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文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文龍

楊文龍(1962年2月-),企業家,出生於江西省豐城,仁和集團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

1998年創立江西康美醫藥保健品有限公司;1999年成功研發新型婦科保健用品「婦炎潔」洗液;2001年成立江西藥都仁和製藥有限公司;2007年登福布斯中國富人榜第268位。

基本內容

中文名:楊文龍

出生地:江西豐城

職業:企業家

職務:仁和(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政治面貌:民建會員

出生日期:1962年2月

國籍:中國

性別:男

民族:漢族

人物經歷

1982年,剛滿20歲的楊文龍就在被譽為「千年藥都」的江西省樟樹市開始了與藥為伍的創業生涯。這期間,他闖廣東、下江南、入四川,一干就是16年,不但為今後的事業騰飛奠定了物質基礎,而且積累了寶貴經驗。

有膽有識,是楊文龍成功創業的一個重要因素。

1998年11月,他投資600萬元創辦了「江西康美醫藥保健品有限公司」,2001年7月就組建了仁和集團,發展速度之快,已令人欽嘆,而仁和集團成立後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對原樟樹市齊靈製藥廠的成功收購,更是楊文龍的得意之作和驚人之筆。一個註冊資金僅600萬元的小型保健品公司,居然要搞兼併收購,還要形成現代化藥品生產基地和全國範圍的市場營銷網絡,這在當時的許多人看來近乎「狂言」。然而,憑着現代企業家的膽識與氣魄,楊文龍硬是率領仁和人以擎天駕海的豪氣讓「狂言」變成了現實。

2001年3月,仁和集團第一家藥品生產企業「江西藥都仁和製藥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8月,仁和集團完成對樟樹市齊靈城製藥基地的成功收購。

2002年開始,對在企業發展中作出貢獻的員工頒發「總裁特別獎」、「一五創業榮譽勳章」、「仁和營銷榮譽勳章」等榮譽勳章和股權激勵政策,促進了企業與員工共建、共享、和諧發展

2002年3月,仁和集團收購原銅鼓威鑫製藥廠,成立「江西銅鼓仁和製藥有限公司」。

2002年4月,仁和集團收購原峽江三力製藥廠,成立「江西吉安三力製藥有限公司」。

2003年「非典」時期,楊文龍投資數十萬元,抽調50餘名各級員工,成立了義務消毒突擊隊,先後出動600餘人次,免費為江西省宜春市、樟樹市等幾十家公共場所義務消毒,還免費向北京新聞單位提供了大批消毒物品。

2004年,仁和集團品牌管理團隊整體遷入北京。

2005年,楊文龍親率團隊二下合肥、兩上瀋陽、坐鎮北京,被仁和員工譽為連打了「淮海」、「遼瀋」、「平津」三大戰役,一舉奪得華東五省衛視台「金牛品牌工程」標王,與全國17家衛視台簽訂了廣告聯合播放協議,獲得了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等5個黃金時段的優質廣告資源。三大戰役,連戰皆捷,仁和從此在中國傳媒界風生水起,仁和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大幅度提升。與仁和集團簽約的品牌形象代言人有陳道明、王剛、趙本山、宋丹丹、小瀋陽、劉謙、林心如等10多位著名的演藝界明星,而同時擁有如此眾多明星代言的企業,目前在中國國內惟仁和一家。許多人認為,打品牌有鈔票砸就行,而楊文龍恰恰是在這一點上表現出與眾不同。通過深入研究中國電視媒體的傳播趨勢和特點,楊文龍發現,綜合性娛樂節目是近年來收視率和觀眾群體增長最快的電視媒體節目,孕育着難得的商機,與傳統的硬性廣告相比,花同樣的錢,甚至更少的錢,卻可以取得更大的效果。因此,他果斷作出了「仁和廣告投放要創新突破,要重點實施『娛樂營銷』」的決策。11月26日,江西省九江市發生強烈地震,楊文龍次日向災區捐贈了價值40萬元的急需藥品,是地震災區收到的第一筆企業捐贈。[1]

2006年初,楊文龍與江西省20多位知名企業家聯名發起了「致全省民營企業家」的倡議書,號召全省民營企業家積極投身到「新農村建設」活動中,爭做「千企帶千村」活動帶頭人,得到中共江西省委領導的高度讚揚[1]。2006年,仁和集團與近幾年來在中國電視媒體排名僅次於中央電視一頻道的湖南衛視聯合舉辦了「仁和閃亮新主播」娛樂節目,在獲得成功的同時,積累了經驗,也進一步驗證了楊文龍這一決策的正確性。

2007年,仁和集團再次與湖南衛視連手,推出了「仁和閃亮快樂男聲」大型娛樂節目,獲得巨大成功。「超女」、「快男」已被傳媒界譽為中國「娛樂營銷」的兩大經典之作。

成功的品牌運作是仁和集團快速發展的顯著標誌。在楊文龍的親自主持下,仁和集團已經形成由仁和企業品牌和6大主導產品品牌組成的品牌集群。其中,「婦炎潔」、「優卡丹」等產品成為中國女性保健護衛市場和兒童感冒藥市場的領袖品牌產品,銷量居全國同類產品第一。「仁和」商標和「閃亮」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

