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昭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朱由榔 | |
---|---|
永曆帝,明昭宗 | |
出生 | 1623年11月11日 |
國籍 | 漢族 |
別名 | 永曆帝,明昭宗 |
知名於 | 被瞿式耜等大臣擁立為皇帝 |
明昭宗(1623年—1662年)朱由榔,漢族,是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1]。朱由榔是明神宗的孫子,明思宗的堂弟,父桂端王朱常瀛。在隆武被俘後,於當年十月初十日(一說十四日)稱監國於肇慶。於清順治三年(1646年)在肇慶正式即位,年號永曆,史稱永曆帝[2]。永曆帝倚仗張獻忠建立的農民政權大西之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在西南一帶抵抗清朝,因此維持時間較長,一度甚至收復湖南等地。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天啟三年(1623年)十月十九日,朱由榔在北京出生。天啟七年(1627年)秋,其父朱常瀛到衡州(今湖南衡陽市)就藩,他跟隨父親到達衡州。崇禎六年(1633年),他被封為永明王[3]。
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張獻忠的大西軍攻陷湖南長沙,朱由榔隨父南逃,在永州以南的石期市(今湖南東安縣境)與父親走散,後被大西軍俘虜,幸得混入大西軍的明朝官員保護,他才得以死裡逃生到廣西梧州與父相聚。
次年十一月,朱常瀛病故,諡號"端"。三子安任王朱由(木愛)承嗣。隆武稱帝後,兄桂恭王一病不起,不久朱由榔被封桂王。
肇慶監國
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朱聿鍵在福建汀州被清軍俘虜,隨即被害。國不可一日無主。按照明朝的當時的繼承制度,皇位應該由明神宗的直系男性後裔繼承。而當時明神宗的男性後裔只剩下朱由榔一人,於是在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巡按王化澄與呂大器等推舉朱由榔監國。
十月十四日,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監國。以丁魁楚為首席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瞿式耜為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左侍郎管尚書事,同時任命了各部院官員。
監國七天之後,十六日贛州失守(十月初四日)的消息傳到肇慶。肇慶距離贛州還有相當一段路程,但舉朝洶洶,監國的喜慶氣氛消失得無影無蹤。司禮監太監王坤主張立即逃難,首輔丁魁楚隨聲附和,大學士瞿式耜等力主鎮定,也只推遲了四天。十月二十日,朱由榔逃往梧州。這種行為無異於放棄廣東,導致永曆朝廷在廣東人心盡失。
兩帝並立
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初二日,隆武朝大學士蘇觀生同廣東布政使顧元鏡、侍郎王應華等在廣州奉請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監國,並且搶在朱由榔之前,在同月初五日正式稱帝,改第二年為紹武元年。
