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枯萎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枯萎病

枯萎病
原圖鏈接

枯萎病( blight )亦称疫病。 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袭。大多数重要经济作物均受一种或多种疫病感染。疫病可影响花、叶、芽包、幼苗、小枝、茎(藤)及顶梢。[1]

基本信息

中文名:枯萎病

外文名:blight

别 名:疫病

症 状: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

枯萎病症状
原圖鏈接

影响部分:花、叶、芽包、幼苗、小枝、茎(藤)及顶梢

诱病物质:真菌或细菌

发生症状

幼株感病后生长不良,病苗叶子变浅,并无明显症状,严重后叶柄在靠近叶鞘处下折,垂死干枯,随后茎部枯萎致死。最后病根变褐腐烂,茎基部纵裂,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成株老叶黄化,并伴随外部叶鞘维管束失绿。黄化从叶缘开始,然后逐渐向中脉方向扩展,有的叶片整张黄化。病部表面产生粉红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病根变褐腐烂,茎基部纵裂,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褐。[2]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厚垣孢子菌核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6~10年,病菌可通过种子、肥料、土壤、浇水进行传播,以堆肥、沤肥传播为主要途径。此病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病菌生长温度为5~35℃,土温24~30℃为病菌萌发和生长适宜温度。该病为土传病害,发病程度取决于土壤中可侵染菌量。一般连茬种植,地下害虫多,管理粗放,或土壤黏重、潮湿等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防治法包括毁灭罹病部分,轮作;植株修剪及疏植以利通风;采用无病种子或砧木以及抗病品种;控制带真菌害虫以免在植株间传播疫病;避免从株顶浇水或在潮湿植株间操作,需要时施用杀真菌剂。对细菌性疫病(如火疫病)於潮湿季节枝、叶正伸展时每周施用不易挥发的铜素剂或链黴素有效。

防治黄、枯萎病用300~500倍甲K·杀菌灵10~15g,对初发病的作物进行全面喷施;同时用 600~700倍80%恶霉灵灌根部。实践应用验证,简单实用,同其他药物相比,具有防治成本低,治愈效果快的双重效益,对黄瓜枯萎病有一次性治愈的效果。

应对措施

木霉菌对多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防治范围很广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木霉菌作为生物防治菌具有如下优势:

1、腐生性强,适应范围广;

2、寄生范围广,一药多用,降低防治成本,易于被客户接受;

3、寄生的同时可产生各种抗生素和溶解酶,降低病原的抗药性,加强抑菌强度;

4、木霉菌的几丁质酶基因可在细菌、真菌和植物中表达,对于防止植物真菌病害、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植保要领

1、及时铲除病株并对原穴进行杀菌处理。

2、浇水时,健康地块与发病地块分开浇。

3、灌药时要将整个作物扎根分为充分灌透。

4、用药后3天内不能浇水,如遇雨或必须浇水,应于雨后或浇水后及时再次使用药物治疗。

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种植抗(耐)品种是目前最有效的措施。在棉花生产中,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植株抗病性,控制病害发生。

2、加强检疫。严禁从病区调入棉种、棉籽饼和棉籽壳。

3、对轻病田拔除病株,并进行土壤消毒;对重病田实行轮作换茬,南方可水旱轮作2-3年,北方可与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轮作3-4年。

4、加强田间管理。勤中耕,深中耕,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5、搞好现蕾前的预防工作。棉花现蕾期是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期,对一些带病棉田,在棉株显症之前喷滴磷酸二氢钾、矿源腐植酸、微生物菌剂等营养剂,提高棉株抗病性,减轻病害的发生。

二、化学防治

1、种子和土壤处理:做好棉花播种前的药剂浸、拌种工作,消灭种子上的菌源,或选用包衣棉种。对零星病点进行土壤消毒,可每平方米用98%棉隆颗粒剂140g拌入病土中。

2、做好发病后的补救工作。

① 田间发现零星病株后,应立即拔除集中烧毁,并对病穴及其周围进行消毒。

② 灌根和喷雾:严重地块可采用喷雾与灌根相结合的方法。用30%乙蒜素,加磷酸二氢钾、硝钠萘乙酸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4次。

防治该病的最佳措施是防患于未然,即建议广大农户朋友加强田间检查,发现零星发病棉田,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毁,并对病株处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3]


相关视频

【蔬菜】茄科蔬菜枯萎病症状

枯萎病,让养兰人头疼的病之一,一片刀片、两种药水消灭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