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自治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朝鮮族自治州 |
朝鮮族自治州 |
中文名稱 :朝鮮族自治州 所屬地區 :中國吉林省 別 名 :延邊州 著名景點 :長白山、敦化六頂山風景區等 |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中國吉林省管轄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通常簡稱延邊州或延邊,延邊是滿族及其祖先肅慎人的發祥地、清朝的"龍興之地"。 延邊位于吉林省東部的中朝邊境,首府為延吉市,轄區面積4.27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14.6萬人(2015年7月),其中,朝鮮族人口77.8萬,占總人口的36.3%,是中國最大的朝鮮族聚集地。延邊自古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延邊地名源於延吉。明代時,人們把延吉叫做葉吉,按女真語有山羊之意。一說由於這個地方是盆地,長年有煙霧籠罩,故稱煙集崗。延吉即煙集的諧音。清末民初曾使用延琿諸邊、延吉區域等多種稱謂,後來逐漸啟用延邊之稱。1913年出版的吉林地誌,記有論大陸交通,東南一面復當延邊之沖。1920年前後,出現延邊一詞。由於地處三國交界,又歸延吉邊務公署管轄,故稱之為延邊。1929年出版的中國民族志更明確記載:東北邊疆有延邊之稱。延邊者吉林延吉道之邊疆。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
目錄
歷史沿革
古代時期
20世紀60年代,考古人員在延邊州安圖縣城南郊的石門山上,發現了原始人生活的洞穴和大量的生活遺蹟。挖掘清理中出土了一枚原始人牙齒化石。考古人員的發現,是迄今為止已知的延邊地區最古老的人類活動遺蹟,命名為「安圖人」。根據「安圖人」洞穴堆積中出土的猛獁象、披毛犀等動物化石的炭14測定,「安圖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約26000多年,應屬於舊石器時代。「安圖人」的發現,證明了早在遠古時期,延邊地區就已經有人類生息繁衍。延邊歷史悠久,據已發掘的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及兩千年前的史書記載,早在新石器時代,中華肅慎族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見《左傳》昭公九年,周景王使詹桓伯辭於晉曰:「及武王克商,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即延邊最早是肅慎人的發祥地。延邊漢朝時屬於漢四郡之玄菟郡管轄,唐朝曾屬於安東都護府轄地,後屬肅慎後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國管轄。元、明時代,延邊地區先後屬遼陽行省開元路,奴兒干都司布爾哈圖等衛所。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設琿春協領,琿春協領下設卡倫(哨所)15處,隸屬於寧古塔副都統。次年始建協領衙門於渾蠢水(即琿春河)之北,並開始建城。
近代時期
- 1859年(清咸豐九年),琿春協領升為副都統銜協領。
- 1881年(清光緒七年),增設琿春副都統,統轄延邊大部分地區。首任副都統依克唐阿繼續在琿春築城,初在今琿春市靖和街東部,俗稱舊城。同年設吉林邊務督辦、琿春招墾局,開放荒圍。
- 1909年(清宣統元年),設琿春廳,轄密江以東之地,治所仍在琿春城。添設吉林省東南路分巡兵備道,琿春廳撫民同知衙門與道台衙門同城。清朝稱長白山為「龍興之地」的滿族的發祥地,是八旗之外不許入內的貴族聖地,長時間對外封閉長達近兩百年之久。這是滿人保護自己發源地傳統文化的一項政策。這項政策在當時的時代背景與歷史限制下,有很多的弊病,比如長期的禁閉造成邊疆人煙稀少,在沙俄步步吞併東北的條件下更已成為邊疆的國防的隱患,於是晚清把該地對外開放了。長白山一帶對外開放後,有一部分的朝鮮的邊民過界墾荒,更是吸引力關內的大量墾民。
-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清政府在延吉局子街設延吉廳。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了朝鮮,日本以朝鮮為跳板,對中國延邊地區頻繁進行侵略活動。
-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日本帝國主義以「保護朝鮮人」為名,派軍隊侵入延吉廳轄鎮——朝鮮人較集中的龍井,並設立了「朝鮮統臨府臨時間島派出所」,進行間諜活動。清政府於8月24日提出抗議,8月26日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派新軍督練處監督吳祿禎前往調查,他事後寫出了《延吉邊務報告》,繪製了《延吉邊務專圖》,科學地論證了朝鮮人所稱的「間島」是中國神聖領土。
