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朝戈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朝戈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
原文名 Gejin Chao
出生 1958年8月27日
内蒙古呼和浩特
国籍 中国
母校 北京师范大学
职业 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朝戈金,男,蒙古族。1958年8月出生于呼和浩特。籍贯为内蒙古赤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3]

人物简介

朝戈金,男,蒙古族。1958年8月出生于呼和浩特。籍贯为内蒙古赤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

1965年-1970年在呼和浩特南门外小学上学。1971-1976年在呼和浩特内蒙师大附中学习。1976.8 -1978.1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布日都公社插队。1978.3-1986.8在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本科生、助教、硕士研究生,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1986.9至今在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刊物编辑、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等职务。其间于1995-199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学,1997-200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师从钟敬文学习民俗学,2000年获法学(民俗学)博士学位。2001-2002年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师从约翰·弗里(John Miles Foley)做博士后研修。目前兼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文学学部主任、教授委员会委员及少数民族文学系主任。担任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

研究领域为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语言为汉语、蒙古语、英语。有著作、论文、编著、译著、译文百种在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蒙古、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以多种文字发表。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

国内外学术任职与社会兼职

国际史诗研究学会(ISES)会长(2012~)

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 主席(2014~),兼任该理事会亚太分部主任(20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CRIHAP)管理委员会 委员

国际共识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Global Understanding)指导委员会委员(2016~)

国际民俗学者组织(Folklore Follows)通讯会员(赫尔辛基)

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ISFNR) 会员

中国民俗学会 会长(2010~)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会长(2005~)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会长(2006~)

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会 副会长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副会长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 常务副组长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 委员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 委员

任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中国文学)成员

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

担任《民族文学研究》主编

境外刊物编委:Oral Tradition(《口头传统》学刊,美国), Cultural Analysis (《文化分析》学刊,美国)Aman Johiyal Sudulul《口头文学研究》(学刊,蒙古国),эпосоведение (《史诗研究》学刊,俄罗斯)。

朝戈金
 朝戈金教授发言

境内刊物编委:《中国社会科学》《第欧根尼》《文化遗产》《民俗研究》《民族艺术》《创新》等。

科研项目承担(近年)

20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首席专家;

20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格萨(斯)尔抢救、保护与研究",首席专家;

2016-2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计划·中国史诗学",主持人;

2009-2012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中国民俗学前沿研究",主持人;

2007-2010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蒙古口传经典大系",主持人;

2002-2010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中国史诗学"主持人;

学术奖项与荣誉

2013 论文《从荷马到冉皮勒:反思国际史诗学术的范式转换》获"第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论文二等奖";

2011 论文 "Mongolian Epic Identity: Formulaic Approach to Jangar Epic Singing" 获"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4];

2009 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奖章和证书。

2004 专著《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获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奖评奖"专著一等奖;[5]

2002 专著《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获得"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1 专著《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获国家民族图书奖优秀著作奖;

2000 专著《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与关纪新合著)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成果评奖专著三等奖"。

国际会议和学术论坛发表

(选自近10年国际学术活动)

在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史诗大会)、美国密苏里大学(网络国际直播)、美国史密森尼学会、美国民俗学会年会(印第安纳大学等)、美国范德堡大学(中美民俗学专家会议)、俄罗斯科学院卡尔梅克研究所(艾利斯塔)、日本千叶大学、"日本民俗学会第61届年会"(国学院大学)、芬兰文学档案馆、土耳其海峡大学、蒙古国科学院("中亚史诗国际研讨会")、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泛亚佛教叙事国际学术研讨会")、希腊学术院("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大会")、越南邦美蜀"国际史诗学学术研讨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特邀评议人)、维也纳联合国会议中心("21世纪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国际研讨会")、匈牙利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马来亚大学("亚欧史诗专题研讨会")做学术报告/大会主旨报告。

主要著述

一著作

《史诗学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千年绝唱英雄歌:卫拉特蒙古史诗传统田野散记》(田野报告),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与关纪新合作);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

монгол аман туулийн шYлзг зYй(《口传史诗诗学》西里尔蒙古文,姜迎春 译,白嘎力赛罕、孟和巴雅尔校译),乌兰巴托:蒙古国科学院索永布出版社,2010年。

