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大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大性(生卒年无考),字伯和,广东四会镇人。乃李士廉之玄孙,李积中之曾孙,李良弼之孙,李安国之子。

  • 少年发愤求学,尤其熟习本朝典故。因父亲是户部侍郎而得以从政做官。初任都堂审察,后升为湖北提刑司干官。不久入京主管吏部架阁文字。后奔母丧回家,服丧期满复职,便向朝廷进上《典故辨疑百篇》。
  • 有关本朝故实。经他校核,订正不少错误,皆言之有据。孝宗皇帝读后十分欣赏,提升他为楚州通判。
  • 当时楚州郡守吴曦与都统刘超合议,想把楚州城迁往别处。大性认为楚州城为晋义熙年间所筑,较坚固。不同意迁移。台臣想用“阻挠”的罪名弹劾他,但来成事。不久,大性奉召回京。先后任过太府寺丞、太宗正丞兼仓部郎、军器少监、浙东提刑兼庆元知府、吏部郎中、司农卿、户部侍郎、绍兴知府、户部尚书等职。
  • 光宗绍熙年间,朝廷上下有对金国用兵的议论,大性条陈利害,主张不要轻举妄动。由于忤逆了权臣韩惦胄,被先后调任为平江、福州和江陵知府,充荆湖制置使。当时江陵因战后出现饥馑、疾疫,大性倡议赈贷,卓有政绩。后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兼详定敕令,不久又擢为兵部尚书。
  • 当时金国出现分裂,不能自存,有人提议乘机出兵讨伐。大性上奏章陈述,鉴于和战之说未定,请求皇上令朝中大臣商议,集思广益再行决定。不久。大性以“端明殿学士”头衔出任平江知府。
  • 由于年迈,以有病告退回家。卒年77岁。朝廷赠以“开府仪同三司”称号,谥号文惠。与弟李大异李大东都是一代名臣。

基本信息

姓名    李大性  
字号    字伯和     
民族    汉      
官职    吏部郎中、司农卿、户部侍郎、绍兴知府、户部尚书等职  
生卒    不详 
追赠    开府仪同三司     
谥号    文惠     
出生地   广东四会镇
所处时代   南宋   

人物生平

李大性,字伯和,端州四会人。其先积中,尝为御史,以直言入元祐党籍,始家豫章。大性少力学,尤习本朝典故。以父任入官,因参选,进《艺祖庙谟》百篇及公私利害百疏。又言:“元丰制,六察许言事,章惇为相始禁之,乞复旧制,以广言路。”从臣力荐之,命赴都堂审察,仅迁一秩,为湖北提刑司干官。未几,入为主管吏部架阁文字。丁母艰,服阕,进《典故辨疑》百篇,皆本朝故实,盖网罗百氏野史,订以日历、实录,核其正舛,率有据依,孝宗读而褒嘉之。

擢大理司直,迁敕令所删定官,添差通判楚州。郡守吴曦与都统刘超合议,欲撤城移他所,大性谓:“楚城实晋义乌间所筑,最坚,奈何以脆薄易坚厚乎?”持不可。台臣将劾其沮挠,不果。会从官送北客,朝命因俾廉访,具以实闻,遂罢戎帅,召大性除太府寺丞,迁大宗正丞兼仓部郎,寻改工部。

陈傅良]]以言事去国,彭龟年、黄度、杨方相继皆去。大性抗疏言:“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臣所以为之寒心也。”

孝宗崩,光宗疾,未能执丧。大性复上疏言:“今日之事,颠倒舛逆,况金使祭奠当引见于北宫素帷,不知是时犹可以不出乎?《檀弓》曰:‘成人有兄死而不丧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盖言成人畏子皋之来方为制服,其服子皋为之,非为兄也。若陛下必待使来然后执丧,则恐贻讥中外,岂特如成人而已哉。”迁军器少监,权司封郎,提举浙东常平,改浙东提刑兼知庆元府。召为吏部郎中,四迁为司农卿。明年,兼户部侍郎。

出知绍兴府,甫一岁,召为户部侍郎,升尚书。朝论将用兵,大性条陈利害,主不宜轻举之说,忤韩侂胄意,出知平江,移知福州,又移知江陵,充荆湖制置使。江陵当用兵后,残毁饥馑,继以疾疫,大性首讥振贷,凡三十八万缗有奇。前官虚羡,凡十有四万五千缗,率蠲放不督,民流移新复业者,皆奏免征榷。边郡武爵,本以励士,冒滥滋众,大性劾两路戎司冒受逃亡付身,凡三千四百九十有七道,率缴上毁抹,左选为之一清。江陵旧使铜镪,钱重楮轻,民持赀入市,有终日不得一钱者。大性奏乞依襄、郢例通用铁钱,于是泉货流通,民始复业。除刑部尚书兼详定敕令,寻迁兵部。

时金国分裂,不能自存,有举北伐之议者,大性上疏以和战之说未定,乞令朝臣集议,从之。寻以端明殿学士知平江府,引疾丐祠,卒于家,年七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惠。

李氏自积中三世官于朝,父子兄弟相师友,而大性与弟大异、大东并跻从列,为名臣云。

史籍记载

  • 《宋史·李大性传》

人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