十一月初八日,朱聿鐭在廣州即位的消息傳到梧州,為收拾廣東民心,朱由榔於十一月十二日東返肇慶,十八日宣布即皇帝位,改第二年為永曆元年。同時,追尊其父朱常瀛為端皇帝,兄朱由(木愛)為桂恭王;嫡母王氏為慈聖皇太后,生母馬氏為昭聖皇太后。十二月十五日,正當紹武政權在同永曆朝廷激戰正酣,並且占據上風的時候。清軍在佟養甲、李成棟統率下,偽裝成明朝軍隊,出其不意地攻占廣州。紹武帝及首輔蘇觀生自殺殉國,廣東淪陷。
隆武二年(1646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永曆帝離開肇慶再度逃入廣西梧州。不久,肇慶失守,梧州告急,朱由榔又由梧州倉皇逃到桂林。在劉承胤的勸說下,朱由榔又離開桂林進駐全州(今廣西全縣)。當他發現劉承胤想把自己作為投降的禮物送給清軍時,連夜逃出全州,經由靖州(今湖南靖縣)逃到柳州。在柳州,他的行裝又被土司劫掠一空。
桂滇播遷
永曆元年(1647年)正月十九日,李成棟部於順治四年正月十九日由三水進至高明,留守肇慶的明兩廣總督朱治澗不戰而逃。李成棟即命部將羅成耀留鎮肇慶,自己領主力進攻梧州。梧州守將陳邦傅棄城而逃。二十九日,李成棟占領梧州。二月間,明內閣首輔丁魁楚投降,被殺。 十二月,朱由榔才返回南明的後方基地桂林。
永曆二年(1648年)正月二十七日,清江西提督金聲桓、王得仁先發制人,擒殺巡按董學成、布政使遲變龍、湖東道成大業,宣布反清復明;二月,朱由榔又從柳州逃到南寧;四月,清兩廣提督李成棟反清復明,清廣西巡撫耿獻忠反清復明;八月,朱由榔還都肇慶。
永曆三年(1649年)正月,何騰蛟在湘潭被俘殺;金聲桓、王得仁在南昌覆亡;三月,李成棟兵敗身死。噩耗接踵而來,朝廷上下一片驚惶。李成棟養子李元胤在肇慶行在,面見永曆帝痛哭流涕,永曆帝封李元胤為南陽伯掛車騎將軍印;元胤辭免,仍舊以錦衣衛都督同知提督禁旅。
永曆四年(1650年)正月瞿式耜,張同敞在桂林被孔有德俘獲,後二人堅貞不屈,被殺。清軍重新占領湖廣,其他剛剛收復的失地也相繼丟掉。
永曆五年(1651年)冬,朱由榔被孫可望以武力脅迫到安龍府(今貴州安龍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在孫可望的軟禁下,他過了三年多安穩但不自由的生活。
永曆八年(1654年)孫可望欲自立,大臣吳貞毓等奉永曆命欲召李定國護駕。事情敗露之後,孫可望派遣鄭國舉兵問罪,最後孫可望以"盜寶矯詔、欺群害良"擬罪,賜吳貞毓自縊並斬吳以下十七朝臣。
三王內訌
永曆九年(1655年)李定國把朱由榔護送到雲南昆明,居住在孫可望的秦王宮。次年於曲靖交水大敗孫可望,孫可望勢窮降清。永曆十一年(1657年)孫可望降清後,西南軍事情報盡供清廷,滇黔虛實盡為清軍所知。
咒水之難
永曆十二年(1658年),清軍三路大軍入攻雲南,雲貴淪陷。永曆十三年(1659年),朱由榔在李定國的保護下,由昆明撤到永昌(雲南保山縣),又由永昌退到騰越(雲南騰衝縣),由騰越逃到緬甸境內,被緬甸王莽達收留。後吳三桂攻入緬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機發動政變,殺死其兄後繼位。1661年8月12日,莽白髮動咒水之難,殺盡永曆帝侍從近衛[4]。
身死國滅
莽白得到清軍進入緬境的消息後,曾寫信給吳三桂,到1662
年1月22日,莽白將永曆帝獻給吳三桂,明朝皇統徹底滅亡。1662年6月1日,永曆帝父子及眷屬25人在昆明篦子坡遭弓弦勒死,終年40歲。其身亡處後改名為逼死坡[5]。
永曆帝死後廟號昭宗,延平王鄭經上諡號應天推道敏毅恭儉經文緯武禮仁克孝匡皇帝[6]。
