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星云湖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之一。属高原断陷湖泊,是一座富营养化湖泊,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南与杞麓湖相邻,北与抚仙湖相通,为滇中高原陷落性浅水湖,是抚仙湖上游的唯一湖泊。由于湖水碧绿清澈,波光妩媚迷人,月明之夜,皎洁的月光映照湖面,如繁星闪烁,坠入湖中,晶亮如云,故而取名为星云湖。星云湖属营养性湖泊,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天然场所,也是云南省较早有专业部门繁殖和放养鱼类的湖泊。
传说
相传古时,一家农户生了一儿一女,哥哥叫大头,妹妹叫抗浪,由于家境贫寒,兄妹俩还未成年便先后离家外出打工流浪,从此天隔一方音讯全无。十年后,哥哥长成为英俊小伙,妹妹也若出水的桃花。巧的是他们在澄江县城无意相会了,俩人谁也认不出对方,他们相亲相爱并成了亲,等一起回到故乡后才发现他们是亲兄妹。兄妹俩痛不欲生,再也无颜面对自己的亲人,于是哥哥跳进了星云湖,妹妹跳进了抚仙湖。
抚仙湖与江川的星云湖是兄妹湖,两湖相距千米不到,一条海门玉带河将她们相连。星云湖是抚仙湖的上游,星云湖的水通过海门河直接注入抚仙湖。海门村有一个界鱼石,星云湖的大头鱼和抚仙湖的抗浪鱼以界鱼石为界,即便两水相融,大头鱼和抗浪鱼却从不逾越过界,老死不相往来。幽幽的海门河,长满了水草和浮萍,不长也不短的河水,串起的是一段幽怨牵肠的往事。
历史文化
江川一向为临元孔道。明清时期,境内航运事业曾很发达,雍正《临安府志》有以江川坐船到澄江的记载。海门桥也因地处交通要道而兴盛。1909年滇越铁路通车后逐渐冷落。直到 1953年4月,木船还可以从隔河上下。现有机动客轮三艘,往来于星云湖和抚仙湖之间。木船运输已淘汰。
过去,由于夏秋多雨,星湖暴涨,隔河雍塞,极易泛滥成灾。明末姜思睿和清雍正时鄂尔泰两次疏浚两湖出口。嘉庆九年( 1804年)县令许享又和邻县联合疏浚,并且规定年年流通,分断立碑为记。民国十一年底(1922年)蒙自道尹秦光弟对星云、抚仙两湖口组织了较大的修凿工程。工程中使用了炸药、铁轨、矿兜等较为先进的工具。比以前河道凿宽4-7尺,凿深3—4尺。新开河道两里多。接通清水沟(抚仙湖出口),并延长和加固石堤。全部工程断断续续,前后达10年之久。两湖口开凿前后耗资4 0万元。星云湖周围涸出湖田4000多亩。
地理位置
星云湖位于中国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县城以北2公里,距县城一公里左右。与抚仙湖仅一山之隔,一河相连,俗称江川海。在玉溪中心客运站乘到江川的班车,行车40分钟到达。
星云湖概况
星云湖—是由断层形成的湖泊,主要是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结果,第四世纪晚期,云南高原不断运动,因其底断裂及断裂的强烈运动,致使夷平面解体在江川、澄江、华宁及周围新断裂沿线,局部拉张了断陷盆地出现沼泽、湖泊环境。
星云湖为高原断层湖,呈肾形,淡水。1960年前,因河流上游水土流失,下游出口处泥沙淤积严重,多形成三角形冲积“洲”。其中尤以螺狮铺河、渔村河、西河突出。
星云湖湖湾多,湾弧深,鱼草繁茂,岸边柳树芦草成行。星云湖水面十分平静,湖湾垂钓十分便利。与抚仙湖同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湖水已为4级,属营养性湖泊,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天然场所。
已建江川县湖滨公园,总面积为180亩,分接待区和游乐区、集散区两大部分。接待区以建设度假村为名;游乐集散区1986年建设,总面积60亩。星云湖东面、南面的石灰岩地区,有许多潭泉分布,是湖水的补给途径之一。
周围有主要河流16条,均为季节河,河水主要靠雨水补给。因此,夏秋水位上升,春末夏初水位下降,升降幅度在1米左右。
海门桥湖水出口处原有土闸,可有效控制水位高低。1987年12月25日隔河复航工程竣工,建成铁闸。
重建、新建大桥四座。凿深河底1.6米,一加宽4米。河道长2100米,河中段修建船闸,颇为壮观。
1958年后,上游陆续修建了水库,泥沙入湖有所减少。
星云湖南北长10.5千米,东西平均宽3.8千米,最宽处2.3千米,湖岸线36.3千米,总面积34.71平方千米,平均水深7米,最大水深10米,透明度1.5米。水温夏季平均 20.5℃,冬季 10℃。
湖容量 1.84亿立方米。总径流面积38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来水量0.825亿立方米,年平均流入抚仙湖水量0.25亿立方米。 [1]
游览景点
