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普通寺,初名廣利禪寺,位於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楊岐山上,占地面積7600平方米,原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現存建築面1200平方米,距萍鄉市區25公里。楊岐普通寺依楊岐山而建,逐層遞高,古樸雄偉。楊岐普通寺系中國佛教五宗七家之一禪宗臨濟宗楊歧派的發祥地。楊岐普通寺是乘廣禪師唐寶十二年(753年)首創,宋慶曆年間,方會禪師在此創楊岐宗,將廣利禪寺改名為普通寺。1987年,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筆題寫了「楊岐普通寺」匾額。
中文名稱 楊岐普通寺
地理位置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楊岐鄉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
占地面積 7600平方米
開放時間 7:30-19:00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唐塔、唐碑、唐柏等
建築格局
楊岐普通寺,寺後樹高林密,古木參天,唐柏蔽日;寺前翠竹簇擁,湧泉飛瀑,水聲潺潺。「乘廣塔」、「甄叔塔」遙遙相對,千年佛燈,普照楊岐。方竹、墨竹、實竹、觀音竹盎然成蔭[1] 。古老的寺院,古樸典雅,清閒幽靜。 楊岐普通寺依山而建,逐層遞高,古樸雄偉。寺院由山門,彌勒佛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祖師堂、廚房餐廳、客堂宿舍組成。
寺廟文化
楊岐派:楊岐派也稱楊岐宗,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是臨濟宗一派,其祖庭為江西萍鄉市楊岐山普通寺,宋慶曆年間(1041年),為楊岐方會禪師所創。楊岐宗在中華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公元1199年,楊岐宗傳入日本,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信徒過百萬以上。東亞、東南亞等許多國家和台灣地區也廣有信徒。 楊岐宗理:楊岐派是禪宗臨濟下面的一個支派,由於此派的開創者方會在袁州楊岐山(今江西萍鄉)舉揚一家宗風,後世便稱其為楊岐派。 禪學思想:方會的禪學思想,是對臨濟思想的改造變通,既不失為臨濟正宗,又別有新意。他主張義玄那樣的「立處即真」的自悟,他說:「立處即真,者里領會,當處發生,隨處解脫」(《楊岐方會和尚語錄》)。成佛總要自身體驗,如實領悟。佛法無處不在,不必尋覓。因為「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殿對三門,僧堂對廚庫。若也會得,擔取缽盂拄杖,一任橫行天下。若也不會,更且面壁。」所以他堅持惠能禪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宗旨,以此作為指示禪者的依據。他說:「百千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若向者里明得 去,盡與百千諸佛同參,若向者里未能明得,楊岐未免惹帶口業。」真可謂一識本心,當下即是;迷失自心,對面不識。他主張「身心清淨,諸境清淨;諸境清淨,身心清淨。」因此他問眾:「還知楊岐老人落處麼」」自答:「河裡失錢河裡捃。」這個「捃 」字,便是捃回自性,還他個本來清淨。方會的禪法,亦是追隨義玄那種痛快淋漓、不容擬議的禪風特色。如:「上堂云: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拈起拄杖云:吞卻山河大地也。過去諸佛,未來諸佛,天下老和尚,總在拄杖 頭上。遂以拄杖劃一划云:不消一喝。」這樣的開示確有氣吞山河的氣度和傲視天下的胸懷。
文化內涵
禪宗六祖惠能認為,一切眾生皆具佛性,這佛性就是人的自心、自性,只因人不斷被外界的見聞覺知污染,於是迷失自性[2] 。因此,所謂解脫成佛,並不需要向外尋求,只要體認到內在的自心自性即可。楊岐宗繼承和發展這一思想,主張心是萬法之本、宇宙萬法皆由心起。有僧問:「如何是佛?」方會說:「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無論聰明、愚頑之人,皆可見性成佛,這種思想促進了楊岐禪宗思想向社會各階層傳播,成為其千年生生不息的內在源泉。在方會的時代,禪林各大宗師,多以奇異的言行,顯示玄微,或用峻烈的手段,行施棒喝。而方會的表現卻平實無華:「楊岐無旨的,栽田博飯吃。說夢老瞿曇,何處覓蹤跡?」(《古尊宿語錄》卷十九)方會法嗣仁勇稱:「有鹽有醋,粥足飯足,且恁過時。若是佛法,不曾夢見。」(《五燈會元》卷十九)生動地道出了楊岐禪平實無華的特點。方會禪師創立的楊岐宗,其基本思想秉承臨濟宗的「立處即真」的自悟,不拘泥於文字語言,強調禪的直觀修煉。在接引參學新人上採取靈活自然的誘導方式。有人問方會:「雪路漫漫,如何化導?」禪師答道:「霧鎖千山秀,迤邐向行人。」就是說不必墨守成規,可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楊岐禪宗思想無不體現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勸學誘導決不「一刀切」;對人對己,平實柔和,沒有半點「盛氣凌人」;對事對人實事求是,虛懷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