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旧县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旧县镇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城东北15公里处,距离北京市区(德胜门)90公里,东邻香营乡,南接沈家营镇,西连张山营镇,北与河北省赤城县接界,辖域呈不规则三角形,总面积109.7平方公里。旧县镇下辖22个行政村,29个基层党组织,常住人口19193人(2017年)。全镇村址海拔均在500到865米之间,地势由北向南依次为山地、耕地、坡地和滩地,其面积各占三分之一,俗称:“北靠山,南连川,五万亩山,五万亩滩,五万亩良田”。[1]

历史沿革

据可查资料显示:自公元前2世纪起,旧县为西汉置夷舆县,属上谷郡,县治在今古城村。唐朝天宝年间设为妫川县,是延庆地区重新设县之始。公元10世纪初(唐末)设儒州,并以缙阳山为名设缙山县,为儒州治。缙山县存在了400多年,“旧县”之名即由此而来。1958年属永宁公社,1961年析置旧县公社,1964年改称大柏老公社,1983年设旧县乡,1995年建镇。

行政区划

旧县镇辖1个社区(旧县镇社区)、22个村委会(白草洼村、三里庄村、烧窑峪村、北张庄村、白羊峪村、黄峪口村、白河堡村、闫庄村、耿家营村、车坊村、旧县村、东羊坊村、米粮屯村、古城村、常家营村、常里营村、盆窑村、团山村、大柏老村、小柏老村、西龙湾村、东龙湾村)。

【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110229104:~001 220旧县镇社区、~200 220白草洼村、~201 220三里庄村、~202 220烧窑峪村、~203 220北张庄村、~204 220白羊峪村、~205 220黄峪口村、~206 220白河堡村、~207 220闫家庄村、~208 220耿家营村、~209 220车坊村、~210 121旧县村、~211 220东羊坊村、~212 220米粮屯村、~213 220古城村、~214 220常家营村、~215 220常里营村、~216 220盆窑村、~217 220团山村、~218 220大柏老村、~219 220小柏老村、~220 220西龙湾村、~221 220东龙湾村。[2]

地理环境

南北最长14.3千米,东西最宽13.9千米,面积109.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193人(2017年)。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500至865米之间。有著名的龙庆峡旅游区和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

旧县镇共有林地10万亩,其中生态林8.7万亩,果林1.3万亩,森林覆盖率51%。水域面积6300多亩,主要河流有古城河和龙湾河,均属于妫河流域,龙湾河为妫河主要源头之一。八峪路、旧小路、香龙路横向贯穿全镇,双龙路、龙湾河路纵向连接重要旅游景点,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农副产品运输、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镇域内生活便利,服务设施较为齐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邮政局、农商行、派出所、工商所、电管站均位于镇区中心地带。旧县中学、旧县小学、大柏老小学、镇中心幼儿园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良好,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3]

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

旧县镇位于区中东北部,为延庆区的上风上水,西南距区14公里,镇驻地旧县村,是河北、内蒙地区进京的主要通道。辖域呈不规则三角形。

地貌特征

旧县镇地处一个断陷盆地里,地势北高南低,全镇村址海拔均在500至865米之间,俗称“北靠山,南连川,五万亩山、五万亩滩、五万亩粮田” 。

气候特征

旧县镇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全年降水在4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为8.4℃,比北京城区低3—5℃。景色优美、空气清新,2005年荣膺北京市园林式小城镇称号,是北京市42个重点小城镇中最宜居的乡镇之一。处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属于较暖区,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60天左右,年降水量为429.4毫米,地下水丰富,平均水位512.4米。[4]

文化旅游

镇域南部有龙湾河,西有古城河,向东南流入金牛湖,汇入妫水河,金牛湖是妫河源头,北部隶属该镇,1973年至1980年在镇域西部的古城河口建成古城水库—即“龙庆峡”。发展至今已成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的旅游胜地,它以古城水库为主体,有“塞外小漓江”之美称,“古城烟树”和“独山月夜”,均为延庆明代古八景之一。

著名风景区龙庆峡古称“古城九曲”,有着“小三峡”、“小漓江”的美誉。景区内有许多名胜佳迹:神仙院、玉皇顶、棋盘石、魔王树、天池、金刚寺等。从1987年开始,已连续举办26届冰灯艺术节。

市级自然保护区太安山自然保护区西距龙庆峡景区1公里,总面积5000余亩,与松山、玉渡山、白河堡、大滩等自然保护区相连接,共同形成了北部山区自然保护带。保护区内拥有党参、桔梗、柴胡等30多种中药材,狐狸、山羊、山鸡等10多种野生动物。

云瀑沟西距龙庆峡景区3公里,总面积4000多亩,紧邻香龙路。沟中有多条溪水、瀑布,故名“云瀑沟”。此处是登山休闲的好去处,观光之余可以体验真人CS。烧窑峪的“摩崖造像”西距龙庆峡景区5公里,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以道教为题材的明代石刻像群。此处海拔635米,崖壁上有3座石刻佛殿,东殿有花岗岩质佛像3座,中殿崖壁上刻有11尊佛像,西殿刻有10尊佛像。现仍隐约可见“万历”等字样。

龙湾河湿地是延庆县两大湿地资源之一,湿地、林地总面积1万余亩,俗称“千亩湿地万亩林带”,是建设湿地公园和生态走廊项目的极佳场所。旧县镇将依据规划把这里发展成为滨水休闲、观光度假的旅游目的地。