- 1909年9月4日(清宣統元年七月二十日),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中韓界務條款》,重申圖們江為中朝兩國傳統國界,清政府同意開放龍井村,局子街、頭道溝、百草溝等四處為商埠。延吉地方的朝鮮人歸中國地方管理。本《協約》簽訂兩個月後,日本撤出統監府派出所及其文武人員,在上述所開商埠地設立日本領事館。事後清政府為了加強對延邊地區的管理,將設在局子街的延吉廳提升為「延吉府」。
- 1913年(民國二年),延吉府改為延吉縣,仍駐局子街。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從此,東北陷入了日偽統治時期。東北淪陷時期,延吉市稱謂「間島市」,成為偽間島省省會。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以後,採取了極其險惡的「以朝治華」策略,制訂出「朝鮮人移民計劃」,將大批朝鮮人強制移居東北各地。
- 1936年8月,偽滿政府和朝鮮總督府共同制訂《在滿朝鮮人指導綱要》,議定每年從朝鮮移民一萬戶,並決定把朝鮮移民作為滿洲國國民的「構成分子」。這些強制移民被安排在集團部落受到嚴密的「統制」。
- 1945年8月18日,蘇聯紅軍和東北抗日聯軍延邊分遣隊進駐延吉,偽「間島省」軍政機關隨之崩潰,延邊地區獲得解放。8月20日,組成了「間島臨時政府」。9月下旬,中共中央東北局設立吉合區行政委員會,下轄延邊等5個地區,各地區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延邊地區轄延吉、琿春、敦化、和龍、汪清、安圖、額穆7個縣。
- 1945年11月20日,將「間島臨時政府」改為延邊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隸屬于吉林省政府。公署駐地龍井、轄延吉、琿春、和龍、汪清、安圖、額穆6個縣。將原「間島市」改為延吉縣轄延吉市。
- 1946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將吉林省、遼北省(部分)合併,成立吉遼省,下設4個分省。將延邊地區改為吉東分省。駐延吉街,增轄敦化、蛟河2個縣。
- 1946年5月,吉遼軍區(即東滿軍區)撤出長春和吉林後,中共中央東北局撤銷吉遼省委,成立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8月,吉林省政府隨部隊轉移到延吉。不久吉林省政府與延邊地區公署合併辦公。
- 1946年7月11日,撤銷4個分省。7月13日,將吉林省行政區域劃分為三個專區,延邊併入吉東專區。吉東專區公署駐延吉,轄延吉、琿春、和龍、汪清、敦化、額穆、蛟河、安圖8個縣。
- 1947年2月15日,吉林省政府發布第8號訓令,將吉東專區劃出延吉、琿春、和龍、汪清4個縣,成立延邊專區,駐延吉。4月1日。將吉東專區改為吉敦專區。
- 1947年9月25日,中共吉林省委決定:撤銷吉敦、延邊兩個專區,再組成吉東專區。專員公署駐敦化縣,轄延吉、琿春、和龍、汪清、安圖、敦化、額穆、蛟河8個縣。
解放後
- 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3月10日,中共吉林省委和吉林省政府機關由延吉街遷到吉林市。同月,吉林省政府決定:撤銷額穆縣,額穆縣所轄區域合併於敦化縣。
- 1948年3月27日,經東北行政委員會批准,吉林省政府決定:將吉東專區改為延邊專區。專員公署駐延吉,轄延吉、琿春、和龍、汪清、安圖、敦化、蛟河7個縣。1948年6月22日,吉林省政府奉東北行政委員會命令,將延邊專區所轄敦化、蛟河兩縣劃歸省直轄。調整後,延邊專區轄5個縣。
- 1948年7月,經東北行政委員會批准,吉林省政府決定:設延吉、圖們、龍井3鎮為區級市(縣轄市)。
- 1949年6月,將延吉縣轄明月鎮、鳳寧區、福興區劃歸安圖縣管轄。7月13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安圖縣政府駐地由松江鎮遷至明月鎮。
- 1950年10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延吉縣政府駐地由延吉市遷至龍井市。
- 1952年9月3日,成立延邊朝鮮族自治區。
- 1953年5月4日,召開了延邊各族各界第一屆人民代表會議。設立延吉市(縣級),其行政區域從延吉縣中劃出延吉市。新設立的延吉市,仍由延邊朝鮮族自治區管轄。
- 1955年8月30日,撤銷延邊朝鮮族自治區,成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12月20日,召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正式成立.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延吉市。
