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瀆古鎮(陳響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煙雨丹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煙雨丹霞》中國當代作家江繼祥的散文。

作品欣賞

煙雨丹霞

2015年9月16日,秋雨紛紛,我們到了木瀆。在此之前,我從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地方。及至到了之後,我才曉得這是乾隆六次下江南所到過的惟一的一個古鎮。一下子提起了我要好好看看的興致,猜不出那「木」到底是怎樣的「瀆」。

由於天正下着雨,正印了我心中的煙雨江南。一個鎮,一條小巷,街巷裡的人,過着一種經過時間打磨與沉澱的生活。這個秋日雨中的小鎮,陽光不耀眼,反而因水霧而柔和,水氣十足,卻又未氤氳得失了分寸。

一邊走着一邊聽導遊的講解。木瀆,別名瀆川,胥江,雅稱香溪。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取悅美女西施,在靈岩山頂建館築宮,並增築姑蘇台,建造用的木材通過水路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口,因「積木塞瀆」,於北宋年間,木瀆由此正式得名。由於它地處太湖流域,是江南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素有「吳中第一鎮」、「秀絕冠江南」之譽。

我們穿越在鋪滿青石板的古老街巷,兩邊是粉牆黛瓦的古典建築,那濃密的綠滕植物幾乎遮蔽了街區小河,那些葉子交錯連成一座過街「天橋」,或者一道綠色的拱門,像是一位淵博的歷史學者,極有涵養地望着我們這些不請自到的游弋人。有水的城必然不缺乏綠色,我由綠色引着尋着那小橋、那流水、那人家,那滿巷的綠色,綠得讓人誤以為這是春意盎然的春天。

順着導遊引導的路線轉着,小街曲式盤行,一會向北,一會向東,一會又不知了方向,轉了很多圈,不管是紛紛攘攘的街,還是車水馬龍的橋,總有大片連綴的、蒼翠的綠,橫亘在眼前。不大工夫,愈來愈像一些老朋友在各個角落等着我們的到來,使初來乍到的我們不再急躁與焦慮,並放緩了行者欣賞古鎮的步履。

木瀆歷史悠久,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漢族水鄉文化古鎮,迄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使木瀆充滿了無窮魅力。這裡名勝古蹟遍布,漢族建築文化、園林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都各具特色。明清時就有私家園林30多處,現已修復嚴家花園、虹飲山房、靈岩山館、古松園、榜眼府第、盤隱草堂等。其中嚴家花園為江南名園,為台灣政要嚴家淦先生故居;虹飲山房是乾隆民間行宮,內有二十道清代聖旨,彌足珍貴。鎮上老街縱橫,山塘、下塘、下沙、中市街,歷經滄桑,風貌猶存。老街古巷中深宅大院薈萃。這些古建築體量寬大,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其深厚的文化蘊積,幽雅的園林環境,膾炙人口的歷史傳說,為現代都市人提供了一個放鬆身心、陶冶情操的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木瀆人才輩出,地靈人傑,著名的歷史文化名人有:范仲淹、吳王夫差、西施、韓世忠等。不止如此,木瀆還是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鄉。歷史上有泥塑名家袁遇昌、銀器高手朱碧山、琢玉名家陸子岡、繡聖沈壽等名家高手,他們的作品都是國家級收藏的珍品。如今,木瀆當地生產的絲綢、雙面繡、紅木雕件、澄泥硯、書畫、石雕等工藝品同樣馳譽天下,為海內外遊人所青睞。

有水的城自是格外靈氣的,可惜我見過的城並不都有水,滿眼蒼黃連一點綠色都不太見的城也是有的,看起來可能「雄壯」,卻很悲涼,在那裡住上幾天,嗓子眼冒煙,就想逃走。有的城地上無水,地下有一些,卻不充沛豐盈,老像使着小性子的姑娘,心思動輒就游移開了。眼睛總要看到,看到綠,心會靜,看到水,心則活。有水的城,或城因水而生,或城中有水,水中有城,而無一例外的是要有活水才行,流動的、奔涌的、激盪的水不會禁錮一座城,也不會束縛城中的人,有了活水,城才自由,人才活泛。

江南水鄉兩岸便是居民,能清晰地看見房子映在水中,房子在水裡的影子,人,晾曬的衣物,在水一方,棲於水岸,房基浸於水中,人在水上,飲這水。房的磚瓦因水長期的浸潤而斑駁,卻是牢固的。想來,水實則是一種聚集而非分散,「水生萬物,萬物復歸於水」,我以為,水是世間最凝固與強硬之物,力大無比,經水之沖刷與洗禮而堅硬的屋子便固若磐石,其中的人也便愈來愈堅毅與頑強。

其實我早就嚮往過這樣的生活,每日看水,望水,聽水,觸水,對水而文,枕水而眠。與水中的生物注視與私語,我的人我的思想會因潮濕而潤澤與豐滿。我看見一個和我同齡者自河中熟絡地打水,然後返身去澆灌作物。每日的這樣重複,對於他來說一定不覺得枯燥與乏味,因為我雖看不清他的臉,但他打水的動作與背影一點都沒有傳遞出懶散的、疲憊的、無奈的意味,反而是一種踏實的快樂,他與水,早已是知己。偶爾的,一個窈窕的穿着黑白相間的格子裙的身影在我們眼前一閃,讓對岸的生活更散發着詩意與美好。

臨別站在高處,木瀆的輪廓已然盡收眼底,我們坐的那個位置不偏不倚看全古鎮,坐在石條椅上靜靜地感受此處的生活。煙雨依然,飄飄灑灑,小街小巷的綠、黃、紅……用五彩斑斕來形容她是偏俗氣的。河岸上的所有建築都不再矜持固守,不冰,不冷,不生,不硬,而暖,而溫和,而厚道,仿佛煙雨把它們的神連同我們的心,完全鐫刻或定格於水面迷離的光影里。

正待離開,從小河的小遊船上傳來評彈的女聲,我們當然聽不懂唱的是什麼,但那吳儂軟語的唱腔還是比較熟悉,頓時感覺整個木瀆河岸仿佛都在聆聽。

[1]

作者簡介

江繼祥,筆名大江東去、江影沉香、江晚莫愁;網絡詩人,發表詩歌七百多首,擅長寫舊體詩;業餘作家,發表散文、短篇小說等四十餘篇,有一部長篇小說發表;高級工程師,在國家和省級期刊發表論文三十多篇。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