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昌 |
昌(拼音:chāng)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從口從日,學界有以為是唱的本字。昌的常用義是興旺、繁榮,古籍中或用為美好。昌也用作姓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昌
拼音; chāng
部首; 日
五筆; JJF
倉頡; AA
鄭碼; KKVV
筆順; 豎、橫折、橫、橫、豎、橫折、橫、橫(25112511)
字級; 一級(編號:1084)
平水韻; 下平聲·七陽
四角碼; 6060₀
總筆畫數; 4+4
注音字母; ㄔㄤ
異體字; ࣅ�、ࣆ�
造字法; 會意字
Unicode; 660C
字形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文字源流
會意字。昌字,甲骨文作圖A,與《說文解字》籀文同(圖7),上部從日,下部從口會意。它的本義應是日出時叫人起床的聲音,也就是"唱"字的原型。裘錫圭先生說:"'唱'最初很可能指日方出時呼喚大家起身幹事的叫聲。這種叫聲大概多數有一定的調子,是歌唱的一個源頭。"後來"口"字變為"曰"。囗是話發聲的器官,曰表示發出有聲的言語,二者有共性,故篆文將口變為曰作昌,或者蓋因"昌言"一詞所致,《說文》訓昌為"美言",常本"昌言"。但昌只有美好義,"美言"是增義為訓。
呼喊起床時,太陽已經出來了,天色明亮,故昌字引申出明亮義。此義先秦兩漢古籍未見用例。後世著者大概受《說文》影響,撰文時賦予昌以光明義。光明象徵興旺,故昌字引申為興盛,這是"昌"最常用的含義。凡光明、興盛則美好,故昌又引申為美好義。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七上】【日部】尺良切(chāng)
美言也。從日從曰。一曰日光也。《詩》曰:"東方昌矣。"
ㅊ,籀文昌。
【注釋】從日:王筠《說文解字釋例》:"字從日者,乃譬況之義,猶今言月光玉潔矣。"按:曰,詞也。從日從曰,喻言詞之光明如日。《詩》:指《齊風·雞鳴》。原文:"東方明矣,朝(指上朝的臣子)既昌(多)矣。"許氏合兩句為一句。徐鍇《說文解字系傳》:"昌即明也。"
說文解字注
美言也。《咎繇謨》曰:"禹拜昌言。"今文《尚書》作"黨"。趙注《孟子》引《尚書》:"禹拜黨言"。《逸周書·祭公解》:"拜手稽首黨言。"《張平子碑》:"黨言允諧。"《劉寬碑》:"對策嘉黨。"皆"昌言"字之叚借也。至於"讜言",亦見漢人文字。《字林》:"讜言,美言也。"此又因黨言而為之言傍,謂之正俗字可。
從日,從曰。會意,取"縣諸日月不刊"之意也。不入曰部者,日至尊也。尺良切,十部。
一曰日光也。裴松之引《易運期讖》曰:"兩日並光,日居午。"兩日,昌字。圖讖說字多不合本義。裴引《孝經中黃讖》,㍘為"日載東",曹字亦本從曰,非從日。蓋昌之本義訓美言,引伸之為凡光盛之偁,則亦有訓為日光者。日光祗為餘義,例所不載。"一曰日光也"五字,恐魏時因許昌之說而妄增之。
《詩》曰:"東方昌矣。"《齋風》:"東方明矣,既昌矣。"傳曰:"東方明則夫人纚筓而朝,朝已昌盛,則君聽朝。"雲"朝已昌盛"與美言之義相應。許並二句為一句,當由轉寫筆誤。
廣韻
尺良切,平陽昌 ‖ 昌聲陽部(chāng)
昌,盛也。《說文》曰:"美言也。一曰日光也。"又姓,後漢有東海相昌狶。尺良切。八。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昌 ·康熙筆畫:8;部外筆畫:4
《廣韻》尺良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並音倡。
《說文》:美言也。《爾雅·釋詁》:昌,當也。《書·大禹謨》:禹拜昌言曰。傳:昌,當也。
又《博雅》:盛也。《書·仲虺之誥》:邦乃其昌。傳:國乃昌盛。
又《詩·鄭風》:子之昌兮。傳:昌,盛壯貌。
又《詩·齊風》:猗嗟昌兮。箋:昌,狡好貌。
又《說文》:一曰日光也。《詩》曰:東方昌矣。○按,《詩·齊風·雞鳴》作東方明矣,朝既昌矣。與《說文》:所引不同。
又物也。《莊子·在宥篇》: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注:司馬雲:百昌猶百物也。
又《儀禮·公食大夫禮》:昌本。注:昌,蒲。本,菹也。
又《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注:文者,精所聚。昌者,揚天紀,輔拂並居,以成天象。
又《集韻》:尺亮切,音唱。倡,或作昌。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上"曰"小下"曰"大,兩"曰"都扁、寬。上"曰"居上半格正中,底部在橫中線上方。下"曰"居下半格正中,㇕(橫折)的橫段從橫中線下側起筆,向右上斜,折點抵橫中線。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ȶʰ
i̯aŋ
王力系統
陽
ȶʰ
ǐaŋ
董同龢系統
陽
ȶʰ
jaŋ
周法高系統
陽
tʰ
jaŋ
李方桂系統
陽
th
jang
西漢
陽
魏
陽
jang
晉
陽
j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陽唐
jɑŋ
北魏後期北齊
陽唐
jɑŋ
齊梁陳北周隋
陽唐
jɑ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tɕʰ
i̯aŋ
擬音/王力系統
tɕʰ
ǐa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tɕʰ
jɑ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tɕʰ
iɑ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tśh
jang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昌
昌
宕
平聲
下平十陽
昌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尺良切
tɕʰjɑŋ
集韻
昌
宕
平聲
下平十陽
昌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出(蚩)良切
tɕʰiɑŋ
唱
宕
去聲
四十一漾
昌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尺亮切
tɕʰiɑŋ
禮部韻略
平聲
陽
齒良切
增韻
平聲
陽
齒良切
去聲
漾
尺亮切
中原音韻
昌
陰平
江陽
穿
開口呼
次清
ʈʂʼiaŋ
中州音韻
平聲
江陽
痴傷切
洪武正韻
昌
平聲
十七陽
穿
丑
次清
齒良切
tʃ'iaŋ
唱
去聲
十七漾
穿
丑
次清
尺亮切
tʃ'iaŋ
分韻撮要
昌
陰平
第九張掌帳着
穿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
方言集匯
◎ 贛語:thɔng1 南昌(nom2thɔng6.)
◎ 客家話:[東莞腔] cong1 [陸豐腔] chong1 [梅縣腔] cong1 [台灣四縣腔] cong1 [客語拼音字彙] cong1 [寶安腔] cong1 [客英字典] chong1 [海陸腔] chong1
◎ 粵語:coeng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