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杂色山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杂色山雀

中文学名:杂色山雀
拉丁学名:Sittiparus varius
别 称:赤腹山雀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科:山雀科
属:山雀属
种: 杂色山雀
亚种: 6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 et Schlegel,1848
英文名称: Varied Tit

杂色山雀[1](学名:Parus varius)为山雀科山雀属的鸟类。全长约13cm。额、眼先、耳羽至颈侧乳黄色,头顶至后颈黑色,后头中央有一白斑。上背栗色,上体余部及翼蓝灰色。颏、喉黑色,喉与上胸间有一乳黄色横斑,胸、腹及两胁栗红色,胸和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淡黄褐色。台湾亚种形体较小且胸、腹纯为栗色。分布于朝鲜、日本、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等地,主要生活于Open deciduous and mixed forests。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本州

特征

杂色山雀雌雄羽色相似。指名亚种头顶、枕至后颈黑色,枕和后颈中央有一条不规整的白色纵纹,前额、眼先、眼以下脸颊、耳羽和颈侧乳黄色。上背深栗色,下背、腰和尾下覆羽以及两翅和尾概为蓝灰色,飞羽淡褐色,外翈羽缘亦为蓝灰色,内翈具窄的灰白色羽缘。颏、喉黑色,胸腹和两胁栗红色,喉和上胸间有一块不规则的乳黄色斑;胸、中央至尾下覆羽淡黄褐色或皮黄色,形成一条黄褐色或皮黄色纵带,胫羽灰色,具皮黄色端斑,腋羽和翅下覆羽灰色,具皮黄色端斑。

虹膜褐色,嘴角褐色或深褐色,脚铅色或铅褐色。

叫声:尖细的pit,高音spit-spit-see-see及责骂声ch-chi-chi。有多种变调的"chick-a-dee" 叫声。鸣声丰富多变,包括有特色的纯哨音peee[2]

习性

留鸟。除繁殖期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多成小群,有时也与大山雀和其他鸟类混群。性活泼,多大树冠中下层枝叶间、也大林下灌木丛中、偶尔也下到地下活动和觅食,常边活动边发出单调的叫声,其声似“si-h,si-h”。

主要以小囊虫、卷叶蛾、螟蛾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环境海拔1000米以下的阔叶林、人工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尤以郁闭度较小的落叶松、油松、刺槐、阔叶杂木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较常见。

繁殖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树洞中,也大人工巢箱中筑巢。巢呈碗状,主要由苔藓构成,愉垫以兽毛和鸟类羽毛。巢的大小为外径12厘米,内径6厘米,高5.5厘米,深3.6厘米。每窝产卵5枚,卵白色、被有细的淡紫色和赤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7.3-19.1毫米×14.1-14.8毫米,平均18.1毫米×14.5毫米,重1.5克。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中国分布:中国的两个亚种分别分布于辽宁和台湾,为较少见留鸟。 栖息于中、低海拔的阔叶林,在林冠层取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有贮藏坚果的习性。

亚种分化

序号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杂色山雀天见岛亚种 Sittiparus varius amamii Kuroda, 1922
2 杂色山雀伊豆半岛亚种 Sittiparus varius namiyei Kuroda, 1918
3 杂色山雀琉球群岛亚种 Sittiparus varius orii Kuroda, 1923
4 杂色山雀日本亚种 Sittiparus varius sunsunpi Kuroda, 1919
5 杂色山雀指名亚种 Sittiparus varius vari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6 杂色山雀台湾亚种 Parus varius castaneoventris --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该物种被列为三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视频

手养杂色山雀,从来不关,鸟儿来去自如

参考资料

  1. 杂色山雀(附图),搜狐博客,2013-08-02
  2. 杂色山雀特征,新浪网,2013-01-25
  3.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简单学习网, 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