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增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林增平 | |
---|---|
出生 | 1947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历史学家 |
林增平,(1947年-1992年),江西省萍乡县人,1923年11月23日出生于安源。6岁入族学念书,老师为他改名增平。1935年南昌北营坊小学毕业。1942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中正大学(创设于当时江西省政府所在地泰和县杏岭)文法学院文史系。曾因豫湘桂战争和祖母去世而休学一年,在家乡濂溪小学教书。1947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1949年南昌解放后,继续在南昌大学(由中正大学改名)任教。1953年,入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1961年冬任湖南师院历史系副主任。1963年晋升为副教授。1980年任系主任,晋升为教授。1981年任学院副院长。1983年10月任院长。1984年9月,湖南师范学院改名湖南师范大学,任校长。还兼任了多个学术团体的职务。他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 他在多年历史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于1958年出版了《中国近代史》(上、下册)。该书是建国后国内第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成为多所大学的历史学教材,并多次重印。1962年应中华书局之约出版了《辛亥革命》,对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976年重新开始研究工作后,和章开源等合作编著了《辛亥革命史》,120多万字,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被视为“三十年来辛亥革命史研究的集大成者”。1979年后发表了20多篇论文,对中国近代史学科的重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先后应邀到日本和美国讲学。主持或组织编撰了《中国近代史话》、《清代人物传稿》、《熊希龄集》、《辛亥革命在湖南》、《辛亥革命运动史稿》、中国史专题讨论丛书《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研究备要》、《中国近代史研究人门》等学术著作20余种,计700多万字。他发起和主持“黄兴研究学术讨论会”等全国性重大学术活动。1988年在《历史研究》上发表《近代湖湘文化初探》,开拓近代湖湘文化研究新领域。 1992年11月,湖南师范大学、民进湖南省委、省政协文史委、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文史馆、省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举办了林增平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讨论会,北京、河北、湖北等9省市区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林增平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贡献及其治学精神、道德文章,认为古人要求史学家必须具备有德、才、学、识四长,他兼而有之,其道德文章,堪称一代师表。 作为国内外著名历史学家,其传略收入《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一书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湖南省劳动模范。1992年12月27日在长沙病逝,终年69岁。[1]
淡泊名利
最近读到历史学家孔祥吉先生对前辈学人林增平先生的回忆文章,文中讲述的两件关于林增平先生的“小事”,颇能体现林增平先生为人的操守及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令人顿生敬慕之心。
近年来,我们经常读到这样的新闻:有一些老教授,借着带研究生的机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在本是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论文或著作中强行署上自己的名字。作为研究生本人,因为涉及到毕业等问题,当然只能忍气吞声。与上面提到的那些不良教授相比,林增平的做法却正好相反,对身边的年轻人,林增平先生总是极力提携,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培养后辈学人的身上。
1981年,孔祥吉从人大毕业后,开始参加《清代人物传稿》的编写工作。孔祥吉先生就是从那时开始与林增平先生认识的,因为林增平先生是这套书的编委之一。《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的稿件,都是由全国各地的名家学者撰写的,每篇都有确定的署名,但全书封面主编的署名,按照最初的约定,是由五名编委轮流署名的,每卷署两个人的名字。这样一直出版了三卷,都是按照这个约定办的,没有任何人提出过不同意见,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可是,1985年夏天,第四卷审稿结束时,需要确定第四卷封面主编的署名问题了,大家都认为按既定的方案办即可,但林增平先生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过去的几卷,我们这些年长的编委,每人都署过一次名字。现在,我有一个提议,可否从第四卷开始,主编署名以老带新。署名不要忘了年轻人嘛。”这个方案提出来后,得到其他几位老编委的一致同意,都觉得应该为年轻人的成长创造条件,于是,第四卷封面主编的署名,就变成了苑书义和潘振平;而孔祥吉和郭汉民则分别成为第五卷和第六卷的封面主编之一,这几个人都是年轻人。这件事,成了学术界以老带新的美谈,而林增平先生热心提携后人的精神,也被学界传为佳话。
