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 - 唐代李白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春思 - 唐代李白詩作 |
中文名;春思 作者;李白 文學體裁;唐詩 創作年代;唐代 |
《春思》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所創作的新題樂府詩。
此詩寫一位出征軍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裡對丈夫夢繞魂牽的思念,以及對戰爭早日勝利的盼望,表現思婦的思邊之苦及其對愛情的堅貞。全詩言辭樸實無華,情景交融,神骨氣味高雅渾然,富有民歌特色。
序言介紹
春思
燕草如碧絲⑴,秦桑低綠枝⑵。
當君懷歸日⑶,是妾斷腸時⑷。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帶,此泛指北部邊地,征夫所在之處。
⑵秦桑:秦地的桑樹。秦,指陝西省一帶,此指思婦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遲生於較暖的秦地。
⑶君:指征夫。懷歸:想家。
⑷妾:古代婦女自稱。此處為思婦自指。
⑸羅幃:絲織的簾帳。
白話譯文
燕地小草像碧絲般青綠,秦地的桑樹已葉翠之綠。當你懷念家園盼歸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腸百結。春風啊你與我素不相識,為何吹進羅帳激我愁思?=
創作背景
此詩是作者遇景有感而作。[1]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李白有很多描寫思婦心理的詩篇,《春思》是其中之一。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春」字通常語意雙關:既指春天,又可以用來比喻男女之愛。此詩《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這兩方面的意思。此詩以相隔遙遠的燕秦兩地春天景物起興,別具一格。思婦觸景生情,想起了遠方的丈夫,頗為傷懷。她申斥春風,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處。
開頭兩句:「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可以視作「興」。詩中的興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見,信手拈起,這兩句卻以相隔遙遠的燕、秦兩地的春天景物起興,頗為別致。「燕草如碧絲」,當是出于思婦的懸想;「秦桑低綠枝」,才是思婦所目睹。把目力達不到的遠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畫面上,並且都從思婦一邊寫出,從邏輯上說,似乎有點乖礙,但從「寫情」的角度來看,卻是可通的。試想:仲春時節,桑葉繁茂,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終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歸來;她根據自己平素與丈夫的恩愛相處和對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遠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見到碧絲般的春草,也必然會萌生思歸的念頭。見春草而思歸,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辭》語,渾成自然,不着痕跡。詩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婦複雜的感情活動,用兩處春光,興兩地相思,把想象與懷憶同眼前真景融合起來,據實構虛,造成詩的妙境。所以不僅起到了一般興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氣氛的作用,而且還把思婦對於丈夫的真摯感情和他們夫妻之間心心相印的親密關係傳寫出來了,這是一般的興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這兩句還運用了諧聲雙關。「絲」諧「思」,「枝」諧「知」,這恰和下文思歸與「斷腸」相關合,增強了詩句的音樂美與含蓄美。
三四兩句直承興句的理路而來,故仍從兩地着筆:「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丈夫及春懷歸,足慰離人愁腸。按理說,詩中的女主人公應該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斷腸」承之,這又似乎違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聯繫上面的興句細細體會,就會發現,這樣寫對表現思婦的感情又進了一層。元代蕭士贇對此詩評述揭示了興句與所詠之詞之間的微妙的關係。詩中看似於理不合之處,正是感情最為濃密所在。
舊時俗話說:「見多情易厭,見少情易變。」這首詩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貴之處在於闊別而情愈深,跡疏而心不移。詩的最後兩句是:「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詩人捕捉了思婦在春風吹入閨房,掀動羅帳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動,表現了她忠於所愛、堅貞不二的高尚情操。從藝術上說,這兩句讓多情的思婦對着無情的春風發話,又仿佛是無理的,但用來表現獨守春閨的特定環境中的思婦的情態,又令人感到真實可信。春風撩人,春思纏綿,申斥春風,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結,恰到好處。
無理而妙是古典詩歌中一個常見的藝術特徵。從李白的這首詩中不難看出,所謂無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違背常理、常情的描寫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現了各種複雜的感情。
名家點評
《分類補註李太白詩》:蕭士贇註:「燕北地寒,生草遲。當秦地柔桑低綠之時,燕草方生,興其夫方萌懷歸之志,猶燕草之方生。妾則思君之久,猶秦桑之已低綠也。」又註:」燕草如絲,興征夫懷歸;秦桑低枝,興思婦斷腸。末句比喻此心貞潔,非外物所能動。此詩可謂得《國風》不淫不誹之體矣。「
《唐詩品匯》:劉云:平易近情,自有天趣。
《唐詩歸》:鍾云:若嗔若喜,俱着「春風」上,妙,妙(末二句下)!比「小開罵春風」沉老成些,然各有至處。譚云:後人用引意跌入填詞者多矣,畢竟此處無一毫填詞氣,所以為踐。
《唐詩鏡》:嘗謂大雅之道有三:淡、簡、溫。每讀太白詩,覺深得此致。
《匯編唐詩十集》:唐云:太白雖長才,尤妙於短。如《烏夜啼》、《金陵酒肆留別》、七古之勝也:「長安一片月」、「燕草如碧絲」,五古之勝也,然《吳歌》三十字中,字字豪放;《春思》三十字中,字字和緩,謂非詩聖不可。
《唐詩評選》:字遼欲飛,不以情,不以景。《華嚴》有「兩鏡相入」義,唯供奉不離不墮。
《唐詩快》:同一「入羅幃」也,「明月」則無心可猜,而「春風」則不識何事。一信一疑,各有其妙。
《唐詩歸折衷》:吳敬夫云:當兩地懷思之日,而春風又至,能不悲乎!若以不為他物所搖,毀詆春風,真欲見矣。
《古唐詩合解》:此五言占中最短,難在後二句結。
《唐宋詩醇》:古意卻帶秀色,體近齊梁。「不相識」言不識人意也,自有貞靜之意。吳昌祺曰:以風之來反襯夫之不來,與「只恐多情月,旋來照妾床」同意。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