二译著

6. [美] 阿兰·邓迪斯著:《西方神话学读本》(合译,第一译者),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美] 约翰·迈尔斯·弗里著:《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译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三中文论文(选列)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绎读与评骘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第1-13页。

2. 蒙古英雄史诗的数字化建档实践,巴莫曲布嫫、朝戈金、毕传龙、李刚,《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6期,第5-11页。

3. "多长算是长":论史诗的长度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第129-136页。

4.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学理到实践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第83-87页。

5. "回到声音"的口头诗学:以口传史诗的文本研究为起点 《西北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第5-15页。

6. 文学的民族性:五个阐释维度 民族文学研究 2014年第5期,第1-3页。

朝戈金
朝戈金研究员

7. 口头传统概说,《民族艺术》2013年第6期,第17-24页。

8. 国际史诗学若干热点问题评析,《民族艺术》2013年第1期,第75-82页。

9. 约翰·弗里与晚近国际口头传统研究的走势,《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第5-15页。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文学术维度,《东吴学术》2013年第2期,第36-43页。

11. 解析蒙古史诗传统的五个维度:诗章/典型场景/诗行/程式/语域,署名:朝戈金、约翰·弗里,《中国民俗学》(第1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43-60页。

12. 史诗认同功能论析,署名:朝戈金、冯文开,《民俗研究》2012年第5期,第5-12期。

13. 知识共享伙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族志立场,《西北民族研究》2012第1期,第54-59页。

14. 钟敬文"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思想的再认识,《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3期,第5-10页。

15. 朝向21世纪的中国史诗学,《国际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全球中文版) 2010年第1期。

16. 中国史诗传统:文化多样性与民族精神的"博物馆",《国际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中文版) 2010年第1期,与尹虎彬、巴莫曲布嫫合作。

17. 从荷马到冉皮勒:反思国际史诗学术的范式转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200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年,第1-39 页。

18. 西方史诗学术史谫论,《世界文学》2008年第5期。

19. 再谈口传史诗的田野作业问题,《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

20.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自主权,郝苏民主编:《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北各民族在行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21. 口头诗学五题:四大传统的比较研究,《东方文学研究集刊》(1)。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33-97页,与约翰·迈尔斯·弗里合作。

22. 国外"口头传统"研究和教学实践,《交流与协作: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文集》。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年,第54-57页。

23. 关于口头传唱诗歌的研究--口头诗学问题,《文艺研究》2002年第4期。

24. 口传史诗文本的类型──以蒙古史诗为例,《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

25. 口传史诗诗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民族艺术》2000年第4期。

26. "口头程式理论"与史诗"创编"问题,《中国民俗学年刊》(1999卷)。

27. 口传史诗的田野作业问题──南斯拉夫和蒙古史诗田野作业评述,《民族文学研究》1999年第3期。

28.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概念、对象和范围,《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第2期。

29. 蒙古文学与艺术,《中国地域文化·蒙古草原文化》(蒋宝德、李鑫生主编),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年,1920-1946页,35千字。

30. 民族文学中的审美意识问题,《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

31. 中国双语文学:现状与前景的理论思考,《民族文学研究》1991年第1期。

32. 张承志小说的符号学观照,《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第1期。

33. 民族文学范畴之我见,《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第2期。

=四论文境外刊布

1. "Documenting Living Oral Traditions: China's Institute of Ethnic Literature as Case Study",Qubumo Bamo, Gejin Chao, John D. Niles,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Vol. 129, No. 513 (Summer 2016), pp. 270-287.

2. Epic Oral Traditions in China, Epic Studies, No. 1 (2016), pp. 58-61. (Russia)

3. "Challenges in Comparative Oral Epic." John Miles Foley and Chao Gejin, Oral Tradition, Vol. 27/2 (2013), Pp. 381-418.

4. "John Miles Foley: An Obituary." Fabula, 2012.

