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渎古镇(陈响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烟雨丹霞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烟雨丹霞》中国当代作家江继祥的散文。

作品欣赏

烟雨丹霞

2015年9月16日,秋雨纷纷,我们到了木渎。在此之前,我从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及至到了之后,我才晓得这是乾隆六次下江南所到过的惟一的一个古镇。一下子提起了我要好好看看的兴致,猜不出那“木”到底是怎样的“渎”。

由于天正下着雨,正印了我心中的烟雨江南。一个镇,一条小巷,街巷里的人,过着一种经过时间打磨与沉淀的生活。这个秋日雨中的小镇,阳光不耀眼,反而因水雾而柔和,水气十足,却又未氤氲得失了分寸。

一边走着一边听导游的讲解。木渎,别名渎川,胥江,雅称香溪。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筑宫,并增筑姑苏台,建造用的木材通过水路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口,因“积木塞渎”,于北宋年间,木渎由此正式得名。由于它地处太湖流域,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

我们穿越在铺满青石板的古老街巷,两边是粉墙黛瓦的古典建筑,那浓密的绿滕植物几乎遮蔽了街区小河,那些叶子交错连成一座过街“天桥”,或者一道绿色的拱门,像是一位渊博的历史学者,极有涵养地望着我们这些不请自到的游弋人。有水的城必然不缺乏绿色,我由绿色引着寻着那小桥、那流水、那人家,那满巷的绿色,绿得让人误以为这是春意盎然的春天。

顺着导游引导的路线转着,小街曲式盘行,一会向北,一会向东,一会又不知了方向,转了很多圈,不管是纷纷攘攘的街,还是车水马龙的桥,总有大片连缀的、苍翠的绿,横亘在眼前。不大工夫,愈来愈像一些老朋友在各个角落等着我们的到来,使初来乍到的我们不再急躁与焦虑,并放缓了行者欣赏古镇的步履。

木渎历史悠久,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汉族水乡文化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木渎充满了无穷魅力。这里名胜古迹遍布,汉族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都各具特色。明清时就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灵岩山馆、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其中严家花园为江南名园,为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故居;虹饮山房是乾隆民间行宫,内有二十道清代圣旨,弥足珍贵。镇上老街纵横,山塘、下塘、下沙、中市街,历经沧桑,风貌犹存。老街古巷中深宅大院荟萃。这些古建筑体量宽大,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其深厚的文化蕴积,幽雅的园林环境,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木渎人才辈出,地灵人杰,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有:范仲淹、吴王夫差、西施、韩世忠等。不止如此,木渎还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乡。历史上有泥塑名家袁遇昌、银器高手朱碧山、琢玉名家陆子冈、绣圣沈寿等名家高手,他们的作品都是国家级收藏的珍品。如今,木渎当地生产的丝绸、双面绣、红木雕件、澄泥砚、书画、石雕等工艺品同样驰誉天下,为海内外游人所青睐。

有水的城自是格外灵气的,可惜我见过的城并不都有水,满眼苍黄连一点绿色都不太见的城也是有的,看起来可能“雄壮”,却很悲凉,在那里住上几天,嗓子眼冒烟,就想逃走。有的城地上无水,地下有一些,却不充沛丰盈,老像使着小性子的姑娘,心思动辄就游移开了。眼睛总要看到,看到绿,心会静,看到水,心则活。有水的城,或城因水而生,或城中有水,水中有城,而无一例外的是要有活水才行,流动的、奔涌的、激荡的水不会禁锢一座城,也不会束缚城中的人,有了活水,城才自由,人才活泛。

江南水乡两岸便是居民,能清晰地看见房子映在水中,房子在水里的影子,人,晾晒的衣物,在水一方,栖于水岸,房基浸于水中,人在水上,饮这水。房的砖瓦因水长期的浸润而斑驳,却是牢固的。想来,水实则是一种聚集而非分散,“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我以为,水是世间最凝固与强硬之物,力大无比,经水之冲刷与洗礼而坚硬的屋子便固若磐石,其中的人也便愈来愈坚毅与顽强。

其实我早就向往过这样的生活,每日看水,望水,听水,触水,对水而文,枕水而眠。与水中的生物注视与私语,我的人我的思想会因潮湿而润泽与丰满。我看见一个和我同龄者自河中熟络地打水,然后返身去浇灌作物。每日的这样重复,对于他来说一定不觉得枯燥与乏味,因为我虽看不清他的脸,但他打水的动作与背影一点都没有传递出懒散的、疲惫的、无奈的意味,反而是一种踏实的快乐,他与水,早已是知己。偶尔的,一个窈窕的穿着黑白相间的格子裙的身影在我们眼前一闪,让对岸的生活更散发着诗意与美好。

临别站在高处,木渎的轮廓已然尽收眼底,我们坐的那个位置不偏不倚看全古镇,坐在石条椅上静静地感受此处的生活。烟雨依然,飘飘洒洒,小街小巷的绿、黄、红……用五彩斑斓来形容她是偏俗气的。河岸上的所有建筑都不再矜持固守,不冰,不冷,不生,不硬,而暖,而温和,而厚道,仿佛烟雨把它们的神连同我们的心,完全镌刻或定格于水面迷离的光影里。

正待离开,从小河的小游船上传来评弹的女声,我们当然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那吴侬软语的唱腔还是比较熟悉,顿时感觉整个木渎河岸仿佛都在聆听。

[1]

作者简介

江继祥,笔名大江东去、江影沉香、江晚莫愁;网络诗人,发表诗歌七百多首,擅长写旧体诗;业余作家,发表散文、短篇小说等四十余篇,有一部长篇小说发表;高级工程师,在国家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