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養生保健作用與方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梔子養生保健作用與方法
【形態產地】
梔子為茜草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枝幹蒼勁,株叢緊湊。葉倒卵狀長橢圓形,先端漸尖,翠綠光亮。花生於葉腋或枝頂,花冠像古代器「卮」,今加木旁為「梔」。
初夏晶瑩皎潔的梔子花陸續綻開,含苞欲放,初展芳華,異彩大放。鵝黃淺綠的長花柄,6裂迴旋花序,瓣厚豐腴,含蓄莊重,清麗高雅。沁人肺腑的濃香,即使花謝枯萎,仍余香不絕,月光越亮香越濃。
獨特的氣質,超群芬芳,人們鍾愛,婦女佩帶,詩人詠唱。據說種子來源於天竺,與佛有關,故又叫禪客、禪友,還有木丹、越桃、林蘭等雅號。我國現有70屬450種,主產於江西、浙江、湖南、福建等長江流域及江南各地。果為主要中藥,葉、根也可入藥。
【養生保健作用】
梔子味苦,性寒,歸胃經、膽經、心經。梔子水提取液可利膽、鎮靜、降壓、抗菌及抑制平滑肌。
【養生配方推薦】
(1)鮮梔子花9~15克。水煎加蜜調服。可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咯血。
(2)梔子花焙乾為末,吹入鼻,用藥棉填塞。可止鼻衄。
(3)梔子花100克,桃花50克,冬瓜子25克,白附子100克,菟絲子150克,木蘭皮150克,玉竹10克,大豆黃卷75克,苜蓿50克,麝香1克,豬胰2具(除浮脂)。共為末。乾燥過篩,少許洗面,可潔面祛斑。
(4)鮮梔子適量。搗爛外敷。用於治療跌打損傷。
(5)黃梔子根30克(10歲用量)。水煎,分2次服。治療黃疸肝炎。
(6)梔子仁10克,馬齒莧30克。水煎,紅糖調服。用於止痢。
(7)梔子仁10克,生大黃10克。為末,食醋調敷。可用於治療軟組織損傷,消腫止痛。
(8)鮮梔子根60克,淡竹葉根、白茅根、桑白皮各30克。水煎服,用於治療黃疸性急性肝炎。
(9)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載:「以梔子花食用佳。」梔子花浸汁配清涼飲料,解暑。
(10)梔子花數朵,去蒂與糯米、赤小豆煮粥,調白糖。清香可口。
(11)梔子花瓣鹽醃蘸麵糊油炸,是可口食品。梔子花可做果羹、蜜餞等食品。
【保健注意】
(1)張仲景《傷寒論》中云:「病人舊微溏者不可服。」當代名醫蒲輔周云:「脾胃陽弱便溏者不能用梔子。」
(2)常用量3~10克。 [1]
【功效作用】
1、山梔子仁大能降火,從小便泄去。其性能屈曲下降,人所不知。亦治痞塊中火邪。大凡心隔之痛,須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氣、口吃寒物而得病者,於初得之時,當與溫散或溫利之藥。《丹溪心法》
2、梔子治火瘡未起:梔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為佳。《千金方》
3、梔子,清少陰之熱,則五內邪氣自去,胃中熱氣亦除。面赤酒皰皶鼻者,肺熱之候也,肺主清肅,酒熱客之,即見是證,於開竅之所延及於面也,肺得苦寒之氣,則酒熱自除而面鼻赤色皆退矣。《本草經疏》
4、梔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陳除濕熱疸黃,加豆豉除心火煩躁,加厚補、枳實可除煩滿,加生薑、陳皮可除嘔噦,同元胡破熱滯瘀血腹痛。《本草正》
5、梔子治傷寒身黃髮熱:肥梔子十五個剖),甘草一兩炙),黃柏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梔子半,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梔子柏皮湯
6、梔子治火丹毒:梔子,搗和水調敷之。《梅師集驗方》
7、梔子治口瘡、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兩,山梔子、黃柏各一兩,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兩沸,含之。《普濟方》梔子湯
8、梔子治瘡瘍腫痛:山梔、蒲公英、銀花各四錢。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取生銀花藤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9、梔子治婦人子腫濕多:炒山梔子一合。為末,米飲吞下,或丸服。《丹溪心法》
10、梔子治赤白痢並血痢:山梔子仁四七枚。銼,以漿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分溫二服。《聖濟總錄》梔子仁湯
