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林悟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悟殊

林悟殊,1943生。1962至1967年中山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文革后首届研究生,导师蔡鸿生先生。

个人简介

学术

1987年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国际首届摩尼教学术讨论会,并成为国际摩尼教学会首批会员。

1989年8月应邀参加第二届国际摩尼教学术讨论会,尔后在欧洲、泰国诸大学和学术机构深造,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工作

1997年回归中山大学任教。现任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以中外文化交流史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考察摩尼教、琐罗亚斯德教、景教及其东渐入华传播史;近年也涉猎中国民间信仰在海外的传播。

专著

《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

《泰国大峰祖师崇拜与华侨报德善堂研究》,台北淑馨出版社,1996年。

《摩尼教及其东渐》,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增订版台北淑馨出版社,1997年。

译著

《古代摩尼教艺术》,(德)克里木凯特撰,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台北淑馨出版社增订版,1995年。

《达·伽马以前中亚和东亚的基督教》,(德)克里木凯特撰,台北淑馨出版增订版,1995年。

主要论文

80年代

《摩尼的二宗三际论及其起源初探》,刊《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3期,页45—56。

《古代摩尼教》外国历史小丛书,商务印书馆,1983年;收入《世界古今宗教史话》,(一)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页223—263。

《敦煌本〈摩尼光佛教法仪略〉的产生》,刊《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3期,页71—76。

《摩尼教入华年代质疑》,刊《文史》18辑,1983年,页69—81。

《〈摩尼教残经一〉原名之我见》,刊《文史》21辑,1983年,89—99页。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的三圣同一论》,呈交1985年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论文。

《摩尼教在回鹘复兴的社会历史根源》,刊《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1期,页136—143。

《本世纪来摩尼教资料的新发现及其研究概况》,刊《世界宗教资料》1984年第1期,页1—6。

《〈老子化胡经〉与摩尼教》,刊《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4期,页116—122。

《从考古发现看摩尼教在高昌回鹘的封建化》,刊《西北史地》1984年第4期,页9—16。

《摩尼教〈下部赞〉汉译年代之我见》,刊《文史》22辑,1984年,页91—96。

《唐代摩尼教与中亚摩尼教团》,刊《文史》23辑,1984年,页85—93。

《宋元时代中国东南沿海的寺院式摩尼教》,刊《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3期,页103—111。

《宋代明教与唐代摩尼教》,刊《文史》24辑,1985年,页115—126。

《唐宋〈三际经〉质疑》,刊《文史》25辑,1985年,页109—114。

《吃菜事魔与摩尼教》,刊《文史》26辑,1985年,页149—155。

《龙门天竺寺非摩尼教寺辨》,刊《中原文物》1986年第2期,页105-109。

《慕阇考》,刊《文史》27辑,1986年,页61—66。

《唐代长安火祆大秦寺考辨》,《西北史地》1987年第1期,页8—12。

《印度的琐罗亚斯德教徒》,《世界宗教资料》1987年第1期,页1—5。

《论高昌“俗事天神”》,刊《历史研究》1987年第4期,页89—97。

《火祆教始通中国的再认识》,刊《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第4期,页13—23。

《泉州摩尼教墓碑石为景教碑石辨》,刊《文物》1988年第8期,页82—86。又附录于台北淑馨出版社

《达·伽马以前中亚和东亚的基督教》,1995年,页178—188。

《唐人奉火祆教考辨》,刊《文史》第30辑,1988年,页101—107。

《祆教的原始经典〈伽萨〉》,刊《世界宗教资料》1987年第1期,页10—14、19。

《〈阿维斯陀经〉及其研究概况》刊《西南亚研究》1989年第1期,页46—48。

《近代琐罗亚斯德教研究的滥觞》,刊《百科知识》1989年第4期,页26—27。

90年代

《火祆教的葬俗及其在古代中亚的遗痕》刊《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页61—67,60。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残卷的缀合》,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5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页179-201。

《伦敦藏敦煌写本〈下部赞〉原件考察》,刊《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页871-900。

《所谓李氏旧藏敦煌景教文献二种辨伪》(与荣新江合作),刊香港《九州学刊》1992年4月第四卷第四期,页19-34;又修订附录于台北《达·伽马以前中亚和东亚的基督教》,页189—211。

《福建发现的波斯摩尼教遗物》,刊台北《故宫文物月刊》133(第12卷第1期),1994年4月,页110-117。

《祆教净礼述略》,刊台北《辅仁大学神学论集》第102号1994年,页619-634。

《从福建明教遗物看波斯摩尼教之华化》,附录于台版《古代摩尼教艺术》,1995年,页123—137。。

《粟特文及其写本述略》,附录于台版《古代摩尼教艺术》,1995年,页109—122。

《敦煌遗书〈大秦景教宣元本经〉考释》,刊香港《九州学刊》第六卷第四期敦煌学专辑,1995年,页23—30;附录于台版《达·伽马以前中亚和东亚的基督教》,1995年,页212—224。

《唐代摩尼教术语“三常”一词考释》,刊台北《敦煌学》第20辑,1995年页47—52。

《摩尼教“三常”考──兼论景教碑“启三常之门”一句之释读》,刊饶宗颐主编《华学》第一期?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页18—24。

《摩尼教研究之展望》,台北《新史学》第7卷1期,1996年,页119—134;转载于王元化主编《学术集林》,卷14,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页334—351。

《金庸笔下的明教与历史的真实》,台北《历史月刊》第98期,1996年3月,页62—67。

《一位名不见高僧传的高僧》,台北《历史月刊》第104期,1996年9月,页18—22。

《泰国大峰祖师崇拜述略》,载王见川·柯若朴主编《民间宗教》第2辑,台北南天书局发行,1996年,页1—17;经修订,作《宋大峰祖师崇拜流行泰国述略》,刊饶宗颐主编《华学》第2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页180——189。

《书评:The Manichaean Hymn Cycles Huyadagmān and Angad Rōsnānin Parthian and Sogdian》,刊《敦煌吐鲁番研究》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页379—380。

《潮汕善堂文化及其初入泰国考略》,刊《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2期,页82—97。

《敦煌摩尼教〈下部赞〉经名考释——兼论该经三首音译诗》,刊《敦煌吐鲁番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页45—51。

《唐朝三夷教政策论略》,刊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页1—14。

《景教在唐代中国传播成功之我见》,刊饶宗颐主编《华学》第3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页83—95。

《火祆教在唐代中国社会地位之考察》,载蔡鸿生主编《戴裔煊教授九十诞辰纪念文集:澳门史与中西交通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页169—196。

《唐季“大秦穆护祆”考》(上、下),刊《文史》第48辑(页39—46),1999年;49辑(待刊)。

《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与中国古代的祆神崇拜》,刊余太山主编《欧亚学刊》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页207—227。

2000年以来

《陈寅恪先生“胡化”、“汉化”说的启示》,刊《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页42—47。

《西安景教碑有关景寺数量词考释》,《国学研究》第7卷,2000年。(待刊)

译文

《唐前火祆教和摩尼教在中国之遗痕》,(澳)柳存仁撰,刊《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第3期,页36-61。

《摩尼教寺院的戒律和制度》,(英)刘南强撰,刊《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1期,页24-37。

《华南沿海的景教徒和摩尼教徒》,(英)刘南强撰,刊《海交史研究》1987年第2期,页93-14。 [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