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方韌 | |
---|---|
出生 |
1917年1月31日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指揮家 作曲家 |
知名於 | 合唱《反美風暴大合唱》 《解放軍大合唱》、《長征大合唱》 ;無伴奏合唱《夢幻曲》、《回聲》 《東方紅》大歌舞歌劇《紅鷹》 歌曲《我站在鐵索橋上》 |
知名作品 |
《我站在鐵索橋上》 《反美風暴大合唱》 《夢幻曲》 |
方韌(原名陳光武,陳睿德) 1917-1988。指揮家,作曲家。廣東澄海人,大學文化。系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 [1]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方韌
別名 陳睿德
民族 漢
出生地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
職業 指揮家 作曲家
畢業院校 魯迅藝術學院
人物生平
方韌(原名陳光武,陳睿德) 1917-1988。指揮家,作曲家。廣東澄海人,大學文化。系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
"一二·九"運動後,方韌在上海參加呂驥領導的怒吼歌詠團。1937年8月,為繼續從事抗日宣傳工作,毅然輟學參加上海市新生救亡演說團、國民救亡歌詠協會的工作。上海淪陷後,途經香港到達漢口,經八路軍辦事處介紹,於1938年赴陝北公學就讀。193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入延安魯迅文學藝術學院,師從冼星海學習音樂理論和指揮技法。畢業後,先後在陝甘寧邊區留寧兵團烽火劇社、藝術學校及三八五旅宣傳隊、陝甘寧邊區聯防軍教導旅紅星劇社任音樂教員。1948年,調冀魯豫軍區政治部戰友劇社任指揮、團長。新中國成立後,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執行委員、省文聯常委兼戲劇音樂部部長、省人大代表、省軍區文工團團長等。1952年調北京,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合唱隊隊長兼指揮。
文化大革命中,方韌被下放到山西勞動改造。直至1973年才恢復工作調回北京,擔任新組建的總後文工團團長,負責合唱隊的組織建設和業務建設。
個人作品
1952年6月,方韌奉調中央軍委參與總政文工團的籌建,方韌和其他同志一起,並向蘇聯指揮專家杜馬舍夫、德國指揮專家赫夫特學習,成功地排練指揮了《解放軍大合唱》、《長征大合唱》、《前進,亞非拉人民》以及大型歌劇《紅鷹》等節目。並參加了全軍文藝會演、全國音樂周,及各類調演,獲得極大成功,方韌因此多次榮獲優秀指揮、優秀演員獎。
五十年代,總政歌舞團接受了國家文化部交給的執行兄弟國家間文化交流協定的任務,出訪蘇聯、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波蘭四國。在上述國家長達半年的訪演時間裡,方韌指揮的合唱受到各國領導人、普通觀眾和藝術界同行的高度讚揚。方韌因此榮獲了羅馬尼亞二級紅星勳章、波蘭復興十字勳章和捷克斯洛伐克尤里斯.伏契克獎章。
1960年為聲援全世界人民風起雲湧的反美鬥爭,方韌趕排了大型交響合唱《反美風暴大合唱》。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由總政歌舞團聯合中央樂團,廣播文工團以及中央音樂學院合唱隊、交響樂隊,共約500餘人進行演出。這部由五個樂章組成的交響合唱,在方韌的指揮下在天安門廣場的第一場演出,就一炮打響,雖一再謝幕,觀眾的歡呼和掌聲仍一浪高過一浪,不得不重演一次。此後,方韌又指揮這部大合唱登上人民大會堂的舞台,周總理及中央其他領導和群眾一起觀看演出,根據這場演出的實況錄音,中國唱片社很快製成了唱片在全國發行。
方韌為了提高合唱的演唱水平,在合唱訓練中,他選用難度較大的無伴奏合唱曲目,如《夢幻曲》、《回聲》等進行訓練。他還對瞿希賢的無伴奏合唱新作《牧歌》進行加工排練,在北京舞台首演,獲得圓滿成功。
方韌創作的歌曲《保衛大西北》,進行曲《共青團員之歌》,歌劇《紅布條》、《無敵三勇士》等,都曾在解放區和部隊廣為流傳。1959年春夏之交,為迎接建國10周年和參加全軍第二屆文藝會演,方韌創作了藝術歌曲《我站在鐵索橋上》(顧工詞),獲得極大成功,被大會授予優秀創作獎。一些音樂院校將它定為高年級聲樂系學子的必唱曲目,一些專業文藝團體,也將它作為考查聲樂演員基本功和藝術表現的試金石,許多歌唱家以能較好地演唱《鐵索橋.》,作為其水平的標誌。
1983年,中央軍委授予他三級自由獨立勳章,以表彰他為中國革命事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參考資料
{{reflist}