- 1955年12月,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轄1個市:延吉市;5個縣:延吉縣、琿春縣、和龍縣、汪清縣、安圖縣。1956年春,按國務院指示,撤區並鄉,在延邊l市5縣下,設124個鄉和11個鎮(龍井、圖們、明月3市改為鎮)。
- 1958年9月。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了78個「政社合一」的農村人民公社。
- 1958年10月23日,將省直轄的敦化縣劃歸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管轄.1965年3月27日,設立圖們市(縣級),以原延吉縣的圖們鎮、汪清縣的石硯鎮的行政區域為圖們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立的圖們市劃歸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管轄。
- 1965年12月,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轄2個市:延吉市、圖們市;6個縣:延吉縣、琿春縣、敦化縣、和龍縣、汪清縣、安圖縣。
- 1968年8月18日,撤銷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成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革命委員會。
- 1969年7月,將延吉縣月晴公社和汪清縣新農公社劃歸圖們市。
- 1968年12月16日,經吉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安圖縣政府駐地由明月溝鎮遷至松江鎮。
- 1980年2月.撤銷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革命委員會,成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1983年4月7日,將延吉縣更名為龍井縣。縣政府駐龍井鎮
- 1983年8月24日.安圖縣政府駐地由松江鎮遷至明月鎮。
- 1985年2月28日,撤銷敦化縣,設立敦化市(縣級),以原敦化縣的行政區域為敦化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立的敦化市仍由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管轄。
- 1985年12月,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轄3個市:延吉市、圖們市、敦化市;5個縣:龍井縣、琿春縣、和龍縣、汪清縣、安圖縣。
- 1988年6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琿春縣、龍井縣,設立琿春市(縣級)、龍井市(縣級)。以原行政區域為設市後的行政區域。琿春市、龍井市設立後,仍由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管轄。
- 1991年4月29日,將琿春市涼水鎮劃歸圖們市管轄,
- 1991年10月25日,將圖們市石硯鎮牡丹村和永昌村的滿台城村民小組劃歸汪清縣新興鄉管轄。
- 1991年11月30日,將龍井市三道灣鄉和八道鄉的勞動、五鳳兩村劃歸延吉市管轄。
- 1993年9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和龍縣,設立和龍市(縣級)。以原和龍縣的行政區域為和龍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立的和龍市。仍由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管轄。1995年12月,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轄6個市、2個縣。
- 2002年12月,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轄6個市、2個縣,23個街道辦事處、52個鎮、19個鄉、2個朝鮮族鄉。
