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光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光前(1893年-1967年6月2日),原名李玉昆,福建南安人,新加坡著名的華人實業家、教育家、儒商的楷模、東南亞橡膠大王。

李光前生前是世界十大華人富商之一,他所創立的橡膠王國,對世界橡膠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為當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以至整個東南亞地區傑出的華人企業家、教育家和慈善家。李光前曾被授予馬來西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請他為新加坡國立大學首任校長。

李光前一生熱衷公益,為中國和新馬地區的社會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陳嘉庚之後東南亞地區最為傑出的華僑領袖之一。[1]

人物生平

1893年,李光前生於福建省南安縣。父親李國專先後在廈門和新加坡做小生意。幼年的李光前在家鄉私塾啟蒙。

1903年,李光前10歲到新加坡,在英印學堂念英語和數學,周末到養正學堂學中文。

1909年,李光前由於學習成績突出,被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主席資送到清政府所辦專招南洋華僑學生的暨南學堂(暨南大學前身)學習。暨南學堂畢業。

1911年,李光前考入北京清華學堂(預科),之後轉到唐山路礦專門學堂。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由於時局動盪,學校也停辦,李光前輟學。

1912年,李光前乘輪船回到新加坡,在道南學校及崇正學校任教,不久又考上當地政府辦的測量專科學校,同時攻讀美國一所大學的函授工程課。期間兼任華文日報《叻報》電訊翻譯工作。

清朝末年,加入孫中山先生倡組的同盟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為生活所迫,李光前只好輟學從商,到莊希泉開的中華國貨公司任職。

1916年,李光前因其精通英文和辦事能力被陳嘉庚賞識,受聘進入陳嘉庚所辦謙益公司。

1916年至1927年,李光前在謙益公司供職11年。期間,他協助陳嘉庚和陳敬賢昆仲將謙益公司的事業做到頂峰,僅1925年一年樹膠廠就盈利400餘萬元之多。

1920年,27歲的李光前與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相愛結婚,婚後兩人恩愛不移,攜手走過了風雨一生。

1927年,李光前離開謙益公司,開始獨立闖蕩屬於自己的天地

,他先獨資創辦了一個作坊式的制膠煙房。

1928年,李光前創辦的南益橡膠公司正式開工營業,他目光長遠,格局廣大,後來進軍金融業,與人投資合辦華商銀行,後將其與本地兩大銀行合併為華僑銀行。新加坡華僑銀行仍是國內銀行業的龍頭,在新加坡和世界各地設有分行。李光前一躍成為海內外著名的華人實業家和金融家,被人尊稱為「華僑銀行之父」

,是著名的華僑銀行的股東之一。

1939年,他被選為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李光前已是聞名中外的實業家、銀行家和華僑領袖。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李光前在美國華盛頓參加國際橡膠會議,由於交通中斷,他被迫留居美國。日本占領東南亞時,因為他在戰前積極抗日救國,他的產業被列為「敵產」全部沒收。

1945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李光前回到浩劫後的新馬,出任新加坡諮詢委員會委員,在協助新加坡重建工作的同時,還着手恢復橡膠業。此時的李光前剛50歲出頭,正值壯年;在美國的兒子學成回新,也投身於南益公司業務。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作為戰略物資的橡膠業經營旺盛。李光前在橡膠業之外,還積極投資於其他領域,逐漸使企業經營走上了多元化的集團道路。

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財產設立了「李氏基金會」,積極捐助文教及社會公益事業。

1954年,李光前正式退休,他創建的南益集團的業務由三個兒子成義、成智、成偉分工負責。到1967年他去世時,南益集團已擁有26家公司,分布在新馬泰及歐美,經營橡膠、食品、種植、航運、商貿、工程、木材、印刷等行業。主要企業是南益集團和華僑銀行。李氏家族的資產估計超過16億美元。

1965年,李光前因患肝癌回國治病。在此期間,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總理讚揚他的拳拳愛國心,並對他在教育和促進華僑華人融入當地生活上所做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

