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叶怪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无叶怪柳
无叶柽柳([[Tamarix aphylla (L.) H. Karst.]])乔木或大灌木、树皮红棕色到灰色,幼枝光滑。叶无柄。总状花序长3-6厘米,粗4-5毫米;春季开花,总状花序单生;习见的是夏季开花;花几无梗;花梗远较花萼短,花萼阔卵形或阔椭圆形;花瓣椭圆形;花盘顶端有微缺或深裂;雄蕊5,花丝着生花盘裂片间。花期9-10月。蒴果,卵形,褐色,顶端具毛簇,内含多数种子,果期4-5月。
中国台湾省云林北港、嘉义、台南、高雄、屏东车城、台东台东镇及兰屿农场等地有栽培。天然分布从北非、西南亚-直 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概述图片来源: [1] )
形态特征
乔木或大灌木,树皮红棕色到灰色,幼枝光滑。叶无柄,抱茎成鞘状,急尖,长约2毫米。总状花序长3-6厘米,粗4-5毫米;春季开花,总状花序单生;习见的是夏季开花,圆锥花序着生在新枝上;花几无梗;苞片三角形或阔三角形,渐尖,略抱茎,比花梗长;花梗远较花萼短,花萼5深裂,长约1.5毫米,全缘,钝,外面2片略小,阔卵形或阔椭圆形,背面略具龙骨状隆起,内面3片较大,阔椭圆形或近圆形;花瓣5,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2.3毫米,脱落,有时果熟后1或2片宿存;花盘5裂,顶端有微缺或深裂似花盘呈10裂;雄蕊5,花丝着生花盘裂片间。花期9-10月。
分布范围
中国台湾省云林北港、嘉义、台南、高雄、屏东车城、台东台东镇及兰屿农场等地有栽培(据刘棠瑞主编的中山自然科学大辞典,第八册,植物学)。天然分布从北非、西南亚-直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2]
生长环境
柽柳喜光不耐阴,在遮阴处多生长不良。根系发达,既耐干又耐水湿,抗风能力强,耐盐碱土,能在含盐量1.2%的盐碱地上正常生长。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柽柳可采用扦插、播种、压条、分株等方法进行繁殖。但以扦插和播种繁殖最为常用。
扦插
扦插繁殖春秋均可进行。在长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上选取直径1厘米的1年生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长15厘米。育苗床为平床,宽1.5米,行距50厘米,株距15厘米。插前用插穗沾ABT生根粉,插后浇透水,以后每隔8天浇一次透水。秋季扦插苗入冬前应覆土或搭设保温棚越冬;春季扦插苗当年可高达1米。
播种
播种一般在春季进行。育苗地应选择土壤肥沃、通透性好的沙壤土,播种前整平,撒一层有机肥做基肥,畦宽1.2米。从长势旺盛的植株采集种子,置于遮阴处贮藏。播种前先浇透床面,然后将种子均匀撒于床面。可混入适量沙子一起撒播,播后再撒一层细土覆盖,8天左右齐苗。出苗期间要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实生苗当年可长到50厘米高,秋末或翌年可直接出圃应用。 [3]
栽培技术
修剪整修
柽柳在园林中常用的株型有两种,即自然灌丛形和小乔木状。
自然灌丛形修剪比较简单,栽培前期可任其丛生状分枝自然生长,重点保护平展枝。及时疏除过密枝、干枯枝、病虫枝和衰老枝,同时将粗大的枝条疏剪掉,以促其多生中小枝条,形成良好的灌丛形,达到最佳观赏状态。
小乔木状选择直立性强的枝作主干培养,其他枝条全部疏除。对选留的枝短截,高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在其上选择直立性强的枝作主干延长枝培养。长至一定高度后,在其上选择两三个分布均匀的枝条作主枝,秋末对主枝进行短截,培养侧枝,对侧枝上的无用枝及时疏除。经过几年的培养,基本树形就可以形成。在以后的管理中只需将冗杂枝、过密枝和过低枝疏除。
水肥管理
柽柳虽然耐粗放管理,但在栽植的头三年,对其进行细致的水肥管理非常有必要,可以加速植株生长,利于形成良好的株形。栽植时,要施入些经腐熟发酵的圈肥作基肥,基肥应与栽培土搅拌均匀。秋末可再施一些圈肥;第二年春末可施用一些三要素复合肥,秋末施用圈肥;第三年可按第二年的方法施肥。从第四年起,如植株长势正常,可少施肥或不施肥。
柽柳栽植后应立即浇头水,7天后浇二水,再过10天浇三水,此后视土壤墒情浇水,总的原则是宁湿勿干,但不宜积水。秋末浇足浇透封冻水。第二年早春浇好解冻水,以后每月浇一次透水,秋末浇好封冻水。第三年按第二年方法浇水。3年后进入正常管理,只需靠自然降水生长,如不是长期干旱,不用特别浇水。
主要价值
园林用途
无叶柽柳是理想的绿化树种,也是盐碱地深化及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