- 2003年4月8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2003]3號文件批覆,經省政府批准,對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部分鄉鎮和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撤銷安圖縣長興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併到明月鎮;撤銷安圖縣小沙河鄉、三道鄉,將兩個鄉所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併到松江鎮;撤銷和龍市海蘭街道辦事處,將其所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併到光明街道辦事處。鄉鎮合併後,鎮政府駐地不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延邊地處吉林省東部,中、俄、朝三國交界面臨日本海,位於北緯41度59分~44度30分,東經127度27分~131度18分之間,東與俄羅斯濱海區接壤,南隔圖們江與朝鮮咸鏡北道、兩江道相望,西鄰吉林市、白山市,北接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邊境線總長755.2公里,其中,中朝邊境線522.5公里,中俄邊境線232.7公里。延邊面積4.27萬平方公里,約占吉林省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地形地貌
延邊地處長白山區,山地占延邊總面積的54.8%,高原占6.4%,谷地占13.2%,河谷平原占12.3%,丘陵占13.3%,基本上是「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整體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南、西北、東北三面向東南傾斜,以琿春一帶為最低。整個地貌呈山地、丘陵、盆地三個梯度,山嶺多分布在周邊地帶,丘陵多分布在山地邊沿,盆地主要分布在江河兩岸和山嶺之間。
氣候
延邊地處北半球中溫帶,不僅受亞洲大陸和太平洋高低氣壓季節變化的影響,而且又處於各種氣團勢力消長以及鋒帶季節移動的過渡帶。因此自治州氣候屬於中溫帶濕潤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季風明顯,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少雨,冬季寒冷期長。同時,由於東監日本海,西部、北部又有高山作天然屏障,與省內緯度、海拔相同的地區比,又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年日照時數在2150-2480小時,以龍井氣溫為最高區,以安圖及長白山天池一帶為最低區。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6度之間,極端最低氣溫在攝氏零下23-34度,最高氣溫在攝氏34-38度。氣溫大致隨海拔高度和緯度的增設而遞減,東部高於西部,盆地高于山地。無霜期為100至於50天,由於向西遞減。秋霜多半在9月下旬出現。春凍在5月上旬結束。11月到次年3月為結凍期。平均降水量一般為400-650毫米,長白山達1000至於500毫米,居全省之首。中部盆地和東北部山谷地區雨量較多少,西部山地和東南部近海地區雨量較多。一年中,雨量多集在在6、7、8三個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由於降水變率大,易產生旱澇災害。中部和東部旱重於澇,西部澇重於旱。複雜的地形結構使各地風向不一,但季風明顯,一般冬季多偏西風,夏季多偏東風。春季風最大。年平均風速2-4米/秒。[2]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止2007年底,林地面積36305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85.0%;水田415平方公里,旱田1747平方公里,園地214平方公里,草地348平方公里,水域640平方公里,其他2947平方公里。
水資源
區內有大小河流487條,年平均徑流總量13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儲量27.4億立方米,可采儲量13.3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140.5萬千瓦,實際利用4.7萬千瓦。
生物資源
延邊森林面積為322.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約79.6%,總儲量3.52億立方米。林特產品資源十分豐富,野生經濟植物達1460餘種,其中藥用植物800多種;有野生動物550多種,境內盛產的人參、鹿茸、貂皮,被譽為「東北三寶」,延邊的大米、煙葉、蘋果梨、黃牛等也馳名中外。
礦產資源
已發現50多種金屬礦產和40多種非金屬礦產。黃金儲量與產量在吉林省占有重要地位;石灰石儲量達9800多萬噸,居吉林省第一位;煤炭儲量6.67億噸,年產量309萬噸;石油儲量經航磁測定在1億噸以上。