1967年6月2日,因醫治無效,李光前在新加坡逝世。

李光前的父親李國候(國專),誕生於中英鴉片戰爭之後。青壯年時,正值西方殖民者紛紛入侵中國,清政府政治腐敗,國無寧日,民不聊生。據《芙蓉李氏族譜》稱,李國專是個讀書人,好學又能寫出一手好字。弱冠後,"初習縫紉,開業於廈門曾厝墳,嗣別合營勝棧於市區"。也就是說李光前的父親去廈門謀生以後,剛開始時學習裁縫,然後開成衣店,後經營合勝棧。可能就在這一時期,與廈門姑娘林和姊結婚的。婚後予清光緒十九年(1893)生下李光前。小時候,李光前的家境十分貧寒,但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雖然經濟困難,手頭拮据,自己節衣縮食,也要供孩子讀書。李光前小時候很聰明,也很懂事,父母都很疼愛他。學齡時,他在南安芙蓉老家進私塾讀書,接受啟蒙教育。當時,李光前的父親雖在廈門做生意,但生意不很好,收入微薄,要撫養這一家人的生活有困難。所以。李光前每天到私塾讀書放學回家後,還得替人放牛,賺幾毛錢,以幫助家庭增加一點收入,後隨父出洋。

漂泊少年

1903年秋天,年僅10歲的李光前隨父親自福建出洋,去新加坡謀求生計。開船不久,氣溫劇降。當時船上多是福建人,來自窮鄉僻壤,去南洋謀生。所以衣衫單薄,凍得直打哆嗦。

當時船上還有一個人,就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陳嘉庚,他看到大家被凍成那樣,就吩咐倉庫保管員:「我姓陳,你通知乘客,給每人發一條毯子,費用由我來出。」那位保管員大概沒聽清楚,通知變成了「乘客中姓陳的,每人發一條毯子」。船上旅客不管張三李四,紛紛報名說姓陳,先拿一條毛毯禦寒再說。不久,陳嘉庚到各船艙查看,見一個十來歲的少年仍穿單衣,躲在角落裡凍得牙齒直打顫,連忙問他為什麼沒去領毛毯。少年說:「船上通知姓陳的才可以領毛毯,我姓李,不能冒姓去領。」這位少年就是李光前,他這種誠實的舉動,給陳嘉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來到新加坡的李光前,開始進入當地英印學堂就讀。他銘記父親的教導,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時,還堅持去養正學堂學習中文。1909年,李光前由於學習勤奮、成績優異,得到當地中華總商會主席吳壽珍資助回國,繼續在暨南學堂學習。兩年後,他考入北京清華學堂(預科),之後轉到唐山專門學校(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局的動盪打斷了李光前的學業。他只好回到新加坡,不久又考上當地政府辦的測量專科學校,同時攻讀美國一所大學的函授工程課。3年後,因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再次中斷學業,以謀生計。

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經友人介紹,他來到愛國華僑莊希泉創辦的中華國貨公司擔任英文文書及涉外工作,由此便開始進入商界。

當時民國初立,中國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書局分別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課本和「中華版」教科書,東南亞各地有許多華僑學校,但採用的仍是清末的舊課本。李光前目光敏銳,感到機不可失,於是與國內出版社聯繫,買入大批新教科書轉售給各僑校,為公司贏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1916年的一天,天正下着雨,李光前下班,在街邊大攤檔吃飯。這時,陳嘉庚也冒着雨來買食物。當陳嘉庚買完食物包好後,雨越下越大。陳嘉庚的汽車停在附近,他沒帶雨具,無法去駕車,正在着急,李光前認得陳嘉庚,忙遞去一把雨傘,陳嘉庚性子比較急,拿了雨傘頭也不回說:「明天到我的橡膠公司去取回吧。」第二天傍晚,李光前下班後,前來陳嘉庚辦公室取回雨傘。陳嘉庚忙招呼他坐下,並感謝他借傘之情。兩人在辦公室內邊喝茶邊聊天,李光前才談起他當年由廈門來新加坡的輪船上,陳嘉庚贈毛毯幫他禦寒之事,感激不盡。陳嘉庚這才想起來,不禁大笑。閒談中,陳嘉庚了解李光前熟悉中英文,而自己的公司正處於發展階段,他想請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膠公司內服務。李光前覺得莊希泉有恩於自己(按:莊希泉曾資助他求學),不能攀高負義,故而沒有接受其邀請。後經陳嘉庚摯友莊希泉勸說,李光前才接受陳嘉庚的邀請。

