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易感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易感性是指—由遗传基础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也可以理解为在相同环境下,不同个体患病的风险。易感性完全由基因决定。在环境致病因子作用下的基因表达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即使基因型一致,基因表达还会受到甲基化体细胞突变X染色体的随机失活等影响。[1]

(一)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1.新生儿增加。

  新生儿初生6个月以上未经人工免疫者,对许多传染病都易感。个别传染病如百日咳,6个月以内的婴儿也易感。这是由于他们体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原因。


  2.易感人口的迁入。

  某些地方病或自然疫源性疾病,久居流行区的居民,因既往患病或隐性感染而获得该病免疫力。非流行区居民迁入流行区后,因缺乏相应免疫力,而使流行区的人群易感性升高。

  3.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许多传染病(包括隐性感染)或人工免疫后经一段时间,其免疫力逐渐降低,又成为易感人口,使人群易感性升高。

  4.免疫人口死亡。

  由于免疫人口死亡,可以相对地使人群易感性升高。

(二)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1.计划免疫。


  对易感人群按免疫程序实施计划免疫及必要时强化免疫接种,是降低人群易感性最重要的措施。全球消灭天花的辉煌成就,其最重要的对策是实施痘苗接种计划。世界卫生组织规定2000年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行动和1991年美洲已经达到在该大洲消除脊髓灰质炎的目标,都是大力实施计划免疫的结果。

  2.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

  传染病流行后有相当数量的易感者因病后而获得免疫力,其免疫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因病种而异,因此在传染病流行后的一段时间内,人群对该病易感性降低。

  3.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通过隐性感染可以获得免疫力,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但是不能藉借此降低人群易感性。因为,隐性感染者一般也起传染源作用。[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