水電資源
以榆樹川、龍井、琿春為主的一批水電站,年總發電量為24億多千瓦小時,同時還有一批電廠正在興建和擴建。
文化藝術
舞蹈
- 農樂舞:朝鮮人表現農耕生活內容歷史最長的舞蹈,它源於古代的祭祀和狩獵活動,後發展成為農事勞動中的自娛性舞蹈形式。農樂舞分情節表演與技巧表演兩種。其表演隊伍,均由持小鑼的舞者指揮,一般隊伍由29人組成,先導者持「 令旗」或「農旗」,後面是樂隊及扮演的各種人物,其中有嗩吶、太平釜、上劍、副劍、從劍、首長鼓、無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及官吏、獵人、執事、農嫗、假女、舞童等。舞蹈中「象帽」(戴一種斗笠)的表演別具一格,舞者頭戴系有長短兩根飄帶的特製斗笠,邊擊小鼓邊轉動飄帶起舞,同時將舞蹈表演引向高潮。農樂舞的伴奏音樂,由12段曲調組成,音樂歡快熱烈,舞蹈風趣活潑。
- 巫舞:對整個朝鮮族舞蹈的產生和發展,曾起過重要促進作用。在巫舞中,有「神遊舞」、「請神舞」、「送神舞」、「娛神舞」、「逐鬼舞」等種類。巫舞又分「降神舞」、「世襲舞」兩大類,有多種表演形式,如,紙錢舞、神劍舞、花舞、扇舞、鈴舞等。
- 長鼓舞:朝鮮族民間舞蹈。流傳於朝鮮族,歷史悠久,在敦煌的北魏壁畫中,已有類似長鼓的擊鼓舞樂圖。長鼓舞源於農樂舞中的個人表演,最早以男性獨舞為主,後來,舞台上的即興對唱表演對長鼓舞發展起了一定的影響,使長鼓舞有了男、女長鼓舞、雙人長鼓舞及長鼓群舞等多種形式,它與朝鮮族舞蹈的歷史關係還有待於研究。
- 扇舞:持花扇表演的女性舞蹈。源於古代巫女活動及民俗活動中的扇子表演,後發展成為單扇舞、雙扇舞兩種形式。扇舞有持一把或兩把扇具的不同形式,它具有朝鮮族特有的節奏、含而不露的內在情緒、曲線性的律動和自由自在的表演,隨着隊形的不斷變化,舞者將手中的扇具可組合成豐富多樣的圖案和造型。
- 扁鼓舞:持扁形鼓表演的舞蹈。扁鼓原為朝鮮族古老的打擊樂器,後發展成為男女舞者胸前系鼓而舞的舞蹈。扁鼓舞伴隨着激動人心的鼓聲,給人以歡快、熱烈而躍動的情緒感受。豐收的喜悅、生活的快樂,以及現代人的歡快情緒等,都是扁鼓表現的內容。扁鼓舞不僅能表現朝鮮族婦女細膩的內在感情,還可以表現男性爽朗樂觀的性格特徵。[9]
- 劍舞:又稱劍器舞,是手持短劍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劍的劍柄與劍體之間有活動裝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動、旋轉短劍,使其發出有規律的音響,與優美的舞姿相輔相成,造成一種戰鬥氣氛。舞蹈節奏為「打令」。劍舞原為男性舞蹈,經長期流傳,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緩慢、典雅的女性舞蹈。其種類較多,一般為4人舞。還有一種由流浪藝人流傳下來的少年劍舞,其風格似武術,具有戰鬥性。劍舞的音樂基本上以「打鈴」節奏的曲調貫串始終,並與劍聲相諧。
服飾
延邊服飾以朝鮮族服飾為主,代表性的為朝鮮人服飾。
禮節
朝鮮族人民注重禮節,崇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這裡和長輩一起喝酒時,要把頭轉到側邊,切不可面對着長輩舉杯飲酒,否則就是對長輩的不尊重。餐桌上,匙箸、飯湯的擺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應擺在用餐者的右側,飯擺在桌面的左側,湯碗擺在右側,帶湯的菜餚擺在近處,不帶湯的菜餚擺在其次的位置上,調味品擺在中心等。晚輩對長輩必須用敬語,吃飯時長輩動筷後其餘人才能就餐。父母誕辰60周年這一天,女子們還要為老人舉辦「花甲宴」。宴席上,子女親戚歡聚一堂,老兩口穿上新衣端坐正中,身穿盛裝的子女以輩分長幼為序,依次向老人敬酒。
歌曲
著名的民歌有《桔梗謠》、《阿里郎》、《諾多爾江邊》、《紅太陽照邊疆》等。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長白之歌》。
旅遊貼士
延邊是著名的旅遊風景區,有被聯合國確定為「人與生物圈」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千里圖們江畔的自然景觀、「一眼看三國」的防川邊境風光、仙景颱風景區、悠遠的古渤海國遺址,朝鮮風情等。截至2011年,延邊已經開闢的7個旅遊開發區是:長白山自然風光遊覽區;延吉民俗風情遊覽區;琿春邊境風貌遊覽區;龍井歷史遺蹟遊覽區;圖們江邊城遊覽區;和龍龍王山遊覽區;敦化六項山遊覽區。已開通的12個旅遊項目是:長白山風光游;長白山冬季游;滿族發源地游;延邊朝鮮族民俗游;中朝邊境游;中俄邊境游;圖們江水上游;敦化渤海古蹟游;龍井歷史遺蹟游;和龍藥物健身游;直升飛機航空游;打靶旅遊。 [1]
相關視頻
麻黑普洱茶 易武麻黑古茶園不是很多茶友都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