終成大器

李光前來到陳嘉庚的謙益公司,負責處理中、英文函件及對外聯絡工作,這一次「跳槽」成為他商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此他開始在商界嶄露頭角。並打通歐美市場。因為辦事幹練精明、業務熟練加上老成持重,他很快就榮升為謙益公司橡膠貿易部經理,甚得陳嘉庚器重。

當時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芳齡17歲,看到李光前的年輕有為,陳嘉庚有意把長女配給他,便請好友莊希泉從中牽線搭橋加以勸說。李光前覺得陳愛禮雖是名門之後,卻端莊賢惠、平和穩重,而自己已經27歲了,該是成家的時候了,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在此之後,李光前為謙益公司的事業更加盡心盡力了,陳嘉庚也儘量讓他的才華得以充分發揮。他在謙益公司前後工作了11年,這期間,他學到許多工商貿易及經營管理的知識,積累了大量經驗,並與中外貿易界保持着良好的關係。這一切,為他日後開創自己的事業鋪平了道路。

1927年,他準備建立自己的事業,但是苦於沒有足夠的資本,正在這時,有一個英國商人準備回國,想把麻坡的1000英畝膠園以10萬元價格出售,這在當時的價格已經很低了,李光前調查之後決定購買。然而,謹慎的陳嘉庚卻極力反對,因為膠園價格之所以這麼低,是因為園內經常有猛虎傷人,工人不敢去割膠,膠園再便宜,也會荒蕪。但李光前卻自有想法,之前他曾在英文報刊看到報道,政府有意在這附近開公路,發展麻坡的事業,公路一開,車來人往,老虎自然絕跡,到時膠園價格將會倍增,他堅持己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籌錢把膠園買了下來,並取名為「芙蓉園」,以紀念他的出生地福建省南安縣芙蓉鄉。

不久,李光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政府在此膠園附近修建公路,膠園價格暴漲了2~3倍。1928年,李光前把這片膠園以大約40萬元的高價售出。這樣,在短短一年內,李光前就淨賺了30萬元左右。正是用這筆錢,李光前終於在麻坡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南益橡膠公司,他的膽魄和眼光甚至讓陳嘉庚都為之點頭稱讚。

公司開業的第3年,正逢世界經濟大蕭條,生意很艱難。在資本薄弱、慘澹經營的情況下,李光前憑着他在謙益公司時與工商界建立的良好關係,勉強支撐,始終沒有在同行的激烈競爭中被擠垮。

1931年,經濟危機即將過去,李光前看準各國經濟開始復甦的機會,擴大資金,將公司改為南益橡膠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他一面不斷擴大經營渠道,發展對外貿易;一面又不失時機地開展多種經營,除經營橡膠製造、種植、運送膠片和膠液外,還進行黃梨的種植與生產。幾年後,李光前的企業擴展到泰國和印尼。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家喻戶曉的橡膠與黃梨大王了。

雖然在商業界李光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並沒有就此停滯,而是繼續進軍金融業。他先是投資與人合辦華商銀行。1933年,華商銀行又與華僑銀行、滙豐銀行合併,以華僑銀行命名。合併後的華僑銀行是新加坡4家華資創辦的銀行中最大的一家。李光前任該銀行董事會副主席,後又接任主席。

