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逸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逸麟(1931.1—)出生於天津,祖籍河北遷安。擅長黑白畫、美術教育,1952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學習。1955年畢業。1980年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基本信息
楊逸麟 | |
---|---|
現當代傑出的畫家、連環畫家 |
姓名: | 楊逸麟 | ||
---|---|---|---|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漢族 |
出生日期: | 1931年1月 | 出生地點: | 天津 |
職業: | 畫家、美術教授 | ||
畢業院校: | 中央美術學院 | ||
代表作品: | 《梁山伯與祝英台》、《青春之歌》、《一顆銅鈕扣》、《卡爾曼》等 | ||
所獲獎項: |
1956年,速寫《夜讀》獲「北京市第一屆青年美展」速寫三等獎。 |
人物簡介
楊逸麟 (1931.1—)出生於天津,祖籍河北遷安。擅長黑白畫、美術教育。1952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學習,1955年畢業。1980年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作品:出版有連環畫《梁山伯與祝英台》、《青春之歌》、《一顆銅紐扣》,及《世界探險史畫》、《愛情與陰謀》、《共和元帥彭德懷的故事》、《周恩來畫卷》等。
從二十世紀50年代初開始畫漫畫、獨幅畫、連環畫,發表於全國各報刊。作品獲全國連環畫評獎二、三等獎及優秀封面設計獎。1951年,連環畫《高射炮兵抓俘虜的故事》在《大家看》周刊發表。1956年,連環畫冊《梁山伯與祝英台》由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以素描寫實的表現方法繪製中國古典題材的第一次嘗試;速寫《夜讀》獲「北京市第一屆青年美展」速寫三等獎。1959年,連環畫《青春之歌》、《一顆銅鈕扣》出版。1980年開始結合高科技創作連環畫,有《世界探險史話》、《陰謀與愛情》等。1981年,連環畫《在海上》獲第二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創作二等獎。1986年,連環畫《偽君子》獲第三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創作三等獎;《卡爾曼》獲優秀封面設計獎。1991年,連環畫《共和國元帥彭德懷的故事》獲第四屆全國連環畫評獎套書二等獎。20世紀90年代創作的連環畫《周恩來畫卷》等受到社會好評。
楊逸麟是建國以來最早從事連環畫創作的畫家之一,對中國黑白連環畫的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楊逸麟又是一位多產且勇於探索創新的連環畫家。僅1951年至1959年,就畫出連環畫冊19本、短篇連環畫20多套,以及大量插圖和漫畫。長篇連環畫《青春之歌》以及《一顆銅鈕扣》,以蒙太奇的表現效果和焦點透視的繪畫方法,以其細膩的心理刻畫、多變的構圖而蜚聲連環畫界。特別是《青春之歌》,他大膽而精道地運用了黑白對比手法,使造型、寫景、烘托氣氛等方面均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效果,受到連環畫界的高度讚譽。80年代,他除了在中央美院教學外,還創作了《巴黎聖母院》、《偽君子》、《卡爾曼》等多部長、短篇連環畫,再一次受到人們的青睞。進入90年代,他的畫風再次得到調整,即以現代科技手法來表現畫面,且不失其黑白風格,令連環畫界矚目。
20世紀50年代,連環畫界除了「南顧北劉」之稱外,還有「南華北楊」之說,楊逸麟和連環畫家華三川,各領風騷於大江南北。
人物作品
連環畫 | ||||||||||
---|---|---|---|---|---|---|---|---|---|---|
1951 | 高射炮兵抓俘虜的故事 | [ 試讀] | 1956.8 | 梁山伯與祝英台 | 試讀 | 1956.11 | 挖人參 | [ 試讀] | ||
1957.3 | 三個好朋友 | [ 試讀] | 1957.7 | 母親 | [ 試讀] | 1957.12 | 兩個偵察員 | [ 試讀] | ||
1958.4 | 勇敢 | 讀1讀2 | 1958.12 | 營業員孫芳芝 | [ 試讀] | 1959 | 無畏 | [ 試讀] | ||
1959.7 | 諜血藏奸 | [ 試讀] | 1959.1 | 生活的道路 | [ 試讀] | 1959.12 | 青春之歌 | [ 試讀] | ||
1961.5 | 紅軍帽 | [ 試讀] | 1980.2 | 巴黎聖母院 | [ 試讀] | 1981.1 | 夜總會上 | 試讀 | ||