5. "A Brief English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Diversity and Identity of Ethnic Groups in West China and Beyond: How to Protect Oral Traditions along the Silk Road -A Project Co-Sponsored by UNESCO & BIC of CASS," coauthored with Qubumo Bamo

6. "Mongolian Epic Identity: Formulaic Approach to Janggar Epic Singing." Reflections on Asian-European Epics, ed. Ghulam-Sarwar Yousof, Press University of Malaya, 2004.

朝戈金
朝戈金在“2017年世界人文学术大会”上致辞

7. "The Oirat Epic Cycle Jangar." Oral Tradition, Vol.16/2(2001). Bloomington: Slavica Publishers, Inc. Indiana University.

8. "Mongolian Oral Epic Poetry: An Overview", Oral Tradition, Vol. 12/2(1997). Bloomington: Slavica Publishers, Inc. Indiana University, Pp. 322-36.

9. "Oral Epic Archives of Institute of ethnic Literature of CASS: Its Working Model and Some Problems", Chao Gejin and Guo Cuixiao, ТѲВ АЗИЙН ТУУЛь II, СИМПОЗИУМ, НААДАМ. Ulanbaatar, 2013, 464-471.

10. Triều Qua Kim (Bùi Thiên Thai dịch). Sử thi Trung Quốc - Từ nghiên cứu trường hợp với nghệ nhân P.Arimpil. Văn Hóa Dân Gian. Tập chí chuyên ngành Văn hóa dân gian. Viên nghiên cứu Văn hóa, Viện khoa học xã hội Việt Nam số 6(138) năm 2011. Hà Nội. Trang (57-71).

11. Chao Ge Jin (Triều Qua Kim).Tổng Quan về sử thi. Sử Thi Việt Nam trong bối cảnh sử thi Châu Á. Viện Khoa học xã hội Việt Nam và Ủy Ban nhân dân tỉnh Đắc Lắc. Nhà xuất bản khoa học xã hội Hà Nội, năm 2009. Trang (303-314).

12. Thạc sỹ Nguyễn Thị Loan. Trích dịch một số thuật ngữ liên quan đến sử thi trong cuốn sách của Triều Qua Kim. Thông báo Văn hóa dân gian 2002. Trung Tâm khoa học xã hội và nhân văn quốc gia, Viện nghiên cứu văn hóa dân gian. Nhà xuất bản khoa học xã hội, năm 2003. Trang (701-706).

折叠五译文选列(英译汉、蒙译汉、汉译英) 1. "Excerpt from the Epic Geser Khan: The Twelve-headed Monster, sung by Pajie." The Columbia Anthology of Chinese Folk and Popular Literature, co-translated by Mark Bender and Chao Gejin; edited by Victor Mair and Mark Bende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1, Pp. 216-221. (汉译英)

2. "Introductory Canto from the Mongol Epic Jangar." The Columbia Anthology of Chinese Folk and Popular Literature, co-translated by Mark Bender and Chao Gejin; edited by Victor Mair and Mark Bende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1, Pp. 222-231. (汉译英)

3. 民俗学术语钩沉──迈克尔·欧文·琼斯教授访谈录之二,《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英语访谈及汉译,与巴莫曲布嫫合作。

4. 民俗研究的行为视角--迈克尔·欧文·琼斯教授访谈录,《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英语访谈及汉译,与巴莫曲布嫫合作。

5. Zhalgaa, "A Brief Account of Bensen ülger and ülgeren Bense"(扎拉嘎:蒙古族本子故事与故事本子),Oral Tradition, 16/2 (2001): 264-279, 汉译英,署名Qiao Jin。

6. Li Lianrong, "History and the Tibetan Epic Gesar"(李连荣:史诗历史研究的终结--以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产生年代论为例),Oral Tradition, 16/2 (2001): 317-342,汉译英,署名Qiao Jin。

7. [美]托马斯·杜波依斯:民族志诗学,《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增刊。

8. [美]约翰·迈尔斯·弗里:口头程式理论:口头传统研究概述,《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

9. [德]卡尔·赖歇尔:南斯拉夫和突厥英雄史诗中的平行式:程式化句法的诗学探索,《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

10. [英]卡罗琳·汉弗莱:一则关于熊和一个男孩变为男人的达斡尔神话,《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4期。

