。蔡倫井位於七里街匯合城中路人口處,今井、盆猶在,2001年修復,並銘碑記。

龍潭書院故址

龍潭書院故址位於縣城北,今縣一中校園內。進一中大門即可見清代桂陽籍山東巡撫陳士傑親書「龍潭書院」四個大字。大門左邊有龍潭,傳說這裡曾是龍太子洗澡嬉戲的地方。書院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由州人陳士傑發起興建。

平陽古街

平陽古街位於桂陽縣城中。90年代在十字街南北兩端新建牌坊門樓,宏偉壯麗。街道地面、街坊民居基本保持贛派建築原貌。

落天十八坑旅遊資源] </ref>

落天十八坑坐落在正和鄉落坦坪村境內,有18個天然岩洞,洞洞相連,洞中有河,河水相通,洞口如天上掉下一般,故稱「落天十八坑」。

桂陽文化園

桂陽文化園位於桂陽縣城東北部的芙蓉新區,縣機關大院和歐陽海廣場的南面,基地東臨舂陵大道,南抵向陽路、迎賓路,西靠歐陽海路,北接芙蓉東路,規劃範圍包含了現在的東塔公園、蓉湖水庫。天下桂陽廣場緊靠塔背水庫,塔背水庫面積180畝,總蓄水量155萬方。沿水庫所修環湖游道長3.6公里、寬6米,近40個與桂陽相關的人文景觀及亭台閣榭分布其間。文化園核心區為占地128畝的桂陽古郡城。古郡城東臨塔背水庫,南靠東塔公園,通過環湖游道與塔背水庫、東塔公園連接。<ref>[http://www.hkwb.net/news/content/2015-07/11/content_2592271.htm?node=107

著名人物

胡騰,字子升,桂陽人,東漢尚書。從小師從漢桓帝竇妙皇后之父竇武,初任荊州部南陽從事,靈帝時任竇武大將軍府掾,坐受黨錮,解禁後官至尚書。

劉昭禹,字休明,五代桂陽人,楚國"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曾任嚴州刺史。

李思聰,桂陽和平人,明洪武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受明太祖朱元璋之命出使緬甸,清慎自敕,重義輕利,蠻中百夷敬服,還朝後著《百夷傳》上於朝,朱元璋賞其功,賜衣一襲,擢升江西布政司右參政,食二品俸。

羅以禮,桂陽人,明永樂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奉使塞外,其清介品格為當地人所敬畏。

陳士傑(1824年—1893年),桂陽泗洲人,深受曾國藩賞識和倚重,與晚清名士王闓運交情頗深並結為親家,官至浙江、山東兩省巡撫。

夏時(1839年—1906年),桂陽蓮塘人,陳士傑的外甥,官至江西、陝西巡撫,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御賜一品封典,誥授光祿大夫,建威將軍。

夏壽田(1870年—1937年),夏時之子,高中榜眼,與齊白石、楊度均為至交知己。

徐連勝(1881年—1918年),字名淵,號捷卿,桂陽太和人,1911年任廣東新兵巡防營管帶,參加循城起義, 投奔革命。

李木庵(1884年—1959年),桂陽正和人,中國當代著名法學家,曾任司法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革命戰爭年代在延安文藝界享有很高文名,被推舉為"懷安詩社"社長。

劉放吾(1898年—1994年),原名劉繼樞,號不羈,桂陽仁義人,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原型人物,1942年率領中國遠征軍新38師113團取得緬甸仁安羌大捷,解救了7000多名英軍和500名美國記者、傳教士,因戰功卓著,榮獲陸海空甲種一等獎章,後晉升少將軍銜。

陳久長(1934年—),桂陽清和人,湖南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並留校工作,1964年調入外交部,歷任美洲大洋洲司美國處副處長,駐美國使館二等秘書,幹部司綜合處處長、參贊、副司長,駐古巴和駐秘魯大使。

謝豐亨(1936年—2010年),桂陽流峰人,畢業於空軍第四高級專科學校,曾任南京軍區空軍航空工程部、裝備技術部部長,南京軍區空軍黨委常委,1991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鄧祖選(1944年—),桂陽青蘭人,畢業於南京高級陸軍學校,1996年6月任武警廣東省總隊政委,1998年晉升武警少將警銜,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鄧小剛(1967年—),桂陽人,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先後任北京市計劃委員會委員,豐臺區委常委、副區長,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2005年6月任西藏自治區政府主席助理,2006年7月任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2011.11 當選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

李萍(1988年—),桂陽敖泉人,在2005年、2007年世界舉重錦標賽、多哈亞運會和第十屆、十一屆全運會等重要賽事屢獲53公斤級女子舉重冠軍。

易思玲(1989年5月6日—),原名易夏紅,湖南桂陽城關人,中國女子射擊隊運動員,2012年7月28日,易思玲在倫敦奧運會女子10米氣步槍項目上以502.9環的成績獲得女子十米氣步槍比賽金牌,亦是該屆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

榮譽稱號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2020年9月13日,桂陽縣入選湖南2020年產油大縣。

相關視頻

桂陽縣文化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