1981.4 | 一顆銅紐扣 | [ 試讀] | 1982.8 | 九三年 | [ 試讀] | 1981.11 | 卡爾曼 | [ 試讀] | ||
1982.3 | 星球大戰 | [ 試讀] | 1982.3 | 偽君子 | [ 試讀] | 1984.9 | 上尉的女兒 | [ 試讀] | ||
1985.7 | 迷霧園奇案 | [ 試讀] | 1988.3 | 惡風 | [ 試讀] | 1990.11 | 共和國元帥(彭德懷的故事) | [ 試讀] | ||
1991.6 | 馬克思傳 | [ 試讀] | 1992.12 | 劉少奇的故事 | [ 試讀] | 1993.6 | 丘吉爾傳 | [ 試讀] | ||
1996.12 | 飄揚的黨旗——中國共產黨歷史畫卷 | [ 試讀] | 1998.1 | 周恩來畫卷 | [ 試讀] | 2001.2 | 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 | [ 試讀] | ||
2003.12 | 紅色的風暴 | [ 試讀] | 2009.7 | 燕宿崖 | [ 試讀] | 2012.5 | 迎春曲 | [ 試讀] |
人物經歷
時間 | 事件 |
---|---|
1951年 | 連環畫《高射炮兵抓俘虜的故事》在《大家看》周刊發表。 |
1952年 | 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學習 |
1955年 | 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畢業。 |
1956年 |
連環畫冊《梁山伯與祝英台》由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以素描寫實的表現方法繪製中國古典題材的第一次嘗試; |
1959年 | 連環畫《青春之歌》、《一顆銅鈕扣》由天津人民藝術出版社。 |
1980年 | 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開始結合高科技創作連環畫,有《世界探險史話》、《陰謀與愛情》等。 |
1981年 | 連環畫《在海上》獲第二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創作二等獎。 |
1986年 | 連環畫《偽君子》獲第三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創作三等獎;《卡爾曼》獲優秀封面設計獎。 |
1991年 | 連環畫《共和國元帥彭德懷的故事》獲第四屆全國連環畫評獎套書二等獎。 |
作品特點
楊逸麟的連環畫作品,是廣大連迷非常喜愛的,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忠實於原作,忠實於文學腳本,注重生活實踐,創作態度嚴謹,畫面造型一致,畫幅之間跨度小,畫面連續流暢具有電影的視覺效果,他的早期作品根據蘇聯小說改編的《勇敢》其中畫幅400餘頁,可以說是建國以來創單冊畫幅頁數之最了。[1]
他的繪畫風格獨特,其作品給人以濃重、質樸之感,並且繁簡得當,例如《青春之歌》。當時只有二十八歲的楊逸麟,在創作中,大膽而合理的運用了黑白明暗對比互襯的手法,在造型、寫影,表現時空,烘、托氣氛等方面所產生的強烈而自然的視覺效果。這在當時以白描、線為主體的連環畫作品,確實是一種創新。
他的作品另一個特點就是追求不斷發展和創新,他的作品體裁廣泛(外國、中國、古典等)。創作手法多樣、有白描速寫、黑白互襯、水墨等。幾十年中,他創作了如《青春之歌》、《勇敢》、《惡風》、《偽君子》、《上尉的女兒》、《卡爾曼》、《九三年》、《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大量作品,風格都不相同,值得一提的是他用水墨的方法創作的古典體裁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創作了連環畫技巧的先例。
他又同自己的兒子楊愷力一起合作,運用科技手段:攝影、照片加繪畫多次複印成相的方法來製作連環畫,使作品更加逼真,更具有真實感,貼近生活。其中《彭德懷元帥》、《陰謀與愛情》、《奧運百年史》等都是用此手法創作的。
人物成就
楊逸麟是一位創作嚴謹的連環畫家。在他先後創作的數十部頗有影響的連環畫中,人物刻畫生動傳神,場景逼真,總體布局周密,畫幅銜接自然,故事情節段段呼應,脈絡清楚,表達完善,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他善於充分發揮繪畫語言的功能,巧妙地通過畫幅前後之間的緊密銜接,段落與段落之間的有機呼應,把故事脈絡交待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物性格的發展、思想情緒的起伏、環境氣氛的渲染,表現得鮮明生動,從而產生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參考資料
- ↑ 淺談楊逸麟的連環畫作品(圖)卡通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