李光前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帶入了金融界,憑着敏銳的眼光和精明的頭腦,在他的主持下,華僑銀行業務得到空前的發展,先後在新加坡設立了20多家分行,東京、大阪、馬來西亞、香港、上海等地也設有分行。華僑銀行成為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也成為李氏集團最重要的企業。如今,新加坡華僑銀行更是新加坡國內銀行業的龍頭,在新加坡設有25家分行,在馬來西亞設有30家分行,在全世界共有60家分行。到了二戰時,李光前已經是海內外著名的華人實業家和金融家。

1941年,李光前赴美國華盛頓參加國際橡膠會議。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相繼侵占新加坡與馬來亞,他被迫滯留在美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李光前回到遭受嚴重破壞的新加坡,積極協助當地的復興及重建工作,被聘為新加坡委員會委員,對新加坡的社會發展及市改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並努力恢復遭到破壞的南益公司各企業。戰後各地經濟復甦,建設發展以及內外貿易的擴展,對新加坡及馬來亞的橡膠需要極大,供不應求,使李光前的南益公司的橡膠企業得到迅速恢復和進一步發展。到六十年代初,南益橡膠有限公司在新加坡共經營了十四個廠,十八個辦事處;在吉隆坡有一個廠,一個辦事處;在巴生有一個辦事處。總共有十五個廠,二十個辦事處。他所屬橡膠園的總面積達一萬八千五百英畝。

與此同時,李光前適應形勢的需要,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除傳統的橡膠、黃梨的種植和加工外,還經營採礦、運輸、船務、木材加工、食品、出版等。1952年,李光前用大筆資金成立了李氏基金,通過李氏基金和李氏家族在各個企業的控股,控制了眾多的企業,形成了一張龐大的企業網絡,李光前成為新加坡和馬來亞屈指可數的華人企業家,其財產總值據估計達三億元叻幣,這在當時華人企業中是不多的。

二戰結束後,李光前的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日本鐵蹄下的新加坡幾乎是一片廢墟,尤其華僑的事業更是損失嚴重,從美國回來的李光前看到這一切,十分痛心,立即着手進行南益橡膠企業的恢復與重建,使之適應戰後市場的巨大需求;與此同時,他也竭盡全力協助當地恢復經濟,為重建戰後新加坡做出了貢獻。

戰後的市場,需要新生力量去填補。李光前不斷地挖掘潛在的市場,兼併、創辦了一個又一個企業。到60年代末期,他的橡膠園總面積已達1.85萬畝,南益橡膠有限公司附屬機構多達35家。除橡膠企業外,他還先後經營了黃梨廠、油廠、彩色印刷廠、火具廠、木材廠、南益餅乾廠、南益種植、南益聯合橡膠等等,共23家有限公司,再加上華僑銀行與東方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等,可以說是聲名遐邇的大富豪了,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錢財。

1967年6月2日,獅城新加坡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神采,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氣氛中,市民們傾城出動,自發為一位老人送行。商界人士驚聞一代巨賈離世,教育界痛悼喪失了一個好的教育家,全世界的華人為沒有了一位領導者而落淚。新加坡共和國總理李光耀也在唁電中深表哀痛和惋惜。這個引起了諸多驚訝的人就是聲名遠揚的華人實業家——李光前。這位一生熱心於文化教育事業的橡膠大王的逝世,不僅是新加坡工商界的一大損失,也是新加坡華人社會的一大損失。

李光前的企業王國雖然也屢經挫折,但從總體上看,他在戰前打下了基礎,又抓住了二戰後的發展機遇。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企業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又吸收了陳嘉庚公司管理的許多優點。受過現代西方教育的兒子在李氏企業的管理中也起重要作用,三個女兒也占有企業的股份。和陳嘉庚一樣,李光前為人辦事公正、誠實、節儉,為社會、為國家謀利益。他是篤信儒家學說的,將儒家的倫理應用於企業人事管理、重視人際關係的和諧,關心雇員的疾苦和升遷,在企業中形成了大家庭的合力、向心力。他是那個時代文化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位企業家,精通中英文,常去歐美,因此也接觸到很多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企業管理方法。

