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盛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盛华

来自 健康之路 的图片

李盛华,男,汉族,1959年6月生,山东菏泽人,1984年7月入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甘肃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骨科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

曾任甘肃省中医院院长、党委委员[2]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原甘肃省中医院院长、党委委员

民 族 ---- 汉族

出生地点----山东菏泽

出生日期----1959年6月

国 籍 ---- 中国

毕业院校----甘肃中医学院医疗系

人物履历

1979年9月--1984年6月 甘肃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

1984年7月--1992年5月甘肃省中医院工作;

1992年5月--1993年3月甘肃省中医院医务处副主任;

1993年3月--2000年8月甘肃省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主任;

2000年8月--2001年8月甘肃省中医院院长助理,兼任甘肃省中医院骨伤病研究所主任、骨伤科主任;

2001年8月--2006年4月甘肃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2006年4月--2019年7月甘肃省中医院党委委员、院长。

社会兼职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骨伤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甘肃分会主任委员。《甘肃中医》副主编、《中医正骨》、《中国骨伤》杂志编委。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333"科技人才、"555"创新人才,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才,甘肃省卫生厅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

主要成就

科研项目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微循环障碍相关microRNA在血瘀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的调控机制及活血化瘀方调体干预研究,血瘀体质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相关microRNA组学分析及其靶基因调控网络研究,阳虚质膝骨性关节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水平及调体干预研究,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医体质类型及其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项目成果

李盛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在临床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的理论见解,主要学术思想可概括为“六个结合”,即中医与西医相结合,手法与手术相结合,中药内服与外治相结合,心理干预与康复治疗相结合,个体化治疗与综合治疗相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与发生灾害防治相结合,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学术传承方面:李盛华作为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的第三代传承人代表人物,他先后师从张生禄、路焕光、宋贵杰学习平乐正骨手法,深受冯天有为代表的新医正骨疗法和以尚天裕为代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方法的影响,后拜孙树椿为师,学习清宫正骨手法,最终将所学融会贯通,结合甘肃民间正骨手法,在总结和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技术成熟、理论体系完整的陇中正骨学术流派。

在临床实践方面:李盛华将骨伤科三期辨证的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即早期内服“消肿止痛合剂”、外敷“消定膏”,中期内服“损伤散”、外敷“续筋接骨膏”,后期内服“补肾愈骨胶囊”、外用“舒筋利节涂膜剂”;对开放性感染者,应用“排脓敛疮浸液”浸洗患肢,使中医辨证与用药途径更具特色、更趋合理。对脊柱退行性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关节疾病采用阶梯疗法,即早期采用保守的方法治疗,中期采用微创的方法治疗,后期采用植骨融合等终极手术。对创伤急救,首次提出“明确诊断,救命为先,救治为主;两个主辅,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手法为主,手术为辅”的治疗方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灾害医学救治方面“简、便、效、廉”的功效,为中医骨伤在自然灾害中的急救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微创学术思想方面:李盛华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将微创理念和骨科微创技术紧密结合结合,提出骨科微创的概念,并且在国内率先出版《骨科经皮复位内固定疗法》、《骨科微创治疗学》和《骨伤科微创技术》等专著,其中《骨科微创治疗学》获200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著作二等奖,《骨伤科微创技术》获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著作奖三等奖。

李盛华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在科研、论著方面: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7项,获得国家奖励2项、省厅级奖励15项,目前主持在研课题11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厅项目6项,厅级重点中医药科研项目3项。作为骨伤科学科带头人,引领甘肃省中医院骨科先后成功申报并获得中华中医药骨伤名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甘肃省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等多个重点项目。

主要著作

《骨科经皮复位内固定疗法》

《骨科微创治疗学》

《骨伤科微创技术》

获得荣誉

甘肃省“333”科技人才

甘肃省“555”创新人才

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才

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

甘肃省优秀专家

2004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年度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著作二等奖

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著作奖三等奖

参考来源

  1. 李盛华 ,健康之路
  2. 李盛华 ,99医生库
  3. 李盛华教授简介 ,甘肃省中医院, 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