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度」不丈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無「度」不丈夫,無毒不丈夫,是一句在社會上流傳頗廣的諺語。切勿小看這五個字,有不少人把它奉為處世信條哩!
原文
「無毒不丈夫」,是一句在社會上流傳頗廣的諺語。切勿小看這五個字,有不少人把它奉為處世信條哩!
每每聽到這句諺語時,我心中不免納悶: 毒,難道真是作丈夫者之標準嗎? 不久前,看到一份資料,方使我茅塞頓開。那位有心人曾對「無毒不丈夫」作了潛心研究。查《辭海》,發現關於「丈夫」的四條釋文中,並無「凡丈夫皆毒」或「作丈夫者必毒」的說法。再細細探究,發現「無毒不丈夫」是個以訛傳訛的偽諺。這個諺語的正品是由兩句話組成,叫「無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意為心胸狹窄、缺乏度量的人,不配做心胸廣闊、度量如海的丈夫和君子。而這裡說的丈夫,不是僅指「女子的配偶」,而是指有卓識,有遠見、有氣魄、有度量的「大丈夫」。馬臻《前結交行》中的「君看全盡失顏色,壯士灰心不丈夫」。即是此意。
真要感謝那位有心人。他為一條好端端的諺語在數千年中蒙受的「不白之冤」,平了反。據說,諸如此類的以訛傳訛的偽諺,還真有一些呢。比方說,「天要落雨,糧要解營」,被訛傳為「天要落雨,娘要嫁人」; 「男子屬匠,出門勿要帶飯糧」,被訛傳為「男子屬羊,出門勿要帶飯糧」;「籬笆不打灶」,被訛傳為「二(月)、八(月)不打灶」。等等,等等。真是由「同音之誤」,致使不少好端端的諺語,一下由褒而貶!
廓清諺語在輾轉流傳中的失誤,民俗學家、語言學家可以進行更廣泛的探索。鄙人想在這裡發表的陋見乃是:既然作丈夫與君子者要講「度量」,那麼,該如何使之付諸實施,多一點「度」,少一點「毒」呢?
生活中沒有度量的丈夫與君子,並不少見。著名漫畫家方成的《武大郎開店》,在老百姓中激起不小的反響。究其原因,大概就是握有一定權力的「武大郎」,無卓識,無遠見,無氣魄,有「毒」 (亦為「妒」)無「度」,叫人惱怒透了!
奉「無毒(妒)不丈夫」為處世信條,其危害不僅是毀了自己,毀了人才。更要緊的是,它污染了政治生活中的純潔空氣。記得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和作家帕金森在《官場病》一書中,曾專門抨擊了這麼一種現象,到處可以見到那麼一些單位,行政部門也好,商業或學術研究部門也好,那兒的上層領導無精打彩,中層只顧勾心鬥角,下層呢,心灰意懶,成天混日子。整個單位不圖上進,一事無成。帕金森名之曰: 「因嫉怠等死症」。究其病源,帕金森的診斷是: 那裡的上層領導,總是排斥一切能力比他強的人,也總是反對任命或者提升任何在將來可能勝過他的人。於是乎,「如果說一把手是二流水平的,他會想辦法讓那些直接歸他領導的下屬是三流水平,而三流水平的人會想辦法找來四流的下級。要不了多久,他們就要展開一次比愚蠢的競賽,大家都裝得比自己實際更無頭腦」。由「無毒(妒)不丈夫」而促成的「比愚蠢競賽」,其禍害是不言自明的。
由此想到,要杜絕「因嫉怠等死症」,療法也許不少。但變 「無毒(妒)不丈夫」 為 「無度不丈夫」 ,這藥方不可不用。「宰相肚裡好撐船」,似乎仍應為現代領導者所銘記於心。具體說來,一是對才能比自己高的人才,要講度量。戰勝楚霸王的劉邦說得好: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可見,他之所以能奠基漢室,有用才之氣度,實在太重要了。二是對曾反對過自己或意見並不一致的人才,也要講度量。囿於個人恩怨,不是以德報怨,而是以怨報怨,到頭來只能是自己威信掃地。被人稱為 「大事不糊塗」 的呂端,在別人得罪他時,只是說: 「吾直道而行,無所愧畏,風波之言不足慮也」 。此種「寬厚多恕」,誠乃「度量大」也! 三是能用 「度外之人」 ,亦即能使用跟自己疏遠的人。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引用范仲淹稱讚諸葛亮的話說:「史稱諸葛亮能用度外之人。用人者莫不欲盡天下之才,常患近己之好惡而不自知也。能用度外之人,然後能周天下事」。這個見解可謂鞭辟入裡。我以為,此其三者乃檢驗「君子」 、「小人」 之分界線也!
人才只有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如果他老是擔心領導給他穿小鞋,擔心身後有人在暗裡計賬,要橫着身子戰鬥,所謂「才盡其用」,便是一句空言。「恐整病」一蔓延,結果大不妙矣。由此觀之,「毒」不可有,「度」不可無——「無『度』 不丈夫也」。
(1986年7月3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賞析
雜文最講究出新意。所謂新意是指文章要在眾說紛紜的問題上說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或者一反眾人之說,建立嶄新的但又是合情合理的論點。這篇文章就屬於後一種情況。「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是一句流傳得非常廣的諺語。作者通過對這條訛傳的諺語所造成的思想混亂和惡劣後果的分析,闡明了如何發現人才,使用人才的大問題。
要建立新論點,必須有確鑿的材料作依據,本文在材料的使用上很有特點,注意使用新穎、準確無誤的材料,並圍繞論題恰當地運用。
首先,它運用新鮮材料說出了新的見解。作者說自己對「無毒不丈夫」這一廣為流傳的諺語有懷疑,仔細探究,發現是以訛傳訛的偽諺,正品是「無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這一發現使讀者耳目一新。接着作者從語義上分析,「度」是有度量,而「毒」恰恰是一種沒有度量的表現;從語句的對仗關係上看,「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和「無度不丈夫」中的「度」是同義詞,正好相對。全聯講要有度量,不能心胸狹窄。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一問題,作者又引了馬臻《前結交行》的句子和其它被歪曲的諺語數例加以說明。作者所使用的材料鮮為人知,見解又獨到,很有吸引力和說服力。
其次,使用的材料準確無誤。無論是歷史材料,還是現實材料,都交代得清楚明白;不論是人名、書名,還是引文,都板上釘釘確鑿無誤。在闡述無「度」有「毒」者的思想、行徑時,作者運用了兩個有鮮明形象的材料。一是方成的諷刺漫畫《武大郎開店》,比他高的人才不能進店。一是,英國著名歷史學家、作家帕金森的《官場病》中對官場人物不比能力,而進行「愚蠢競賽」的形象描繪。這兩個材料,一個是人所共知的漫畫,一個是嚴肅的社會學研究。此材料,既有藝術化的展示,又有理論的解剖,異常尖銳深刻。
再者,緊緊圍繞着論題運用材料。每個材料都扣准對「無度不丈夫」的肯定,或對「無毒不丈夫」的否定。全文看去頭緒紛繁,旁徵博引,但又十分集中,一絲不亂。在闡述選用人才最重要的是變「無毒不丈夫」為「無度不丈夫」時,作者正面談了選用人才的三條原則,又分別引征了古人劉邦、呂端、諸葛亮用人的事例來加以形象化說明。這樣條分縷析地闡述了自己的看法,用實例說話,水到渠成,不生硬,不強加於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