影視形象
昭宗初到華州,朱朴就建議遷都襄陽,依託山南東道節度使趙匡凝。奏疏中說:「古者帝王不常厥居,皆觀天地興衰,隨時制事。關中,隋家所都,我是因之,凡三百歲,文物資貨,奢侈僭偽皆極焉;廣明巨盜陷覆宮闕,局署帑藏,里井肆,所存十二,比幸石門、華陰,十二中又亡八九,高祖、太宗之制蕩然矣。夫襄、鄧之西,夷漫數百里;其東,漢輿、鳳材為之關,南,菊潭環屈而流屬於漢,西有上洛重山之險,北有白崖聯濟,乃形勝之地,沃衍之墟。
若廣浚漕渠,運天下之財,可使大集。自古中興之君,就未王而王。今南陽,漢光武雖起而未王也。臣視山河壯麗處多,故都已盛而衰,難可興已;江南土薄水淺,人心囂浮輕巧,不可以都;河北土厚水深,人心強愎狠戾,不可以都。惟襄、鄧實惟中原,人心質良,去秦咫尺,而有上濟為限,永無夷狄侵軼之虞,此津都之極選也。」
這封奏疏寫得極有蘊藉,回味無窮。表面上像是輿地家的遷腐之論,實際上句句緊扣時局。唐末遷都之論,始於高駢請僖宗遷都揚州。乾寧二年(895),關中三鎮跋扈,動不動便勒兵入京,脅君殺相,無所不為。遷都之議,才成為朝堂上的焦點。遷都的目的是明確的,即擺脫三鎮,重興大唐。但遷都何處,卻眾說紛紜,始終沒有統一意見。
有的說去成都,有的說去太原,有的說去揚州。朱朴沒說去成都不好,是因為王建近在咫尺,不好明言。皇帝在華州,華州是韓建的地盤,朱朴略而不言,他只說江南人心浮巧,暗指楊行密不可信。說河北人心狠戾,暗指李克用不可靠。說襄、鄧人心質良,暗指趙匡凝忠心朝廷。朱朴整篇奏疏,將重點放在帝都王氣上,只不過是一種障眼法,是為了避免韓建起疑心。
昭宗看完奏疏後很興奮,為避免韓建得知,他將奏疏壓下來,不交給廷臣討論。昭宗暗中派人調查朱朴的情況,得知朱朴是襄州襄陽人,難怪對襄、鄧的情況如此熟悉。朱朴是從荊門令一職調入京師的,乾寧初,軍費短缺,有人建議以中外九品以上官兩月俸料補助軍費,朱朴堅執不可,從中可見其人確識大體。所以才有今日拜相之舉。
昭宗招來翰林學士韓儀,口授拜相制詞,令韓儀潤色,制詞一出,人人大驚,驚其文辭過分溢美:「夢傅岩而得相,殷道中興;獵渭濱而載獻臣,周朝致理…朕自逢多難,渴佇英賢,暗禱鬼神,明祈日月。果得哲輔,契予勤求。朱樸學業優深,識用精敏。久徊翔而不振,彌貞吉以自多。朕知其才,遂召與語。理亂立分於言下,聞所未聞;兵農皆在於彀中,得所未得。
不覺前席,為之改容;須委化權,用昌衰運。自我撥奇,寧拘品秩;百度群倫,俟爾康濟。」可惜,在當時的情況下,皇帝尚且受制於人,無論誰出任宰相,都已於事無補。不久,韓建發現昭宗與朱朴有擺脫他投奔趙匡凝的企圖,強行解散禁軍,大殺諸王,貶黜朱朴至死。遷都之夢落空。
昭宗到華州之初,韓建表面上還很客氣,日子一長則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凌駕於皇帝之上,宰相們因畏懼他而不敢處理政務。昭宗無奈,只得下詔令韓建主持朝政,然而,韓建自己目不知書,全仗着李巨川為他處理文牘,在朝堂上議政,可不是他人能代替的,韓建也怕自己鬧出大笑話。早些日子,鄭縣百姓上告縣令放高利貸,以濟公費。韓建凡事都插手,令有關部門以貪贓罪論處。
昭宗令三司(御史台、刑部、大理寺合稱三司)定罪,御史台、刑部定為絞刑,只有大理寺拖延數月不辦。韓建大為不滿,詰問大理寺卿李克勤:「鄭縣縣令是你親戚嗎?為什麼不早點定罪?」李克勤說:「我這樣做,是為遮掩您的過失。」韓建大怒,詰問其由。李克勤不緊不慢地說:「鄭縣縣令所放高利貸數額不大,我聽說,您放高利貸的數量已達數五萬緡之多了。」韓建辯解說:「我是華州節度使,華州民,我民也。」李克勤一笑:「華州民乃天子之民,不是公之民。