李光前推行「中西合璧」的企業管理方法,他在堅持企業家族所有制的同時,又將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開,形成了法治的家庭企業管理法。南益集團的最高決策機構是總部的董事會,他和他的三個兒子都是董事,全權負責整個集團的業務決策,但他們不參與企業的管理及執行事務,這些是聘專業經理人員負責。選擇這些管理層和執行層的幹部時,會充分考慮親情鄉誼因素,因此在南益員工中閩南籍華僑占多數,但首要的條件仍是專業知識和操行。李氏家族成員是企業股東,年終可按規定分紅分息,但任何人無權挪用企業公款。最高決策層以家族紐帶維繫,彼此沒有利害衝突,人人以發展企業為己任。專業經理人員則各司其職、各盡其能。總之,南益集團管理制度的基礎是法治,這就有效地防止了一些華僑企業的通病,如裙帶關係、人情面子、包庇縱容、權力濫用等。同時,又以儒家的倫理思想為指導,講忠孝仁義恕敬廉,講求人際關係中親情與和諧。因此,當他在1954年退休時,有條不紊地傳下了企業的指揮棒。李光前在企業中建立了各種福利制度,很早就使用了電腦,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不僅創出一個至今還充滿活力的多元化跨國企業集團,而且還為華僑家族企業的發展樹立了一個成功的管理模式。

克己節儉

李光前奉行勤儉不忘本,興學重教育英才。他企業經營成功,富甲東南亞,然而克己節儉,不抽煙、不喝酒,一夫一妻,私生活十分嚴肅。對於個人財富,他反對揮霍奢侈,認為把它用之於他人,用之於社會,才越顯出真正的富有。於是,他對人、對社會,特別對文化教育、社會公益事業非常慷慨。李光前熱心文化教育事業,早在「打工」階段就開始了。那時,他每月工資最高是110元,但就對侄兒、親戚的學習給予幫助,還寄錢回家鄉修祖厝和寺廟。後來,隨着企業的發展,財富的積累,使他有了更大的能力去資助文化教育和慈善事業。新加坡的第一所印度中學的校舍是李光前捐贈的,創辦馬來西亞第一所伊斯蘭學院時,也是李光前慷慨解囊的。當然,他資助最多的還是新馬的華文教育。

捐助興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恢復被戰火破壞的華校,馬來亞成立了華校復校輔導委員會,李光前出任該委員會主席。他運籌策劃,出錢出力。福建會館新辦一所學校,李光前給了它大力支持,但拒絕以他的名字命校名,這所學校後來定名為光華學校。為創辦南僑女中,他捐地捐樓。1953年,一些新加坡僑領倡辦南洋大學時,李光前認捐該校實收捐款總數的10%,到1957年止共捐叻幣104萬餘元,還捐建了文物館、電腦中心,並每年為南洋大學的優秀學生提供獎學金。李光前傾注最多心血的還是華僑中學和馬來亞大學。

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成立於1919年,是東南亞最早的中文中學,首創人是陳嘉庚。從1934年起,李光前出任該校董事會主席,連任16屆,前後達21年之久。在這20餘年中,他領導董事會成員和教職員,盡心盡力辦校。在物質方面,他承擔了學校日常經費和擴建費用的大部分。上任之初,即先代為償還華僑銀行的七萬元借款,鞏固了學校的經濟基礎。又先後在1940年和1957年,獨資捐建了科學館和圖書館各一座。南洋華僑中學仍然是新加坡一所設備先進、教學水平較高的學校,陳嘉庚、李光前等華僑前輩苦心經營該校的功勞,將被永遠銘記。

新加坡馬來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李光前分兩次共捐款叻幣50萬元。第二筆捐款是為該校圖書館購置圖書文獻之用,在捐款函中,他希望能多購一些東方文字的圖書,注重東方文化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建議建造一座國家圖書館,並主動捐獻巨款,附帶的條件是:購藏中、馬、印等東方文字圖書,並免費借閱。該館於1957年8月16日奠基,在圖書館的大門壁上銘刻着「李光前先生奠此基石,這座房子是由其慷慨捐款所促成」字樣。他還擔任過新加坡福利協會主席,主持賑災救濟工作。英國劍橋大學的著名學者李約瑟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的出版,也得到了李光前的資助。

