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杨扁角叶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扁角叶蜂别名 杨扁角叶蜂,属昆虫纲, 膜翅目, 叶蜂科,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主要危害 沙兰杨等。杨直角叶蜂以幼虫啃食杨树叶片,削弱树势,影响树木成长,严重时能将整株叶片吃光,甚至造成树木死亡。根据资料记载,该虫在国外分布日本、朝鲜英国前苏联等国家,中国国内仅分布于新疆(天山西部伊犁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 河南南阳内乡、 西峡淅川等县发现该虫。

生物学特性

在河南省南阳市一年发生8代,十月中下旬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夏,翌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中旬羽化,隔天即产卵,卵期8天,4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出现,五月初老熟幼虫下地化蛹,五月中旬成虫羽化,当天即产卵,卵期3~5天。5 月下旬初第二代幼虫出现,旬未幼虫老熟下地化蛹,6月上旬羽化,6月中旬初为幼虫期,中旬未入土化蛹,依此共经历8代。成虫多在午后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树木嫩叶背面的叶脉及表皮下,每雌可产50~60粒。卵多产在苗木背面的叶脉两侧的表皮下,在叶脉上形成月牙形突起。雌虫产卵1天后死亡。雄虫寿命2.5天,雌雄比为1:1。卵历期4~6天。幼虫孵化后,先取食卵壳上的粘液,半日后取食叶脉附近叶肉,形成圆洞,然后向叶缘取食叶肉,最后剩下叶脉,1~2龄群集取食,3龄后分散取食,有假死性。幼虫每个龄期多为1~2天,共5龄。幼虫取食时分泌白色泡沫状液体,凝固成蜡丝,蜡丝长约3mm,蜡丝留于食痕周围,形似栏杆。。老熟幼虫顺枝条下树,钻入树基周围地下20~30mm深的疏松土层中或枯枝落叶下吐丝结茧。先上下吐丝做茧筒,然后做茧,做茧需8~12小时,5~6天后化蛹,化蛹后6~8天羽化。越冬幼虫于10月份,当平均气温达15℃时下树,在树干基部土壤中结茧,至来年3月底开始化蛹。[1]

形态特征

成虫 雄虫体长5~6mm,翅展10~12mm,雌虫体长7~8mm,翅展12~14mm。体黑色,具金属光泽,被稀疏的白色短绒毛。触角9节,黑褐色,被较密的黑色短绒毛,第一、二节的总长约为第三节的1/4,3~8节端部横向加宽似一直角,基部一侧向内收缩。中胸背板有一褐色斑。翅透明,翅痣黑褐色,翅脉淡褐色。前足基节基部,前、中足跗节端部,后足胫节端部、跗节均为褐色,其余为黄色。

卵 椭圆形,长1.3~1.5mm,宽0.3~0.4mm,乳白色,表面光滑。

幼虫 初孵幼虫乳白色,渐变为鲜绿色,头部黑色,头顶绿色,胸足黄绿色,各足基部具两个褐色斑点,胸、腹背和两侧面着生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小圆点。第七、八腹节稍向上隆起,末节向下弯曲,呈“S”形。幼虫共5个龄期,五龄幼虫体长11~13mm,头宽1.2~1.3mm。

蛹 初为绿色,后渐变为褐色,长7.0mm,宽2.5mm,口器、足、触角、翅均为乳白色。茧:椭圆形,雌茧长7~8mm,宽3mm;雄茧长5~6mm,宽2mm,初为黄褐色,后期为茶褐色。[2]

防治措施

1、营造混交林:根据观察,杨直角叶蜂主要危害黑杨派各品种杨树,而对毛白杨很少危害,对刺槐一般不危害,可进行杨、槐混交。

2、化学防治:郁闭度大于0.6的林分,发生量大时,于幼虫盛发期用敌马烟剂熏杀,每hm2用药7.5Kg。在稀疏林分和幼龄林,可向树冠喷洒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10000~20000倍液。[2]

3、4月下旬第一代幼虫期,喷洒25%灭幼脲Ⅲ号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0~8000倍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