照公之言,鄭縣民乃崔令之民,又何足問。」韓建不軟不硬碰了釘子,出了次洋相,也找不出李克勤的毛病,只好將崔縣令降職了事。這次,他怕當眾出醜,上表推辭,皇帝只好收回成命。韓建有天子在手,便向地方諸道發布文告,令各地將貢賦運往華州。李克用聽說後,嘆息道:「皇帝去年若聽我的話,怎麼會有今天的磨難呢!」又說:「韓建是天下第一大笨蛋,替賊臣削弱朝廷,將來不是被李茂貞擒獲,就是被朱溫俘虜!」並上表朝廷,聲言率諸道兵救援天子。
作為當時勢力最強的割據勢力,朱溫對流亡中的皇帝當然不會置之不理,只是此時他正忙於和山東的朱宣、朱瑾作戰,沒有插手其中。乾寧三年(896)七月二十六日,宰相崔胤被驅逐出朝,表面理由是他黨附崔昭緯,實際上是「韓建之志」。崔胤不願到地方任職,便向朱溫求助,並勸他營建洛陽宮闕,將皇帝迎至東都。朱溫認為這是個好機會,便和河南尹張全義一道上表,請求遷都洛陽,聲稱要以一萬軍兵前去迎接昭宗,還說崔胤是忠臣,不應該驅逐出朝。
韓建懼怕朱溫,便採取個折衷的辦法,上書奏請重新起用崔胤為宰相,同時讓昭宗派使臣勸諭朱溫不要帶兵迎駕。朱溫不過是虛張聲勢,其目的在於拉攏崔胤,在朝中找個代理人,現在見目的已達到也自然安定下來。九月十七日,朝廷再次任命崔胤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胤對朱溫感恩戴德,自此,兩人深相交結,互為表里。流亡華州的昭宗心情十分苦悶,盼望早日返回長安,每到「花朝月夕,游宴西溪」,與群臣詠歌賦詩,以排泄內心的煩惱。
昭宗再也忍受不了寄人籬下的生活,為了早日重返長安,企圖憑藉僅有的一點力量將李茂貞趕出京城。九月二十一日,昭宗決定興兵討伐李茂貞。他令朱朴兼判戶部事務,全權負責處理軍旅財賦事宜,又命宰相孫偓為鳳翔四面行營都統,以前定難節度使李思諫為靜難節度使兼行營副都統,加緊備戰。
十月五日,又給孫偓加上行營節度使、招討使、處置使等頭銜。禁軍尚未出動,十一日,李茂貞上表請罪,表示要改過自新,並出錢幫助修復宮室。韓建又從中調和,昭宗便未出師。
檔案資料
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朱聿鍵在福建汀州被清軍俘虜,旋被害。國不可一日無主。按照明朝的當時的繼承制度,皇位應該由明神宗的直系男性後裔繼承。而當時明神宗的男性後裔只剩下朱由榔一人。於是在廣西巡撫瞿式耜等人的擁立下,隆武二年十月初十日(一說十四日)朱由榔稱監國於肇慶,以丁魁楚為首席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瞿式耜為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左侍郎管尚書事,同時任命了各部院官員。 監國七天之後,十六日贛州失守
視頻
參考資料
- ↑ 朱由榔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快咨訊
- ↑ http://www.qulishi.com/news/201505/35970.html趣歷史,2015-05-18
- ↑ 南明皇帝朱由榔 新浪網,2017-12-20
- ↑ 這個人是明朝最後火種,卻最終死於一叛徒之手,叛徒至今遭人唾罵,新浪網,2019-1-10
- ↑ 謁明永曆帝陵(外兩首) 江山文學,2011-10-16
- ↑ 最後一個自縊的皇帝,不是崇禎卻同樣壯烈,死後被迫與14人合葬今日頭條,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