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月光下,我記得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月光下,我記得
圖片來自mtime

月光下,我記得》是台灣導演林正盛的第七部電影,獲得電影輔導金補助拍攝,改編自李昂短篇小說《西蓮》。[1]

劇情

寶猜帶着花樣年華的女兒西蓮,回到位於台東都蘭山上兩層樓高的宅院,在陽光過盛的故鄉,躲避着人群以及往昔男主人所凝聚而成的巨大陰影。

與世隔絕的寶猜,經歷了離婚的變故,認定自己的破碎的心將永久的存封於這片山林間;在國小教書的西蓮,卻無法抑止嚮往藍天外的愛情以及自由。西蓮與表哥的愛情,在上一代的糾葛中被硬生生阻斷,暗自傷心的西蓮,在同事朱成的風趣體貼的言談中,逐漸淡忘了初戀的哀傷,與朱成陷入熱戀。

此時朱成突然接獲學校命令被調派到綠島,熱戀中的情侶只有靠情書穿梭連結相互的思念。一封封的書信、一篇篇的文字,穩固了西蓮對愛情的信念,堅定了要跨出這個幽閉世界的決心。

但是隨後的情書卻一再被寶猜攔截。在寶猜私密的閱讀中,情書仿佛是寫給自己一般,中年女人沉埋許久的情慾因此復甦流動。愛情,似乎在咫呎天涯。寶猜的秘密,卻逐漸成為與西蓮的隔閡與猜忌,兩代的複雜糾結與衝突,顯得如此之輕,又如此之重。

影片評價

電影《月光下,我記得》將小說《西蓮》的場景鹿港遷移至台東都蘭,並非單純地將人文空間鹿港以自然空間台東都蘭來取代,而是藉著遙望朦朧、曖昧不明的綠島,讓歷史得以深刻地凝視。當觀眾用地方的概念重新閱讀兩個場景在不同藝術媒介裡所呈現出不同之地方感,便更清楚地了解到場景所扮演之關鍵性的作用,不僅營造氛圍更影響情節的推展與人物的塑造。

鹿城到都蘭這段遷徙的路徑,這段旅程既是跨越地方,又是跨越媒介,質地與內容都產生根本性的轉變。李昂小說《西蓮》的場景鹿港所營造出來的封閉與壓迫,鹿城居民的話語運作對文本中母女產生之不得其所,在《月光下,我記得》片裡被台東都蘭的藍天綠地所取代,觀眾卻在此種場景呈現出的地方感中,更體會到劇中人壓抑、擺盪的心理。另一方面,影片藉著台東都蘭此地方的光線、溫度與熱度來呈現寶猜情慾的流動。(《遷徙,從鹿城到都蘭 》蔡林縉評)

主要角色

參考文獻

  1. 移至 月光下,我記得(台灣電影網). [2013-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