熟悉仁和的人都認為仁和集團是一家在管理上頗具特色的企業。而這些特色,大多源自於楊文龍對仁和企業管理的深刻思考。

仁和是民營企業,但楊文龍從創建仁和之日起就堅決不搞家族式管理。與許多民營企業不同,仁和集團有兩套領導班子,一個是決策班子,一個是經營班子。決策班子由楊文龍親自主持,抓戰略、抓決策、抓執行監督。經營班子抓決策執行、抓經營運作、抓日常管理。決策與執行分離,有利於決策者謀大事、謀長遠、謀戰略,也更有利於實施監督。這是楊文龍學習國有企業管理長處的創新之舉。他認為,國有、民營、外資,體制不同,各有優勢,只要適合於仁和,有利於仁和,就要學習借鑑。

楊文龍始終將科技創新置於仁和集團發展戰略的核心地位,在產品研發上走出了一條「高投入→自主知識產權→良好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之路。目前,仁和集團擁有一支以博士、碩士為主體的技術研發核心團隊,並與中國中醫藥科學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建立了江西現代中藥製劑及質量控制仁和集團聯合實驗室、江西仁和藥物研究院和成都仁和藥物研究院三家科研中心,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專項、國家產業升級及技術改造項目、國家倍增計劃電子基金產業項目等重大科技專項及省級重大科技項目30餘項,所屬藥都仁和製藥有限公司、閃亮製藥有限公司、康美醫藥保健品有限公司被評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楊文龍的許多同事和朋友都評價他是個心很寬、志很高、目光很遠的人,而這些都源自於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2006年,楊文龍在向一位領導同志匯報工作時說:「仁和,是藥都樟樹的仁和,是江西紅土地的仁和,是中國民族工業的仁和」。產業報國,造福天下,是楊文龍永葆創業激情的理想與動力。他常說:「仁和有今天的發展,靠得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黨的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地利,是擁有近2000年藥文化歷史的藥都樟樹;人和,是各級黨政領導的親切關懷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因此,楊文龍始終把貢獻國家,回報社會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自創業以來,仁和集團向希望工程、希望醫院、抗險救災、修橋築路及社會弱勢群體捐款、捐物價值累計逾5000萬元,安置下崗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6000餘人次,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2007年,仁和集團再次與湖南衛視連手,推出了「仁和閃亮快樂男聲」大型娛樂節目,獲得巨大成功。「超女」、「快男」已被傳媒界譽為中國「娛樂營銷」的兩大經典之作。

成功的品牌運作是仁和集團快速發展的顯著標誌。在楊文龍的親自主持下,仁和集團已經形成由仁和企業品牌和6大主導產品品牌組成的品牌集群。其中,「婦炎潔」、「優卡丹」等產品成為中國女性保健護衛市場和兒童感冒藥市場的領袖品牌產品,銷量居全國同類產品第一。「仁和」商標和「閃亮」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

熟悉仁和的人都認為仁和集團是一家在管理上頗具特色的企業。而這些特色,大多源自於楊文龍對仁和企業管理的深刻思考。

2008年,楊文龍針對生活飲用水污染事件時有發生,造成群眾生活飲水困難,甚至危及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問題,楊文龍向全國兩會提交了《關於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活飲用水安全法〉的建議》。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後,向四川地震災區捐獻現金和藥品逾700萬元。

2009年,為支持當地高速公路連接線及雙橋建設捐款888萬元。

2010年6月,江西省多個地區遭遇了歷史罕見洪澇災害,楊文龍在第一時間向災區捐贈價值105萬元的藥品。

楊文龍的仁和集團旗下創立的「仁和」、「婦炎潔」、「閃亮」、「優卡丹」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

2011年,楊文龍向全國兩會提交了《關於關注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建議》,提出要健全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制度。

2013年,楊文龍提交了《加強和完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提案。這些建議都被國家相關部門採納。在2014年國務院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規定要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擴大農民工參加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

2015年,楊文龍以「掌握傳統資源的互聯網企業」為戰略,構建了叮噹大健康生態圈,還布局了和力物聯網(M2F)、叮噹醫藥(B2B)、叮噹智慧連鎖藥店(B2C)、叮噹快藥。

2018年的全國「兩會」上,楊文龍向本次政協會議遞交了《加快中醫藥產業發展,服務一帶一路人民》的提案

楊文龍在他的親自主持下,仁和集團成立了「員工福利委員會」,制定並實行了惠及全體員工的一系列福利制度:從楊文龍相關的提案和建議,《加強自我藥療管理,促進國民用藥安全》《建議加強兒童醫療隊伍建設,完善我國兒童醫藥體系》《建議加速推進「醫藥互聯網+」轉型升級,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互聯網+藥品流通」的提案,建議推行醫藥零售O2O到家服務的模式,通過現有的互聯網信息平台。

任免信息

2017年6月13日,中國民主建國會江西省第九次代表大會閉幕,[1]會議選舉楊文龍為民建江西省第九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7年12月,當選中國民主建國會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2018年1月24日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任命楊文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