對於陳嘉庚創辦的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李光前給予大力支持。特別是30年代以後,陳嘉庚的企業連年虧損,陳嘉庚難於維持兩校經費。此時包括李光前在內的許多華僑企業家雪中送炭、慷慨輸財,支持了陳嘉庚的「傾家興學」壯舉,如在1936年他就捐了5萬元給陳嘉庚建立一項支持廈門大學的基金,占了捐款數的37.5%。1950年為修復和擴建被炮火破壞的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李光前響應陳嘉庚的勸募,慷慨捐贈港幣600萬元。從1951年開始,陳嘉庚用李光前的捐款,費時八年,擴建了廈門大學,共建樓24幢,總建築面積等於解放前全校建築面積的兩倍。陳嘉庚曾被譽為廈門大學的「校主」,他為廈大的創辦和發展嘔心瀝血,鞠躬盡瘁,而李光前為該校的發展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致力於新加坡、馬來亞的教育事業,積極支持陳嘉庚的興學活動的同時,從1939年起,他在家鄉福建南安芙蓉鄉獨資興辦了「國專小學」和「國光中學」。1943年創辦國光中學時,他正流亡美國,在東南亞的產業已作為「敵產」被日本沒收,經濟情況困難,為籌措學校經費,他不惜變賣衣物。新中國成立後,他決定擴建國光中學,還請了陳嘉庚代為選址籌劃。經幾年努力,一個以國光中學為中心的「梅山學村」終於建成。學村座落在叫「大宇山」的荒坡上,方圓500畝,不僅建了國光中學的新校舍,而且建了四所小學、幼兒園和配套的醫院、影劇院、體育場,總建築面積七萬餘平方米。為梅山學村的建設,他共捐資400餘萬元。

李氏基金

1952年,李光前創立了「李氏基金」,把南益集團的部分資產捐作基金。1964年,他又將自己名下的全部南益股權(總股份的48%)捐獻給「李氏基金」。這樣,「李氏基金」就成了南益的最大股東,每年數目可觀的股息,全部用作發展科學文化教育、社會慈善福利事業。其贊助範圍十分廣泛,幾遍及世界各地。40多年來,「李氏基金」共捐助了將近三億新元,對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貢獻巨大。

心繫祖國

抗日戰爭爆發時,李光前因為出席世界樹膠大會滯留在美國無法回來。他便利用參加世界紅十字會工作的機會,發動海外僑胞為祖國籌資捐款,支持祖國的抗戰事業。在自己的產業遭受戰爭重創,無法拿出錢來繼續支持家鄉學校時,他甚至靠典賣家中物品來為學校籌資,他說,「遠處國外,在祖國辦教育也可略盡國民義務」。這一份赤子心,這一份愛國情讓人感動。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李光前即投身華僑抗日救國運動。他積極支持陳嘉庚出面領導籌款抗日工作,並率先捐獻10萬元。1938年10月,「南僑總會」成立,他參與籌備並當選為常務委員,帶頭認購了大量公債。

成功秘訣

入行後得遇「伯樂」陳嘉庚。

賺一分便投入擴展事業一分,沒有小富即安之狹念。

興國辦學,受人稱道。

李光前的家族淵源、成就的事業、堪為楷模的品德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榮譽獎勵

1957年9月,為了表彰李光前對當地教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所作的貢獻,馬來亞柔佛蘇丹授予他"拿督"(Dato)榮銜。

1958年10月25日,馬來亞大學鑑於李光前的成就和貢獻,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1962年1月1日起,李光前被聘任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直至1965年11月(因病告退)。

1964年,李光前作為世界性的著名慈善機構「李氏基金會」創立者,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賜封「丹斯里」(PMN)勛銜。