古城民俗村1999年被列为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1987年至今依托龙庆峡景区经过25年的发展,拥有市级挂牌民俗接待户60户,具有三证一照民俗户124户,有接待能力的民俗户300多户,高峰期 日住宿3000余人。[5]

经济概况

旧县镇具有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2001年被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中心城镇和畜牧专业镇,其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以小城镇建设、建筑业、畜牧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崛起的总体发展格局,特别是延庆县对旧县镇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发展方向确立,镇域经济和环境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旧县镇党委、政府坚持实施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的3321富民工程,乡镇工业化为目标的强镇工程,镇区域镇化为目标的形象工程,不断推进旧县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产业结构

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在基本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基础上,大力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由粮食种植为主的狭隘农业向粮、菜、果、畜、林、草以及农产品加工全面发展。继续巩固奶牛专业镇地位,推进畜牧业发展,培育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三级防疫体系。旧县镇的有机蔬菜基地、果品采摘园、兰花繁育基地、葡萄园基地、鲜杏基地等项目建设顺利。

工业

商旅综合效益稳步提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5亿元,共有6家企业在我镇进行投资,盘活常家营构建厂。大力推进休闲旅游和观光旅游,黄金周期间接待游人3.1万人,旅游收入77.1万元。

农业

旧县镇是的农业大镇,地肥水美,土壤是褐土,包括淋溶褐土、石灰性褐土、典型褐土三大类,1980年修建的白河北干渠由东北至西南斜贯镇中北部,进入靳家堡乡,共有机电井175眼,扬水站11座,形成了便于灌溉的水利网络,52921亩耕地,其中水浇地面积32689亩,占耕地面积的62%,粮田产量2404.8万公斤,占全县粮食总产的七分之一,主要以种植优质玉米和蔬菜为主,特种的地理特征构成了全镇北果、南菜、中间粮的生产格局,6600多亩蔬菜基地年产蔬菜3316.3万公斤,6000多亩果品基地年产干鲜果品241万公斤,而且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1995年被北京市命名为肉牛专业乡。全镇有10个规模养殖小区,1个万头规模现代化猪场,兰狐、獭兔、梅花鹿、旱鸳鸯等珍禽特畜饲养逐年增多,年出售商品牛3922头,商品猪22066头,商品奶600万公斤,肉鸡30万只,商品蛋256万公斤,出售商品羊5105只,年末牛存栏3000头,其中奶牛1500头,生猪存栏12325头,蛋鸡存栏143010只,肉鸡存栏68300只,羊存栏4920只,通过发展畜牧养殖业,实现种养一体化良性循环的生产格局。1998年建设大柏老畜禽交易市场占地3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集吃住交易为一体,该市场将成为联系京南、京北、京西北的集散地中转站。

常里营牡丹生态观光园规划面积500亩,园内种植反季节牡丹2500株,室外应季牡丹1.5万余株,主要直销中石化北京公司,年销售额150万元。 已经与中科院植物所、中国农科院等国内牡丹培育领域顶尖学术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共建中国牡丹种质资源圃、牡丹研发和深加工基地。

米粮屯阳光果园占地200亩,种植了梨、桃、杏、苹果、葡萄五大系列100多个国内外名、特、优、新的品种,年产量30万公斤,年产值300万元,是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的好去处。2004年该园五久香梨、艾宕梨获得延庆县首届金秋果品擂台赛优质奖和梨王称号。2006年市农委授牌为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实训基地。 镇内还分布着多家采摘园:黄峪口村700亩苹果采摘园、5亩樱桃采摘园、三里庄3000多亩鲜杏和仁用杏以及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1000亩白羊峪国光苹果基地,是延庆最大的国光苹果基地。

建筑业

旧县镇建筑力量雄厚,1993年成立北京市建雄建筑集团,是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跨行业,跨所有制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建筑施工国家一级企业是全镇的龙头企业。[6]

城镇建设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镇中心幼儿园现已开园;镇区道路改建项目基本完工;香龙路工程旧县段全面开通;启动污水处理厂;府前街改造工程招投标手续已经完成;配合龙庆峡景区升级改造,旧小路改建、景区停车场建设工程已经完成;农贸市场主体建设完工;镇区灯光改造顺利完成,安装太阳能灯134盏、高杆灯3盏;龙湾河治理工程前期筹划工作已完成。完善镇域81公里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完成1.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道路硬化5万余平方米,完成大柏老、盆窑、西龙湾、白羊峪的改水和657户改厕任务,安装太阳能灯187盏,新建西龙湾村沼气站1个,推广节能吊炕1950铺。

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近几年大力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建设地埋式垃圾运转站3座,封闭中转站1座,建设垃圾池209个,专用垃圾运输车7辆,保洁员达到112名,继续坚持“村扫、镇运、县销纳”的工作程序,向建设生态涵养区及卫生镇迈进了一大步。完成盆窑山爆破造林700亩,新建补植林网2.6万米,完成镇区道路、村庄、进村路的绿化美化工作。开展三里庄小流域综合治理,栽种果树1200亩。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发放奶牛优质精液补贴10万元、倒奶补贴66.66万元;发放优待金、医疗补助、失业人员保险补助、残疾人特困补助和扶残助学资金等补助款93.5万元。改建了旧县敬老院,为14名患者免费做了复明手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1.59万人,为925人报销医药费184.29万元。拿出100余万元对种植、养殖等产业进行扶持。举办养殖等培训班60余次,培训人次达到3000余人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