星云湖沿岸景点众多,原江川八景中的“海门垂钓”、”古埂莲池”、”星海夜月”、“鱼跃中天”和两湖相通鱼不往来的“界鱼石”等均取自星云湖。星云湖每年12月25日开湖捕鱼,捕鱼时间为15天,其余时间为封湖禁捕期,这一传统已有30年历史。自2005年起,江川县每年在星云湖举办“开渔节”暨高原湖泊水产品交易会,吸引大量游客。
温泉
沿湖的温泉甚多,东面的赵家湾螺蜘铺温泉,终年有热水涌出,是天然的沐浴室。西面的海西村温泉,人们称之为早街,这里有著名的双井温泉,从北而南,在一华里内共排列着五处泉眼,奇特的是,这些泉水的温度也是从北而南一眼比一眼高,从头泉至尾泉,温度悬殊 8℃-9℃,是星云湖畔理想的沐浴和疗养胜地。
金甲客阁
位于星云湖畔的早街村,高20米,层楼三叠,呈正方形,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占地86平方米。造型精制,结构严谨,飞檐耸峙,雕梁画栋,八面玲现,似一支文笔倒刺青天,称“文笔插秀”。阁门有一槛联:“天兴雄区欲游目驰怀一层更上;地因多景喜山光水色四面皆通”,横额为;“可上大观”。80年代末,县财政拨款重修该阁,井于接阁门处增建了活动场所。
文星阁
建于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坐落于江川县星云湖畔江城中心,层楼三叠,木质结构,形态巍峨,建筑精巧,36颗圆柱落地,底层四周相通,两条街由问底交叉通过。阁身系宝塔形,葫芦顶,琉璃瓦,四角嵌有“八仙”。“异僧”、“金鸡”及“风铃”Q转梯登楼,东眺抚仙湖群峰,山峦重叠,西览云岩松柏苍翠,南观星云湖碧波万倾,北望梁王山高耸云端c阁L悬挂“江城如画”匾额。近年来几经修复,文星阁光彩照人。 [2]
渔业资源及保护
星云湖底部平缓,水深和水温适中,湖内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多,鱼类饵料丰富,湖内主要鱼类包括鲤科、鳅科、合鳃科、鳢科、鲶科五科十九种,。星云湖属营养性湖泊,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天然场所,也是云南省较早有专业部门繁殖和放养鱼类的湖泊,素以单位产量高而著称。湖水已为4级,属营养性湖泊,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天然场所。星云湖湖底平缓,水深适中,浮游动物、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丰富,因而所产鱼类不但数量多,生长快,而且质量特别高。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生成了头大油多、“养尊处优”的大头鱼,大头鱼的鱼卵是黏性的,易附着水草上,适于在水温高、鱼饵丰富的湖水中生长,对水深浪大、水草稀少的抚仙湖当然敬而远之,而抗浪鱼也不喜欢水浅浪平,泥草深浊的星云湖。这也许就是两种鱼“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因吧。其中大头鱼、星云白鱼等土著鱼类闻名遐迩。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湖泊水质下降,加上越来越发达的捕鱼技术,享有天然养鱼场美誉的星云湖的鱼类资源逐渐枯竭,主要靠投放苗种维持渔业产量,成为典型的放养型湖泊。
多年来,江川区对星云湖实施了“控源截污、内源消减、河道整治、水体置换、生态治理”五大工程,星云湖水质有转好的势头。 玉溪市内外均有许多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的成功案例。如:2000年至2004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滇池实施的研究项目表明,每条鲢鱼每生长1千克,需要吞食蓝藻40~50千克,一条成体鲢鱼年平均能吞食蓝藻约100千克,按直接消化率为30%计,也可清除30千克的蓝藻。2011年2月下旬,玉溪东风水库蓝藻爆发,2011年3月向水库投放鲢鱼、鳙鱼17776千克,鲢鱼、鳙鱼比例为7∶3,到2011年4月,蓝藻明显消失,控制蓝藻效果明显。从2013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云南亚美湖泊水质治理有限公司合作,在杞麓湖有针对性地放养鲢鱼、鳙鱼、高背鲫、大头鲤、杞麓鲤等不同生态位的鱼类,成功构建了杞麓湖生态修复体系,实现了杞麓湖水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2017年,杞麓湖成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第一个水质从劣Ⅴ类提升为Ⅴ类的湖泊。鱼类资源得以丰富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