11. [俄]符拉基米尔佐夫:卫拉特蒙古英雄史诗,《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

12. 巴·布林贝赫:蒙古英雄史诗中马文化及马形象的整一性,《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蒙译汉,署名乔津。

13. 巴·布林贝赫:论蒙古厌世主义诗歌,《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蒙译汉,署名乔津。

14. [芬兰]劳里·杭柯:神话界定问题,《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第6期。

15. [意大利] 路易吉·皮蓝德娄:《青草的抚慰》(小说),《草原》1982年第10期。

16. [美]弗兰克·N. 麦吉尔主编:《世界名著鉴赏大辞典》(小说卷),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3年;翻译其中词条12条,计50千字。

六文章选列

1. 非遗保护应把传承主体放在首位,《人民日报》2017年6月8日第19版)

2. 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光明日报》2017年4月10日第13版。

3. 信息技术给民族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可能性,《人民政协报》2017年1月9日第9版。

4. 强调民族特点不会削弱社会的团结,《贵州民族报》2016年8月12日第A01版。

5. 重视我们的口头传承,《人民日报》2016年3月21日第007版。

6.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口头传统文化,《人民政协报》2014年7月14日第011版。

7. 多民族中国的"中国梦",《社会观察》2014年1期,第42-43页。

8. 远行的"故事歌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31日B02版。

9.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贵州民族报》2012年9月7日A02版。

10. 评巴·布林贝赫及蒙古族新诗创作──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系列研讨之内蒙古当代蒙古族诗人研讨会专题稿,中国作家网 2012年07月29日

11. 亚鲁王:"复合型史诗"的鲜活案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23日。

12. 关于《格萨尔》工作的一些意见,《格萨尔研究》2012年第2期,第16-17页。

13. 回眸问学路,《民族艺术》2012年第1期,第4-9页。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与《非遗法》,《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第13-14页。

朝戈金
  朝戈金教授

15. 关键是推进普法和执法,《光明日报》2011年6月15日014版。

16. 知识共享伙伴:非遗保护的民族志立场,《中国文化报》2011年6月10日007版。

17. 传唱千年的《格萨尔》,《光明日报》2011年2月23日014版。

18. 创立口头传统研究的"中国学派",《人民政协报》2011年1月24日C03版。

19. 传唱千年 泽被后世--《格萨(斯)尔》工作的几点体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11日014版。

20. 保护民族传统 传承文化遗产──《成都日报》2009年6月5日。

21. "大词"与歌手立场,《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

22. 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新模式,《中国民族报》2006年9月24日。

23.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6月8日。

24. 口头传统:人文学术新领地,《光明日报》2006年5月29日。

25. 族群记忆与本土知识关乎人类的文化创造力及其承续,《中国民族报》2006年4月11日。

26. 口头传统:人类表达文化的根,《中国民族报》2005年11月18日。

27. "文化因子"保护与"文化基地"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1月30日。

28. 国际民俗学者组织(FF)简介,《民俗研究》2004年第4期,与巴莫曲布嫫合作。

29. 口头程式理论(Oral-Formulaic Theory),《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6期,与巴莫曲布嫫合作。

30. 民族志诗学(Ethnopoetics),《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6期,与巴莫曲布嫫合作。

31. 口头·无形·非物质遗产漫议,《读书》2003年第10期。

32. 构筑"中国史诗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7月3日。

33. 语言-文字的"历史纪年",《历史学习》2003年第12期。

34. 问业哈佛,《民族艺术》2000年第1期。

35.《卫拉特法典》小议,《法制日报》1998年6月8日。

七书评与序跋选列

1. 县级民俗志的新成果--评《中国民俗志·湖北省宜昌市卷》,署名:朝戈金、毕传龙,中国艺术报2015年6月15日第007版

2. 揆霓裳羽衣 探舞学堂奥──《舞蹈生态学》謭议,署名:朝戈金、姚慧,《文艺报》2014年1月15日

3. 《摩诃婆罗多》导读的范例意义,《人民政协报》 2013年9月2日 C4版。

4. 坚持扎根乡土的学术之路--《客家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序言,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5. 舞蹈家的体认与学者的思考──读莫德格玛《蒙古舞蹈美学鉴赏汉蒙双解辞典》,《人民政协报》2011年11月14日C02版。