众所周知,学问这种东西,不能掺杂任何功利色彩,一个功利心太重的人,是搞不出像样的学问来的。因为只有心无旁骛地潜心学术事业的人,才能在学术上达到一种令人仰望的境界。林增平先生就是一个潜心学术研究、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的学者,孔祥吉先生讲述的另一件事,就是极好的佐证:林增平先生长期致力于辛亥革命历史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研究辛亥革命历史的权威。后来,有关部门决定出版一部《辛亥革命史》,林增平先生便受邀担任了其中部分章节的撰写工作,而且,他还与另一位历史学家一起负责了这本书的统稿工作。在这本书第一卷出版前,有的编委提出,要将林增平先生署为第一主编,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同意,大家都觉得这是实至名归。没想到,林增平先生却坚决反对,不同意将自己作为第一主编,极力要求将别人作为第一主编。事后,林增平先生曾与孔祥吉先生谈及这件事,他感慨道:“做学问切不可争名逐利。眼睛盯着名利二字,文章就不可能行之久远。”就这样,在林增平先生的一再坚持下,这本书出版时,将另一位学者署名为第一主编。林增平先生的这种淡泊名利、推贤让能的人格风范,感动了许多人。孔祥吉先生由此感叹道:“这件事很令我感动。林先生在名利面前退避三舍的故事甚多,早在史学界传为美谈。尽管其人已驾鹤西去二十多载,可是一提及此事,史学界无不敬佩林先生这种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相对于林增平先生巨大的学术贡献,以上的两则小故事,在林增平先生的学术生涯中,只是两件“小事”,但一滴小小的露珠,却能反射出太阳的七彩光辉来,通过这些“小”事,却能看到林增平先生为人方面的“大”来,特别是在当下这样一个急功近利、喧嚣浮躁的学术环境中,这种人格之大就更加弥足珍贵,诚如孔祥吉先生所说的那样:“林增平先生一生谦虚谨慎,忠厚仁慈,将自己一生心血专注到教育事业上,培养了为数众多的史学英才……一提起林先生,没有一个不感念他学术之精深、人格之高尚的。”<ref>林增平先生的谦让 浙江政协联谊报网2017-09-09/ref>
履历
1935年 南昌北营坊小学毕业。
1938年 随父母入川避难。转入成都石室中学上初中三年级。
1942年 考入国立中正大学文法学院文史系。
1947年 七月毕业,获学士学位,旋即留系任助教。
1948年 结婚,妻李维秀。
1949年 由南昌大学改革委员会(主任委员艾寒松、副主任委员农康)聘任为南昌大学政治学院助教。
1951年 由校务委员会正式聘为南昌大学文法学院文史学系助教。
1953年 是年中南区进行院系调整,于十月调到湖南师院历史系任讲师。
1958年 《中国近代史》讲义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以同名书出版,分上下两册,都六十万言。
1959年 出席省第二届政协会议,担任“社会科学团体”界别政协委员(该届政协委员任期至1964年9月)。
1962年 所撰知识丛书小册子《辛亥革命》由中华书局出版,5.8万字。担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1977年 第三届省政协恢复开会,先生仍继续担任省政协委员,界别为“社会科学界”(该届政协委员任期至1983年4月),并担任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主编的《近代中国史话》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9年 评职称申报教授,学院任命为他历史系主任,同时招收硕士研究生。担任中南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1980年 提升为教授,并担任湖南省历史学会理事长。
1981年2月23日 被省政府(省长孙国治)任命为湖南师范学院副院长。院长为尹长民教授。
1983年 赴京参加中国史学会首次学术年会暨中国史学界第三次代表大会。
1984年 经省人民政府批复,湖南师范学院改名为湖南师范大学,任校长。
1985年 应日本东京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学者中村义等人邀请,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资助,于十月十七日赴日本讲学,访问了东京、京都和横滨等地。
1986年 辞去校长一职。九月二十四日,被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评聘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此前由华中师大申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可,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是年先生任湖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常委。
1987年 湖南省政府特授予荣誉证书。九月二十九日,被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特聘担任清史研究所兼职教授。
1988年 当选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是年七月,继陈孝禅担任湖南省民进第二届主委。是年十二月,与章开沅先生合作主编之《辛亥革命运动史稿》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9年 被湖南省政府聘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主持馆务。
1990年 手创的中国近代史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0]028号文件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七月五日,经湖南省历史学会89年度学术会议通过,任湖南省历史学会第五届理事长。
1991年 被湖南省社科联聘为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科联合复评组组长。
1992年 年初,被评为湖南师大九一年度“十大新闻人物”。12月27日7时20分,因病不治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