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这首诗为李白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下寻阳泛舟鄱阳湖寄友人黄判官时所作。[1]
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后,自江夏来到寻阳城(今江西九江)的彭蠡湖(鄱阳湖),写下此诗寄给友人黄判官。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雄奇壮观的景致,于生动形象之中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情感。与此同时,诗人情随景迁,清赏之余,不禁想起好友。如此良宵,友人也如自己一样正举目相念。如此妙笔一转,照应了主题,使诗韵余味绵长。
原文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注释
寻阳城:今江西省九江市。寻阳:即浔阳,原为湓城县(又叫湓口城),唐武德四年改为浔阳县,治所在现今江西九江。彭蠡(lǐ):这里指鄱阳湖。黄判官:李白的友人,名字、生平不详,判官为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
灌婴井:建安(东汉献帝,196-220)年间,孙权经过这里,亲自立标令人打井,正好打出了灌婴筑城时古井,于是在井旁竖立铭记为“颖阴侯(灌婴封爵)井”。传说井水很深,和长江相通,长江中有风浪,井水即动荡不止。
天镜:指鄱阳湖的湖面。形容湖水明净,涵映天空,犹如巨大的镜子。
景:同“影”。落景:即将坠落的夕阳。疏雨:稀疏的小雨。
名山:指庐山。
清赏:清新,赏心悦目。
石镜:《水经注》载,庐山东面悬崖上有一块大圆石,光滑如镜,可见人影。
香炉: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灭:消失。彩虹:香炉峰周围多瀑布,水气经日光照射而形成彩虹。这两句用远月悬空、彩虹消失,形容夜幕降临。
译文
据说,每当寻阳江上大风吹动巨浪的时候,灌婴井中的水也跟着江涛涌动。我扬帆起航,就行进在这犹如天大镜子般的湖面上,直向彭蠡湖东面而去。
夕阳西下的景色中,忽然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等到天放晴的时候,云朵散向远空,一碧如洗。
庐山的佳境美景总会不知不觉中引发人们美好的兴致,那些赏心悦目的景致又怎能有所穷尽呢?
夜幕降临的时候,晚霞掩映在天际,那块巨大的石镜就像遥挂在远空中的明月。香炉峰上飞泻而下的瀑布映出的彩虹,也已经随之隐没在天空。
面对庐山如此美景,顿生思念之情。我想此刻,我举目遥望的心情正和你此时的心情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