6. 《浩·巴岱文集》序言,《浩·巴岱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7. 从"荷马问题"到"荷马诸问题", 《中华读书报》 2009年3月11日,第9版。

8. 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中国西部的文化多样性与族群认同:沿丝绸之路的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现状报告》代前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9. 《西方神话学读本》译者的话,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 《寻踪江格尔故乡》序,《寻踪江格尔故乡》(上、中、下),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11. "活着的经典:口头传统研究书系"总序,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12. 《摩诃婆罗多》:"百科全书式"的印度史诗 ,《中华读书报》2006年2月15日第9版。

13. 谁在倾听民间的歌──《故事的歌手》述评,《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8月20日。

14. 内蒙风光·赏析,樊骏主编:《老舍名作欣赏》,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第79页。

编辑、教材、资料

1.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已出20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下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译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文献资料丛编"三种系列。截止目前已经出版《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施爱东)、《宇宙观与生活世界──花腰傣的亲属制度、信仰体系和口头传承》(吴乔)、《日常叙事的体裁研究──以京西燕家台村的"拉家"为个案》([日]西村真志叶)、《满族说部传承研究》(高荷红)、《为神性加注──唐宋叶法善崇拜的造成史》(吴真)、《古典南戏研究──乡村、宗族、市场之中的剧本变异》([日]田仲一成)、《唐代节日研究》(张勃)、《山海经语境重建与神话解读》(吴晓东)、《突厥语民族口头史诗:传统、形式和诗歌结构》([德]卡尔·赖希尔 著、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译)、《中日学者中国神话研究论著目录总汇》(贺学君、蔡大成、[日]樱井龙彦编)、《中国史诗学读本》(朝戈金主编)、《作为交流的口头艺术实践--剑川白族石宝山歌会研究》(朱刚)、《走向新范式的中国民俗学》(施爱东、巴莫曲布嫫编)、《柳田国男民间文学思想研究》(乌日古木勒)、《华北乡村社会姻亲关系研究》(刁统菊)、《中国史诗学史论(1840-2010)》(冯文开)、《壮族民间信仰的传说学管窥》(陈金文)、《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玄论战》(施爱东整理)、《伊玛堪田野研究报告--对赫哲族歌手吴连贵的调查》(黄任远),以及《中国民俗学》(第一辑)。

2. 主编:《全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选择》,署名:朝戈金、尹虎彬、杨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朝戈金
朝戈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3. 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书系",已出《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刘大先)《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王宪昭)、《中国人类起源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王宪昭)等3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016年。

4. 主编:《中国史诗学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5. 主编:《民俗学与新时期国家文化建设》,署名:朝戈金、董晓萍、萧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6. 合编:《民俗学科建设报告书》,署名:董晓萍、朝戈金、黄涛,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

7. 特邀主编:《国际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中文版总第245期"中国口头史诗传统"专号),2010年第1期,南京:凤凰集团译林出版社,2010年3月15日。

8. 副主编:《蒙古英雄史诗大系》(1-4卷,蒙古文),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2010年。

9. 分卷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少数民族民族文学》(第二版),负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部分条目的修订、审稿、拉丁转写及条目英译等工作,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10. 执行主编:CASS Journal for Humanities(《中国人文学术》英文学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11. 主编:《中国西部的文化多样性与族群认同:沿丝绸之路的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现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2. 特约主编:Oral Tradition(美国《口头传统》学刊,英文)第16卷第2期:"中国口头传统专辑",Bloomington: Slavica, USA, 2001。

访谈、笔谈与媒体报道选列

1. 央视科教频道《大家》栏目 专题片《朝戈金:史诗的生命之歌》,2017年5月31日,CCTV-10。

2. 重建文学的民族性(文学观象),笔谈:张江、朝戈金、阿来、张清华、阎晶明,《人民日报》2014年4月29日第014 版。

3. 文学不能依附市场 (文学观象),笔谈:张江、王尧、梁晓声、丁帆、朝戈金,《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024版。