11、梔子治目赤:取山梔七枚,鑽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入大黃末三錢匕,攪勻,食後旋旋溫服。《聖濟總錄》梔子湯
12、梔子治急性胃腸炎,腹痛,上吐下瀉:山梔三錢,盤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錢,青木香二錢。上藥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錢。水煎,分二次服。《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13、梔子治肺風鼻赤酒:老山梔為末,黃蠟等分溶和。為丸彈子大。空心茶、酒嚼下。忌酒、炙煿。《本事方》
14、梔子治傷寒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心中懊腦:梔子十四個剖),香豉四合綿裹)。上二昧,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傷寒論》梔子豉湯
15、梔子治燒傷:梔子末和雞子清濃掃之。《救急方》
16、梔子治傷寒大病瘥後勞復者:枳實三枚炙),梔子十四個剖),豉一升綿裹)。上三味,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內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溫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內大黃如博棋子五、六枚。《傷寒論》枳實梔子豉湯
17、梔子治小便不通:梔子仁二七枚,鹽花少許,獨顆蒜一枚。上搗爛,攤紙花上貼臍,或塗陰囊上,良久即通。《普濟方》
18、梔子治濕熱黃疸:山梔四錢,雞骨草、田基黃各一兩。水煎,日分三次服。《廣西中草藥》
19、梔子治尿淋,血淋,鮮梔子二兩,冰糖一兩。煎服。《閩東本草》
20、梔子治胃脘火痛,大山梔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盞,煎七分,入生薑汁飲之。《丹溪纂要》
21、梔子治熱水腫:山梔子五錢,木香一錢半,白朮二錢半。細切,水煎服。《丹溪心法》
22、言梔子生用則吐,炒黑則不吐,且以梔子豉湯為吐劑,愚每用生梔子及梔子豉湯,並未曾吐。《本草崇原》
23、梔子治折傷腫痛:梔子、白面同搗,塗之。《瀕湖集簡方》
24、仲景多用梔子茵陳,取其利小便而蠲濕熱也。古方治心痛,每用梔子,此為火氣上逆,不得下降者設也。若)泥丹溪之說,不分寒熱,通用梔子,屬寒者何以堪之。《本草通玄》
25、梔子治鼻中衄血:山梔子燒灰吹之。《簡易方論》
26、梔子利小便,實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氣清而化,膀胱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氣化而出也。梔子豉湯治煩躁,煩者氣也,躁者血也,氣主肺,血主腎,故用梔子以治肺煩,用香豉以治腎躁。《湯液本草》
【食用方法】
1梔子清肝湯
組成:牛蒡子3克、柴胡3克、川芎3克、白芍3克、石膏3克、當歸3克、山梔3克、丹皮3克、黃芩1.5、黃連1.5、甘草1.5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食後服。
功效:主治肝火風熱上攻,遂成鬢疽,痛連頸項、胸乳,太陽等處,或寒熱晡甚,胸脅滿悶,口苦舌干者。
來源:《外科正宗》卷二
2梔子厚朴湯
組成:梔子9個(劈) 厚朴12克(炙,去皮) 枳實9克(水浸,炙令黃)
用法:以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功效:主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
來源:《傷寒論》。
3大黃梔子湯
組成:生大黃1兩,升麻半兩,瞿麥1分,甘草1分,梔子7個。
用法:水2升,煮至1升,去滓,作4次溫服。以利為度。難利者,先煮諸藥至1升半,乃下大黃。大黃先以水漬,和水下之,煎藥畢,下朴消,則折熱易利。
功效:主治熱病毒氣入眼,赤痛生翳,不見光明者。
來源:《傷寒總病論》卷三。
4香附梔子粥
配方 香附6克,梔子10克,粳米100克。
製法 先把香附、梔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藥汁與粳米一起煮粥。
用法 早晚分食。
功效:舒肝理氣,清熱瀉火,主治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止瀉痢。
【用藥禁忌】
脾虛便溏者忌服梔子。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