李光前還先後擔任福建會館、南岸會館、南安會館、中華總商會、隴西李氏總會、新加坡福利協會、南益學校、道南學校、光華學校、橋南學校、平儀中小學、寬柔中學、培風中學、華僑中學等社團和學校的董事、主席、會長等職,出錢出力,做了很多貢獻。

人物評價

李光前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馳騁商界的巨擎風範和難以統計的財富,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真誠、正直、無私、寬宏大度、謙遜的高尚人格。

李光前雖然是富甲一方的大亨,但毫無富人的矜持和做作。無論高幹顯貴,還是普普通通的勞動者,他都以禮相待。李光前生活儉樸,平時粗茶淡飯,從不抽煙喝酒,也不為自己和妻子兒女做壽。他到日本料理商務時,出門從不坐車,卻搭乘只有中下層人士才坐的電車。他到公共食堂就餐,為的就是更多地了解下層社會,和普通人交朋友。富於責任感和高尚情懷的李光前,多次跑去獻血,一輩子共獻血十八次。在他七十歲生日時,為了躲避祝賀生日的俗套又去獻血,此後才停止。對於社會公益,他有求必應,從不推諉,但又往往"不爭不先",不與人爭名奪利。

李光前一生孜孜好學,品學兼優,即使後來投身商界後,他也抽出時間學習各種新知識,思考新問題。他對中華文化和東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等問題都有所研究。由於他通曉中英文,足跡遍及東南亞、歐美各國,具有豐富的閱歷和實踐經驗,因此,他對許多問題都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刻、更透徹的獨到見解。李光前一生善教,教自己,教家人,獨自學,又和人共學,對於學術性的會議都儘量抽空參加座談研討,對熱帶經濟植物,如橡膠樹、椰子樹、黃梨等書的出版,無不樂於贊助,始終不渝。李光前不但自己好學不倦,而且以資助科學研究事業為己任。當他得知英國劍橋大學的李約瑟教授用其畢生的心血編著了《中國科技史》,卻因為缺乏經費而不能付梓時,便欣然捐助數千英鎊,終於使這部巨著問世。李光前的這一舉動,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交口稱讚。(《福建工商時報》評)

李光前從一個鄉間放牛娃,到一個商業帝國掌舵者,沒有人能說清這中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但他做到了。一文不名踏進南洋,最終打造起龐大的橡膠、黃梨王國,並一躍成為金融巨子。(《南安商報》評)

人物紀念

2018年10月18日,李光前先生誕辰125周年紀念活動在福建南安市梅山鎮舉行,來自海內外華僑華人、專家學者以及福建省各界人士共700多人參加紀念活動。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南安縣芙蓉鄉(今南安市梅山鎮)。10歲時,李光前隨父前往新加坡謀生,經過艱苦奮鬥,成為東南亞地區的「橡膠大王」「黃梨大王」。出身貧寒的李光前深受其岳父陳嘉庚先生的影響,一生熱心社會公益,對社會公益事業作出了貢獻。

當天上午,與會人員齊聚梅山鎮光前公園,向佇立在公園中央的李光前先生銅像敬獻花籃並整理綬帶後,前來拜謁的海內外僑親、師生代表依次面向銅像致敬、行鞠躬禮,隨後有序地參觀李光前先生故居紀念館。

梅山鎮黨委書記黃清地介紹,以商養儒的李光前不但資助廈門大學、集美學村,還在家鄉梅山鎮獨資捐建集幼兒園、小學、中學、圖書館、醫院為一體的光前學村,創辦至今已80周年。

本次紀念活動由中共南安市委、南安市人民政府主辦,期間還安排了座談會、「歡樂泉州·走進光前故里梅山」主題晚會、「探訪光前足跡·走進多彩梅山」鄉鎮定向挑戰賽等活動。活動將持續至10月20日。

視頻

李光前 相關視頻

南安歷史人物:愛國僑領李光前
李光前:比實業家更令人敬重的,是著名慈善家與教育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