4. 文学不能消解道德(文学观象),笔谈:张江、高建平、刘跃进、朝戈金、陈众议,《人民日报》2014年1月28日024版。

5. 文学不能"虚无"历史(文学观象),笔谈:张江、陈众议、朝戈金、党圣元、陆建德,《人民日报》2014年1月17日024版。

6. 学者使命 学术担当--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进展,《光明日报》2014年1月12日。

7. "多民族中国的中国梦"--朝戈金出席"中国梦的世界对话"国际研讨会并发言,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2014-01-02 作者:杨楠

8. 口头传统深化民俗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18日,记者张翼。

9.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兴未艾,《人民政协报》2013年09月09日

10. 建立民族文学研究的学术自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组书记、所长朝戈金专访,中国社会科学网2012年11月14日,记者梁卫国 。

11. 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访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长兼临时党委书记、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2年6月1日,记者梁卫国。

12. 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9日 作者:张凤娜

13. 史诗与口头传统的当代困境与机遇--访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文艺报》 2012年3月2日,记者明江。

14. 新平台上的新风景,《人民政协报》2011-11-28C01,记者 谢颖。

15. 学术访谈:"口头传统"不等于"口头文学":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记者梁昕照,《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21日第5版。

16. 学术访谈:古典学今日仍具启迪意义,《中国文化报》2011-06-28 006,庚辛。

17. 学术访谈:"非遗"过度商业化乱象有望消除: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记者杜晓,《法制日报》2011年6月1日第4版。

18. 中国进入文化遗产保护最好时代? 《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31日,记者梁昕照。

19. 我国青年对民族史诗缺乏关注,《中国艺术报》2011-01-14 S01,记者刘未。

20. 创立口头传统研究的"中国学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2-14,玉兰。

21. 一个流动的有生命的"史诗传统"--访史诗学者朝戈金、尹虎彬、巴莫曲布嫫,《文艺报》2010年8月6日,本报记者:王山、曾祥书。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面观--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第九次"国学研究论坛",《人民政协报》2010 年8 月2 日C01 版,记者 谢颖。

23. 坚持多样性才能持久发展--听朝戈金谈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文化报》2010年1月7日。本报记者:陈彬斌

24. 给未来精神生活保存一份资源──社科院民族文学所所长朝戈金谈格萨尔史诗传统,《人民政协报》2010年1月4日,C01版·学术家园,本报记者:谢颖。

25. 朝戈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访谈,成都电视台·金沙讲坛,2009年6月5日。主持人:张超

26. 中国"非遗"保护立法面临冲关之战──业内知名学者朝戈金深度剖析,《法制日报》2009年6月2日,本报记者:杜晓。

27. 朝戈金:当文化多样性遭遇生物多样性,《中国民族报》2008年10月24日,本报记者:王婧姝。

28. 为国家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07-26 001,记者何馨。

29.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实施"在地保护行动", 新华网新疆频道2006年9月19日,记者:张鸿墀。

30. 怀想英雄之《江格尔》,央视国际·东西沟通三人谈,2004年09月20日16:39,主持人:侯丰。

31. 走向世界的"中国史诗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09-09 001,记者塔娜。

32. 北方草原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再看草原──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系列谈之五》,CCTV-民俗频道8月27日14:30-16:30;央视国际与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联合主办。

33. 蒙古族的文学艺术,"再看草原--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系列谈之二",CCTV-民俗频道,2004年8月6日14:30-16:30;央视国际与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联合主办。

34.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CCTV-10《五日谈·博物馆》,2004年5月18日。

35. 我国利用数码技术等现代手段保护濒危民族文化,新华社专访,2003年10月29日,新华社记者:裴闯。

36. 人间世代长相续 事业今人接古人--访史诗学学者朝戈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年10月15日,第7版,记者:林圭。

视频

朝戈金 我国史诗研究2017-05-26

参考来源

  1. 朝戈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9-06-06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朝戈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20-04-19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 朝戈金 ,光明网, 2019-12-30
  4. 朝戈金 ,中国民俗学网
  5. 朝戈金 ,王朝网, 201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